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道 | 她七十多岁了,还要继续玩泥巴

 汉青的马甲 2015-09-18




信手捏就人间万象

文 | 物道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能够欣赏传统民间艺术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多数人会认为大红大绿得土,造型传统得土,这些人里不乏从事艺术的专业人士。当今天提到中国文化的创新和改良时,往往大斧挥向的就是像惠山泥人这一类民间艺术。不改,难以为继;一改,面目全非──改良和创新,是民间艺术之难还是之幸?也许,我们是时候静下心来,听听这些做了一辈子泥人的老艺人说的话。


说起惠山,你大约没什么概念,说起无锡大阿福,你应该会会心一笑。是的,那个粉嘟嘟、胖乎乎永远带着不染尘世的笑容的泥娃娃,是小时候爸妈出差回来从包里掏出来的惊喜。而泥娃娃的诞生地正是无锡惠山。



惠山,邑中名胜,最有名气的就是泡茶的水和做泥人的泥。惠山脚下,上、下河塘两畔间的黑泥,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奇佳,连苏东坡都赞叹道:“惠泉山下土如濡”。


早在1000年前的唐代,惠山脚下的乡民在农闲时刻,掘泥塑偶或卖给香客供奉神佛,或者就是随手捏就玩具逗小娃娃笑,或者边看草台班子的戏文,边捏个杜丽娘。就地取材,人人练就一手女娲捏土为人的本事。


“我们惠山泥人,是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离开了惠山的土,就没有惠山泥人。”年逾七旬的喻湘莲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


第一次看到喻湘涟老师是在她的工作室,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虽然腿脚有些不利索,但是仍然豪气十足地给我们分配座位,倒上茶水,坚持不让我们帮忙。正是这样一个性格有点执拗却大气的老太太,与《汉声》杂志社合作近二十年,是唯一将惠山泥人艺术向整个华人圈传递的老艺人。


关于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大阿福”,喻老师显然有很多话要说。她说,大阿福是天上派下来的“沙孩儿”,是来收“年”这只怪兽的,其他的神仙都用神器收,沙孩儿用的是“笑容”。“所有的大阿福都是’咪咪笑’的,不笑的就不是大阿福,这是告诉我们,生活多难都要笑着过的意思。”


对于坊间为了迎合现代审美而做的阿福,喻老师有着传统艺人的坚持──因为大阿福本来就是大人随手捏来哄孩子的玩具,所以它就应该有着圆乎乎的身体,胖胖的脸;因为“红配绿,一块玉”,所以大阿福就应该有着嫩绿配桃红的色彩。


如果不能做到”适宜(造型舒服,有意思)”、“闹忙(丰富多彩,有看头)”,就失去了大阿福的神韵。因为这就是生于这片土壤的艺术,离开了这些民俗,也就什么都不是。



以手为艺,以心为美


惠山泥人是塑的技法与捏的技巧完美的结合,打好的黑泥在喻老师手里随手搓成条,一捏一弯之间就成了一只握拳的小手,筋骨俱在;一揉一摁就是一张脸,工具一刻塑,音容笑貌就都出来了。一气呵成、一步到位,要求手艺人的脑子要清晰,每捏一步都需要心中有形,“搓搓捏捏就成形,敲敲拍拍就有面,一扢一捋就有纹,一板一扭就有势”,配合着喻老师喃喃的口诀,原本没有生命的泥土,经她的手,便如女娲造人一样,栩栩如生了起来。


而这样的功夫在捏“戏文”的时候特别重要,从前戏曲班子到乡里演出,捏泥艺人边看手上边捏,神态动作如台上一般,有的名角看捏的像,一个高兴,还会到艺人家里,专门摆造型让艺人细细观摩,经过捏泥艺人的想象和创造,生动的“戏文”在眉眼间都能看出戏来。“惠山泥人艺术从来都是夸张变形的,像这个杜丽娘,你看她的身形比例是为了体现婀娜的气质而想象出来的,我敢说,中国人最大的艺术想象力就藏在民间。”喻老师这样总结道。


什么是艺术?艺术是”感情+形式“,把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用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艺术;什么是色彩?色是“黑白”,彩是“红黄蓝”,有了黑白的映衬,有了红黄蓝的各种搭配,才有了万物的色彩。


喻湘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不懂什么叫造型,什么叫色彩,她只是做了一辈子的泥人,画了一辈子的“戏文”,而正因为她的艺术是从这片土壤中生发出来的,这些领悟,才比任何科班出身的人显得更有生命力,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汉声》会选择她来作为中国泥人艺术之代表人物的原因。



“不要温驯地走进那良夜……怒斥,怒斥这光明的消谢”


七十多岁的喻湘莲身体大不如从前,却依然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她毫不忌讳地对几乎每个来采访的人说:“我很快就要去那边报到了,没有时间了,我要多做些传统的阿福、蚕猫,多捏些’戏文’,不然以后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惠山泥人了。”


她一直在努力地告诉我们,无锡惠山泥人不只是阿福而已,还有驱鼠保平安的“蚕猫”、还有祈求五谷丰登的“春牛”,还有……。这一天,她不停地说,我们不停地记,生怕错过的这一秒,我们就会离民族艺术的记忆又远了一些。

图片由陈逸航授权提供,版权归陈逸航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