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丘吉尔的10件趣事

 山爷wzs0718 2015-09-17
关于丘吉尔的10件趣事

  温斯顿· 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可以说是最受民众爱戴的英国首相之一。他利用士兵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被视为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我们都知道他对纳粹有着明确的反对态度,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会令你大吃一惊的真实故事。

  10.酷爱雪茄

  温斯顿·丘吉尔给人的印象总是嘴里叼着一支雪茄。他是从少年时代开始抽第一口烟的,当时作为一名记者,在古巴报道了当地人民起义反抗当时的殖民政府——西班牙的事件。那时起,丘吉尔便和雪茄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要抽上八九只雪茄,却很少真正地吸上一口,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叼着雪茄的末端,待它熄灭后再重新点上,然后周而复始。为了避免雪茄受潮,丘吉尔自制了一种防潮套,用胶水把一长条牛皮纸和雪茄粘连在一起。无论什么时候,他的家中总储存着3000到4000支雪茄,品种繁多,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y Julieta)是他最喜欢的牌子。所有保存这些雪茄的匣子都被标出了尺寸和有无茄衣。它们大多数都是作为礼物被送给丘吉尔的,帮他减少了不少这方面的开支。(据丘吉尔的一个仆人回忆,首相两天抽的雪茄总价值是仆人一周的薪水)古巴领导人在一次与丘吉尔见面会上,送给他2400支顶级雪茄。尽管谨慎的安全小组坚持每个匣子内都应当抽取一只雪茄接受检查,但首相显然等不及他们的测试结果。二战期间,他还特制了一种飞行氧气面罩,这种面罩上开了一个洞,让他在高空非增压舱时仍可大抽雪茄。这再一次证明了丘吉尔对雪茄的痴迷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9.南非历险记

  1899年,丘吉尔作为《晨报》(the Morning Post)的记者到南非去跟踪采访布尔战争。在那里,他有机会作为一名战地记者随着简易装甲列车进行跟踪采访。虽然《泰晤士报》(the Times)和《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er Guardian)的记者们都视这次采访为“死亡陷阱”,婉拒了随行采访的邀请。然而,丘吉尔却十分渴望前往,后来的事态发展却也证明了他这一决定的错误性。在乘坐火车返回英国的途中,遭到了布尔人突击队的伏击,双方在附近的山丘处开火交战。就在英国士兵全力反击时,火车却全速前进撞上了布尔人放置在轨道上的石块,导致火车在转弯时其中一节车厢脱轨。其中一些英国士兵逃离了埋伏,并安全地回国。但是丘吉尔和其他战争中的生还者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悉数被俘并被押送至一所由布尔当地学校改造的战俘集中营。丘吉尔一直被布尔人拘留至1900年,直到有一天趁守卫不注意,翻越围墙成功越狱。原计划中有两个被俘的军官也会和丘吉尔一同越狱,但是巡逻的守卫回来了,以至计划流产。当丘吉尔意识到那两名军官没有越狱成功时,他便独自一人穿过比勒陀利亚(Pretoria,南非共和国行政首都和德兰士瓦省省会),偷溜上一辆货运火车,设法逃离。中途迫于饥渴,他跳下了火车,徒步穿越灌木丛直到来到了一座英国采矿工程师的小屋,工程师答应让他藏在一处煤矿通风井的底部,并告诉丘吉尔布尔人正以重金25英镑悬赏通缉他。在这位工程师的帮助下,丘吉尔登上了一辆去往葡属东非(Portuguese East Africa,莫桑比克的旧称)的火车,成功逃离了南非。

  8. 两个身份

  尽管与他的政治事业相比稍为逊色,但温斯顿·丘吉尔确实是个才华横溢的作家。事实上,他荣获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第一本著作《马拉坎德远征史》(The Story of the Malakand Field Force),是纪录发生在现今巴基斯坦境内一次战役的第一手资料。

  说来也奇怪,活跃在同一时期的还有另一个叫做温斯顿·丘吉尔的作家。这个作家是美国人,著有许多小说,其中有六七本小说是畅销书。其中,《理查德·卡维尔》(Richard Carvel)被誉为是“一部严肃历史题材小说,讲述了一个浪漫的求爱故事以及许多发生在海洋及陆地的事件,”这本书售出了二百万册,销量惊人,作者也由此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

  有趣的是,两个丘吉尔都在1898年出版了他们的第一本著作,不过美国的丘吉尔首先因作品而出名。不足为奇,他最终会被英国的丘吉尔所获得的声望超越,并且如今几乎被人遗忘。但在当时,人们常常搞混这两个作家。为了避免产生更多麻烦,两人最终一致决定,英国的丘吉尔出版署名为“Winston S. Churchill”,而美国的丘吉尔则简单署名为“Winston Churchill”。

  7. 险些致命的车祸事故

  1931年12月,丘吉尔深夜拜访他的纽约朋友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而就在那时他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时丘吉尔正在过马路,突然被车撞倒并被拖行至车后的不远处。后来人们发现,丘吉尔在过马路时本能地向右看。但是,由于在美国和英国的汽车行驶方向是相反的(注:美国人靠右行驶,英国人靠左行驶),所以当时的他应该看左边。但他却浑然不知地走向马路,没注意到背后有一辆汽车正飞驰而来。丘吉尔胸口有严重瘀伤并扭伤了肩膀。他掩盖了伤势的严重性,只写道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他没有像蛋壳一样碎掉或者是像醋栗一样被压扁。“同时,他承担了那次事故的所有责任,告诉警察司机是无辜的,并且确保司机获得释放。因为事故发生在禁酒时期,丘吉尔设法说服他的医生把他的报告写成:“温斯顿.S.丘吉尔事故后出现脑震荡,需要饮用烈性酒,尤其是用餐的时候。”

  6.对伊斯兰文化的痴迷

  丘吉尔着迷于伊斯兰文化,他的家人甚至一度担心他会转向伊斯兰信仰。当时已与丘吉尔哥哥订婚的格温多琳·伯蒂女士(Lady Gwendoline Bertie),在1907年给丘吉尔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他这一兴趣。这封信是写给正要开始北非之旅的丘吉尔,信中格温多琳女士告诫他说:“如果你接触到了伊斯兰教,你也许会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信仰。”

  实际上,格温多琳女士不必太过担心。因为丘吉尔在这一问题上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从未认真考虑过皈依伊斯兰教。不过他对伊斯兰文化确实很感兴趣,他和他的朋友维尔弗里德·布伦特(Wilfrid Brunt)还经常私底下穿阿拉伯服装。二战期间,丘吉尔设法凑集了10万英镑修建伦敦中央清真寺,希望通过这一举动得到穆斯林对战争的支持。同时,他也反对弗雷德里克·卢吉(Frederick Lugard)对待当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尼日利亚(Nigeria)北部穆斯林部落的方式。然而,丘吉尔在他所著的《河上的战争》(The River War)一书中指责了伊斯兰教,文中表达了他对伊斯兰教对待女性态度的不满。

  5.在白宫一丝不挂

  丘吉尔在白宫居住时显然有过不止一次的裸露事件。有一次,在(白宫)卧室中,他全身赤裸遇到了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鬼魂。他们互相对视几分钟,直到“林肯”从他眼前消失。

  1941年,在丘吉尔对美国为期24天的访问期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在白宫一些官员的陪同下看到过全裸的丘吉尔。当时,丘吉尔刚洗完澡,正在白宫的浴室里光着身子踱步,罗斯福却正好出现在门口,总统马上准备离开,丘吉尔却说不用了,在最亲密的盟友面前他没有什么可隐藏的。这件事有些争议,因为丘吉尔后来坚持说“他迎接总统时至少用了一条浴巾”来遮盖自己。但是,丘吉尔的速记员和保镖都说亲眼目睹了那次裸露事件。而且,罗斯福的秘书也说道总统后来和她说起过这件事,形容当时丘吉尔就是一丝不挂。丘吉尔也曾告诉过乔治五世,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裸体见总统的人。

  4.悉尼街的围攻

  1910年12月16日,九名未武装的警察被派遣至伦敦死狗沟渠街(Houndsditch,得名于中世纪人们经常扔死狗的一条沟渠)调查一件入室盗窃未遂案。罪犯(后被确认为来自拉脱维亚的无政府主义难民)在警方到达时向其开火,导致三死两伤,使之成为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袭警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此事件中反映出的文化冲突——拉脱维亚人常与全副武装、残酷暴力的俄罗斯警察打交道,相比之下挥舞着警棍的英国警察们就显得措手不及,难以自保了。混战中一名团伙成员被同伙意外击中并于几天后死亡。大规模搜捕行动很快找到了另外两名袭击者。

  在新年的第一天警方接到举报,凶手就藏在悉尼街的一间房屋中。警方立刻封锁了该区域,丘吉尔,作为当时对警方负责的部长,到达现场对行动进行指挥。由于军队介入,警方实力大增,与罪犯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枪战。期间拉脱维亚人射出400余发子弹,其中一发还射穿了丘吉尔的帽子。当时大楼起火,丘吉尔下令禁止消防部门冒险扑灭大火,混战情势才稍得缓解。楼中一人在倾身躲避火焰时被击中,另一人被大火烧死。对于这两人是否就是袭击警察的两名拉脱维亚人向来有一定争议,但历史学家指出,大规模自杀式的枪战暗示着某种程度的内疚。

  丘吉尔似乎对这次惊险的经历津津乐道,他告诉一名同事这样一场围攻真是“太有趣了”!一些报纸批评他将这场混战当作“上报露脸的机会”,并且指出由一名政治家直接指挥警方行动是非常不合适的。然而,这次事件不仅帮助他巩固了“行动家”的美名,更提高了公众对他的支持度。

  3.丘吉尔的喷嚏

  在约旦和沙特阿拉伯之间有一段边境线呈锋利锯齿形,被称为“丘吉尔打嗝”或“丘吉尔的喷嚏”。传说丘吉尔在绘制地图的时候突然打了个嗝或者打了个喷嚏,造成手滑,使边境线呈锋利的锯齿状缩进约旦。这是个滑稽可笑的故事,毫无疑问并非事实。相反,锯齿形的边境线正是故意为英国设计,使约旦和沙特阿拉伯之间形成一条不间断的空中走廊。

  故事中唯一一点不假的就是丘吉尔作为殖民部长在构建现代中东边界时确实扮演着重要角色。1916年,具有争议的《赛克斯-皮科尔协议》(Sykes-Picot Agreement)签订,英法同意分割两国之间的中东地区,但毫不顾及其中涉及的民族与宗教界线。他们并不确定要如何划分巴勒斯坦,最终就将其划给了比利时。与此同时,法国仍在违背当地大多数人的意愿下将叙利亚的一块土地割给了土耳其,仅仅因为当地少部分富裕的土耳其人比穷困潦倒的阿拉伯人更善于游说罢了。

  英法本同意支持建立一个库尔德国家,但在意识到他们需要割舍伊拉克和叙利亚大片土地时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如今,2500万库尔德人依旧没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宗教极端恐怖组织)现利用此协议对外宣称其边界划分有失公允,并作为其募集成员扩张组织的工具。

  2.他的黑狗

  丘吉尔的一生可能都遭受他本人称之为“黑狗”的躁郁症的折磨。有时,他由于过于焦躁而不喜欢太靠近经过的火车或者从船上看大海,因为他害怕自己会突然想自杀。丘吉尔的好朋友比弗布鲁克男爵( Lord Beaverbrook)曾经这么说过丘吉尔,“他要么处在信心的巅峰,要么处在抑郁的谷底。”

  在他抑郁发作的时候,丘吉尔几乎停止工作,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没有食欲,也无法集中精神。有一次恢复正常后,他根据记忆描述这种经历为,“画面中的颜色都回来了。”

  当丘吉尔不抑郁的时候,他总是精力充沛,工作或者谈话直到凌晨。他能一直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使得罗斯福嘲笑他说,“一天有一千种想法,但只有四个是有用的。”公平的说,罗斯福是二战后期最了解丘吉尔的人,那时候,丘吉尔的医生为了避免他抑郁发作,已经开始给他开安非他命,但这对他的躁郁倾向并没有帮助。

  1.他的妙语连珠

  丘吉尔的妙人妙语可以写成一本书了。但不幸的是,人们认为是他说的话有些并不是真的。比如,据说南希·阿斯特(Nancy Astor)对丘吉尔说过,“如果我是你的妻子,我将在你的咖啡里下毒。”对此,丘吉尔回复,“如果我跟你结婚了,我宁愿喝了那杯毒咖啡。”然而,这件事的确发生过,但丘吉尔并没有参与其中,是他的好朋友比弗布鲁克男爵(Lord Birkenhead)回复的那句话。

  丘吉尔确实与阿斯特交过手,她很聪明,而且是议会中第一个女性英国籍成员,但这相对来说不具引用性。实际上,丘吉尔对阿斯特抱怨过,“当你踏进下议院,我觉得像一个女人进了我的浴室,而我除了海绵没有能保护自己的东西。”阿斯特如是回答,“难道你从来没有想过你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外貌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保护吗?”

  丘吉尔并不能抱怨阿斯特的无礼,因为他也曾经机智的回答另一个指责他醉酒的女性议员说,“女士,你长得如此丑陋,我明早一准就会清醒了。”但是,他可能并没有说过,“美国人在尝遍了所有方法后总能做出正确的事。”他也没有对一个在句子最后用哀叹介词的公务员说,“这种英语我无法忍受。”丘吉尔跟萧伯纳(Bernard Shaw)都否认了这样一个著名的坊间故事:萧伯纳给了丘吉尔两张他新剧的票,并邀请他说,“如果你有朋友的话,带他一起来。(讽刺丘吉尔没有朋友)”而丘吉尔则回答说,“如果第二天还有演出的话”他一定会来(回应萧伯纳的剧没有人看)。

  但是,丘吉尔的崇拜者不要就此绝望,传言还是有真实存在的。有一次,当助手告诉丘吉尔掌玺大臣过来拜访时,他正在厕所里,于是作出了著名的指示,“告诉掌玺大臣,我被关在枢密院(译者注:原词有有“厕所”的意思,在此是一语双关)了,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

  翻译:Daisy导语1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