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 | 抗战中茅以升含泪炸毁钱塘江大桥:痛心仿若扼杀自己的孩子~

 天宇春涛 2015-09-16

揭秘 | 抗战中茅以升含泪炸毁钱塘江大桥:痛心仿若扼杀自己的孩子~

2015-09-02 

 

【登载于1864期《作家文摘》】


茅以升先生

  1937年9月26日,在茅以升主持设计下,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此时,全面抗战爆发,当天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驶过,之后运送大批军火物资的列车开始陆续通过这座大桥开往前线。同时南京方面派了一个120人的高射机枪连驻守钱塘江大桥。

  这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南百姓大为恐慌。由于渡江逃难的人太多,11月16日,一艘渡轮发生了翻船事故。与此同时,在江边等待渡江的难民也越聚越多,省政府顾不得敌机的空袭,做出了开桥的决定。

  大桥向民众开通的第一天,经由此桥逃难的人不下十万,从早到晚,公路桥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但没有人知道大桥下面已经埋设了炸药。原来就在大桥开通的前一天,一位神秘客人来到了钱塘江大桥桥工处,见到茅以升后,没有寒暄客套,开门见山地说:“茅先生,我姓丁,是南京工兵学校的教官,嘉善已经沦陷,日军正在逼迫杭州,我奉命令,在明天之前炸毁钱塘江大桥,以防止敌人过江,炸药、电线、雷管等材料都在外面的车上,马上准备吧!”茅以升听了目瞪口呆。

  时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得知情况后,从中斡旋,以杭州撤退事务尚未完成为由,得以获允延迟几日。


1937年9月,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顺利实现铁路桥钢梁合拢

  此后,茅以升和丁教官共同商讨炸桥事宜。按照丁教官原先拟定的计划是炸毁五孔钢梁,使它们全部坠入江中,但茅以升认为这样不够,仅炸钢梁,不炸桥墩,敌人很容易设法通车。

  事实上,茅以升在设计大桥时已经考虑到炸桥的可能了。因大桥施工时战火已经迫近,茅以升在8月14日和大桥总工程师罗英临时研究,改变了设计方案,在当时尚未完工的14号桥墩内秘密设计了一个埋炸药的预留孔。

  茅以升最后决定,先把炸药放进14号桥墩的空洞以及五孔钢梁的杠件上,然后把一百多根引线从放炸药的地方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作为炸桥的准备。丁教官当即将这个方案电告南京,并得到批准。

  12月23日下午1点钟,炸桥的命令终于下达。本来可以立即执行炸桥,但北岸上仍有无数逃难的百姓涌来过桥,茅以升咬了咬牙,对一旁催促的丁教官说:“再等等!不能贻误军机,但也不能断了百姓的生路!”直到下午5点,沪杭公路方向发现了日军踪迹,茅以升才含泪果断下令:“炸桥!”

  “轰隆隆”一阵巨响,刹那间,滚滚浓烟笼罩在钱塘江上空。这座全长1453米,历经925个昼夜,耗资160万美元,第一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现代化大桥就此中断。

  炸毁大桥对阻滞日军南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日军曾对大桥寄予很高的期望,通过它可以直抵战争后方。因此他们决定马上修复大桥,但由于缺少图纸,日本人花了整整7年,在1944年才将大桥勉强修通,而此时距他们战败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如今的钱塘江大桥

  1946年,茅以升终于接到了修复大桥的命令,而大桥全部修复完毕,全面通车已经是1953年了。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茅以升当年炸桥时的心情,他说:“就如同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