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商周时期的遗址

 昵称14979747 2015-09-18
 本帖最后由 华莉 于 2015-9-12 10:53 编辑

夏商周时期发达的文明对整个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原地区善于吸收、融会、发展各种文化因素的优良传统,并使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呈现出南北交汇、东西交融的复杂状态。因此通过考古发掘夏商周的遗址进而可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的影响,宏观探讨夏商周中原王朝礼制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辐射和影响,以期从这一侧面透现出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特色


一、夏


属社会大变革时期,原始公社制至奴隶制;奴隶制至封建制。此时城市等大型建筑兴起,都城遗址,规模宏大,布局复杂,功能齐全。


二、商


约为公元前16世纪至前13世纪。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湖北黄陂盘龙城、河北藳城台西为典型遗址。成套青铜礼器和兵器大量存在。城市、宫殿建筑多有兴起。人殉比较普通。贝币增多。


商共历17代30王,据《夏商周年表》,商始于前1600,灭于前1046,延续近600年。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前、后二期, 前期以郑州二里岗遗址为代表,后期以殷墟为代表。







三、西周


周族起源于陕西中、西部及甘肃东部一带的渭、泾水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王朝。分期:早:武、成、康、昭、穆(前1046—前922);中:恭、懿、孝、夷(前922—前878);晚:厉、共和、宣、幽(前878—前771)。


陕西周原遗址、陕西长安沣镐遗址是典型遗址。青铜铸造也达到高峰,内部分工细致,可铸造大型青铜礼器。礼制比较完善。大型城市、宫殿、陵墓多有发现。甲骨文、金文已趋成熟。人殉、人祭普遍。青铜兵器形式多样,数量巨大。奴隶制经济空前发达,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集中在王都附近。贝币流通广泛。




陕西长安沣镐遗址

四、东周


以平王东迁始,至秦统一,共549年。分春秋、战国。

1.春秋(前770—前476),平王东迁至敬王44年,共295年,因《春秋》得名,分早、中、晚三期,各100年左右。

2.战国(前475—前221),因诸侯纷争而得名,从周元王元年至秦统一,255年,分早、中、晚三期,每期85年左右。

特点:西、东周文化一脉传承,周天子仍在名义上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地文化有较强一致性,基本沿袭旧制。

春秋以来,周王室控制诸侯的力量日渐削弱。到了战国,周王室几乎完全失去了天下大宗和共主的作用,旧制度逐渐被破坏和改变,导致“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

列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自由发展,出现“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状况。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



春秋时期的王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