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砍头不要紧,只要东西真。

 南山五彦 2015-09-18
砍头不要紧,只要东西真。
     动则几亿的暴利,是煽起少数人疯狂搜寻元代青花瓷的主要原因。我很早就将收藏人群按百分比作了个划分: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发自内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群人有知识、有涵养,但经济实力缺乏,只能省吃俭用地从牙缝中省下钱来去收集喜爱的古物;百分之三十的人口袋里有钱,为了积累财富而将目光盯上了可能一夜暴富的古玩行当;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的人群中,成分较复杂。其中不乏有暴富的土财主,亦有生活在最低层的普通民众,更多的是抱有发财梦想的官员和势利者,对这些人我认为是投机一族。不同人群对中国文物怀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其收藏心态与动机决定了层级的档次和品味。
     图为元代生产的青花八角盘口瓶。[大英博物馆藏]此瓶之上的盘口己残,由于器物珍贵难得,拥有者将残破的器口用纯银重新进行了包裹。该瓶呈八角型,形制古朴敦重;瓶腹以缠枝牡丹为主题,整个画面构图严谨,绘画技艺娴熟,画面清晰亮丽,青花发色浓艳,是元代青花瓷中的名品。作为琢器之一,这件瓶的成型工艺与普遍琢器类不同,打泥片成型再粘接是它能成为整体的主要技术手段。四角或六、八角琢器工艺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髙,难度大,所以凡此类型的琢器在各个时代都为稀罕之物。
    元代青花是受唐青花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创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陶瓷艺术品,它因生产成本高和数量稀少而受到格外重视。在不足百年统治的蒙元时期,元青花主要是被蒙元贵族使用的工具,大部分亦用于对外交流和串换物资,稀少的产量使人对它垂涎万分,从十一世纪末开始,元青花一直是拥有着的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时过变迁,在进入二十世纪后,元青花早己不再是种实用工具,而成了炫耀财富的象征,这就是元青花瓷价格暴涨不跌的主要因素之一。
    物以稀为贵,元青花不仅在中国可遇不可求,即便是在国外也一样是藏家搜寻的终结目标。本文图例所展示的残缺瓶之所以被重新装饰,一方面说明了它的稀有珍贵程度,另一方面证明了西方人尊重并景仰东方历史文化的一种谦逊态度。而我们国內的一些所谓的藏家对图例中的"破瓶"往往会不屑一顾,更谈不上会去收藏它。当然追求美好是每个人的心愿,但这个心愿未必会在每个人身上都可实现的。现在不是到处大谈并要求做梦吗?可梦毕竟是梦,要实现它谈何容易?坦率地说我也梦想拥有元青花,但财力有限且机遇几乎为零,因此能拥有破片就己很知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