分享

醉在西塘

 上至善若水 2015-09-16

作者: 听雨
那是个悠久厚重的西塘,古老纯朴。
  时逢农历三月,我迎着润物无声的春雨走入这千年古镇。青石板铺就的古巷,小桥流水,橹摇桨荡,两岸水榭楼台,酒肆茶楼,粉墙黛瓦浑然一体,宛如一幅长长的立体画卷徐徐的向我展开……。
  以古桥、廊棚、弄堂三多著称的西塘古镇已倾听了千年的流水低吟,吴侬软语。座座古桥稳稳地横跨在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历经了多少的世事沧桑。岸边斜柳依依,细雨柔柔,任凭水中小舟游弋穿梭。古风、古韵传播着古朴祥和。
  最有特色的便是送子来凤桥了,此桥有顶棚,可蔽日挡雨,红檐黛瓦,古色古香。桥面宽,两侧有护栏,可凭栏眺望。桥中间有花隔相墙将桥一分为二,一侧的引桥是坡道、一侧是台阶。西塘人说新婚男女走坡道一侧的生女孩,走台阶一侧的生男孩。此桥建于明崇祯十年,传说竣工时有鸟飞来,众称“祥瑞”,故得名“送子来凤”。桥如房,稳重、大气、更近生活。名儒雅,上口、动听、内存寓意。一座送子来凤桥足以彰显西塘人的文化底蕴,也将我带入悠远的遐想。
  朦朦的江南小雨冲刷着古老的晴雨廊棚,冲刷着古朴的江南民居,洗涤着世间的尘埃。我走在廊棚下面,询问着商铺货架上的当地特色小吃,赏着水中秀美的倒影,更感到这廊棚的实用。细雨微风掠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看不到尽头的晴雨廊棚牵着我访幽寻古的思绪,将我引入了西栅。这里的店铺很杂,一家卖铜玲的店铺闯入了我的视线,店主人像聊家常一样推销着他的各式铜铃。刻着老虎图案的铜铃,大的、小的、三个一组、九个一串,店主人讲:九个是天长地久、九九归一,带在身上会交好运、驱邪保平安。他还讲:西塘的弄堂很深,行人少,幽静,带上串铜铃“叮咚”一响平添了巷子里的生机,也壮了自己的胆子。这话还真是有些道理嘿。我随即给女儿买了串铜铃,也让女儿交上好运。他仍在不温不火,平和的滔滔不绝。
  离开了卖铜铃的店铺,回味着西塘人的生意:不买也无妨,聊聊也无妨,给人一种恬然自得,温和醇厚的印象,不乏温馨,不失质朴,可谓是管窥西塘民风了吧。
  西塘的明清古宅颇多,高高的古墙围着七进、五进的宅邸,彰显着当年侯门深如海。斑驳的古墙上遍是湿黏黏苔藓,在那绵绵雨丝的滋润下凸显墨绿,古巷里湿滑的石板上映出寥寥行人的倒影,此时会让你想起戴望舒先生的那首《雨巷》。那悠长、悠长的雨巷偶尔也会断了行人,会让人感到古巷更寂寥幽深,当你独自走在这千年古巷,走在狭窄的“石皮弄”里,那只有两尺宽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你的前世,更加放纵思古幽情,今生与前世便混沌于此间……。
  淅沥沥春雨,洗刷着西塘、洗刷着心灵
  水揉着西塘,揉着我的心,心软了,心溶了,溶入了水中,溶入了这千年古镇。
  累了,坐在那晴雨廊棚下,一壶老酒、一包熏青豆、一块芡实糕、一碟荷叶粉蒸肉,梦境般的醉在西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