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娃录| 三个被国外名校录取的牛娃,每人贡献一个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经验

 长沙7喜 2015-09-16

-------------?-----------

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牛娃”,不是因为他们被国内或国外的名校录取,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热爱,体现出了成为优秀人才的潜质。


上海颁布了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高考进行改革,就是反对一考定终身,借鉴国际经验,向重综合素质迈开重要一步。


对综合素质的考量,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无疑走在我们的前面。这些“牛娃”的成长历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接受教育的经历,相信会给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更多借鉴。


回复“牛娃1”“牛娃2”“牛娃3”,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英国从来都是“留学党”心中的圣地之一,不仅有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学府,还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严谨的学术氛围,吸引着莘莘学子前往深造。


通常来说,美国大学在录取过程中更加注重考生多元化的经历,申请者既要有过硬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又要有出挑的课外活动,以此展现一个全面发展的自我;而相比之下,英国大学录取学生的方式相对传统,更看重的是考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科素养。


此外,英国大学只承认A-level和IB两类国际课程,因此,想到英国大学深造的学生必须在高中阶段学习A-level或者IB课程,并取得相应的文凭或证书。


本期“牛娃录”,我们邀请到三位刚成功申请到英国名校的学生,请他们分享学习和申请的经验分别涵盖了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和面试等主要环节,勾勒出申请英国大学的几大要素。


关键词:课本
经验1


牛娃名片




姓名:邵意云

毕业学校:上实剑桥教育中心

录取大学:香港大学(含奖学金;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30名;同时录取学校:伦敦大学学院、多伦多大学等)

录取专业:会计与金融学

经验谈:回归课本的学习非常重要


第一教育:我听你的老师说,你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学校第一名,有什么秘诀吗?


邵意云:我在接触A-level国际课程之前,在国内体制的高中学习过一年。和国内的教材相比,国际课程所用的国外教材知识点很多,内容详细和全面,因此,阅读课本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把课本扎扎实实地啃下来,就能够掌握大部分的知识了。


第一教育: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邵意云:国外教材的书很厚、量很大、生词也很多,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非常不习惯,不过多看几遍,熟悉了单词,就慢慢地适应了。


国内课程考查的内容比较深,有的时候甚至会很刁钻;相比之下,国外课程涉及的内容要浅显一些,但是范围很广,其中还包含了不少应用类的知识,比如CT技术,与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


第一教育:课本那么厚,知识点那么多,你是如何应对的?


邵意云:我的学习方法是看三遍书,第一遍看懂内容,第二遍把厚的课本变薄,第三遍再把课本变厚。


具体地说,就是将知识进行归类。我一般是学完一章,做一次小结,把每一章的知识点一一列出,并梳理归纳,以便于记忆。

等到一门课学习结束,整本书已经浓缩成一个大纲,在我的大脑里形成了体系与架构。

然后,我会再看一遍书,把具体的知识内容填入相应的框架下面。这样的话,再厚的书,也可以被装入到我的脑子里了。


关键词:文书
经验2


牛娃名片




姓名:潘欣捷

毕业学校:上实剑桥教育中心

录取学校:英国帝国理工大学(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8名)

录取专业:化学系

经验谈:课外活动要体现申请者与申请学科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育:你用于申请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有哪些亮点?


潘欣捷:和美国大学不同,英国大学更加看重申请者与申请学科之间的关联,因此,我在个人陈述中重点描述了对于化学专业的兴趣。


第一教育:如何表现对于专业的兴趣?


潘欣捷:我写的是做化学实验的经历。


第一教育:关于化学实验,你做了哪些课外实践?


潘欣捷:暑假期间,我到同济大学材料学系的实验室进行实习,为教授和博士打下手,自己也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是关于石墨研究的。

在实验室里,我熟悉了各类实验器材的用途,了解到做学术研究的基本流程,深入而扎实地做了一回真正的科学实验。

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写到了个人陈述中,表达对于化学的追求。


关键词:面试
经验3


牛娃名片




姓名:方逸尘

毕业学校: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

录取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35名)

录取专业:数学系

经验谈:面试官看重的不是答题数量,而是解题思维


第一教育:你参加英国大学的面试,面试官一般是哪些人?


方逸尘:英国的顶尖大学,比如牛津、剑桥等,实行的都是导师制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面试官就是学生入学之后的导师。


第一教育:面试过程是怎样的?


方逸尘:我参加的是数学系的面试,一共有两场,每一场时间为半小时。第一场面试,教授给我一道题,我进行解答,完成一道题后,教授再给我下一道题;第二场是统一发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后,再去和教授交流。


第一教育:你的面试表现怎么样?


方逸尘:两场面试我一共做出4道题,不算多。其中第一场面试的第一题我就卡住了,花了20分钟才勉强解出来,当时心里非常沮丧,好在教授安慰我说没关系,让我继续做后面的题目,之后我发挥得还不错,最后成功地拿到了预录取资格。


第一教育:考生解出的题目越多越好吗?


方逸尘:我觉得不是这样的,相对来说,教授更加看重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反应能力。因为学生入学以后是要跟着教授学习的,每个星期都要和教授见面,所以教授希望通过考查学生的解题思维,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沟通能力。


在第一场面试中,教授是陪着我一起解题的。在我遇到障碍的时候,教授会对我进行指点,启发我的解题思路,同时,我有困惑的地方也可以问他。


第一教育:那么你是如何表现你的解题思维的?


方逸尘:在解题的同时,我注意和教授保持交流。相比之下,我的一些同学,闷头做出了很多题目,但是没有和教授进行一点交流,最后还是被拒了。


第一教育: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是如何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的?


方逸尘:其实我小的时候是个特别胆小和害羞的人。进入中学之后,老师鼓励我参加学校的辩论社。刚开始的时候,我容易紧张,说话支支吾吾的很不流利,后来锻炼多了,渐渐地就放开了。

与此同时,我也熟稔了辩论的程序,比如,开篇先做陈述,进行五分钟的发言,之后是互相反驳,除了提前准备好立论材料以外,还要及时地领会对手的意思,找出其中的破绽,加以驳斥。

一段时间下来,我逐渐养成了反应迅速、说话有条理的习惯。


几位牛娃的经验分享让我们对英国大学申请中的要点有了深入的了解。总的来说,英国大学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即便是课外活动,也要围绕学科进行展开。看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好好学习都是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