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仇英模清明上河图》应纳入“清明上河学”范畴

 苏迷 2015-09-18


 




  □施晓平实习生王洁

  9月9日,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人头攒动,由苏报集团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仇英模清明上河图鉴赏》新书发布式暨《仇英模清明上河图》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中央美术学院博导薄松年教授,艺术史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瑞林教授,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原书画部主任单国霖等著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仇英模清明上河图》的版本等话题展开研讨。
  此前一天,“石渠宝笈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引得观众排数小时长队等候观看,《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由此可见。
  《仇英模清明上河图鉴赏》图版部分介绍的《仇英模清明上河图》为绢本设色,高34厘米,长797厘米,创作于1542-1545年。画中分城外、内城、宫苑三部分,生动地描绘了明朝中期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构筑了一幅颇有声势、气魄的风俗画,堪称明代社会的缩影。图中可清晰看见天平山、运河,也能看到古城墙、盘门水陆城门等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茶肆酒楼、书画装裱、昆曲、评弹等细微处体现了苏州古城特有的生活情致。
  就《仇英模清明上河图》而言,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仇英模清明上河图鉴赏》图版部分收录的版本更优。单国强同时建议,把苏州和《仇英模清明上河图》作为“清明上河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仇英模清明上河图》“辛丑本”浮出水面

  苏周刊:提起《清明上河图》,许多人就会想到北宋张择端所绘的传世名作。能否介绍一下这幅作品的情况?
  单国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描写城市风物和世俗人情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题材,它们以高度的写实性而兼具重要历史价值,被画史称为“风俗画”。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运用鸟瞰式和全景式的手法,以长卷的形式,真实地表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都市生活和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苏周刊:《清明上河图》是否只有张择端画过?
  单国强:不是。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复印技术,名作受追捧,就会不断出现摹本(也作模本)和仿本。《清明上河图》也是如此。
  薄松年:是的。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故宫博物院有收藏,美国等地也有收藏,我知道的版本就有五个。仇英也模过《清明上河图》,而且出现祖本后,在社会上受到欢迎,很多画画的人还随着这个祖本往下“走”了。
  苏周刊:《仇英模清明上河图》有多少版本?
  单国强:很多,目前见于画史著录的就有三本:一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原藏清宫乾清宫,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可称“石渠本”;二为《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原藏清宫重华宫,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可称“台北本”;三为吴荣光《辛丑销夏记》、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著录,现藏国内私人手中,近年才逐渐被外界所知,可称“辛丑本”,这就是《仇英模清明上河图鉴赏》图版部分介绍的那个版本。
  苏周刊: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上述三个版本的情况?
  单国强:“台北本”被《石渠宝笈初编》列为“次等”,已公认为临仿本。
  辽博的“石渠本”经与“台北本”和其他诸本比较,被公认为是画得最好、最精美、最早的,所以以前一般认为这是仇英的真迹。
  《仇英模清明上河图鉴赏》提供的图文资料,使我对《仇英模清明上河图》诸本有了新的认识,即“辛丑本”物象描绘最真实,艺术水平也最高,比“石渠本”还画得好,是存世诸本中的最佳本,抑或是原本真迹。诚然,下此结论还需要更多专家来论证。
  苏周刊:能举例说说“辛丑本”比“石渠本”好在哪里吗?
  单国强:《仇英模清明上河图鉴赏》最后部分,图文并茂地对“辛丑本”和“石渠本”作了各方面的比较,尤其在“详图比较”一节中,具体而微地指出了两本在情节、结构、画法上的区别。如演春台戏的“看戏图”,“辛丑本”场面热闹,戏棚讲究,演出生动,乐队齐整;“石渠本”戏棚的横梁杆画在了棚顶下方,没起到支撑作用,伴奏乐队只有一个敲锣的,几个看戏观众站在棚台底下,怎么看戏?
  又如扛木两人,“辛丑本”木杆都正确地扛在肩上;“石渠本”的木杆都穿过腋下。另挑担夫两人,“辛丑本”准确地同用左肩,“石渠本”却一左一右,前后挑夫较上了劲儿。
  再如“造房图”,“辛丑本”的锯木支架呈三角支撑,十分稳固;“石渠本”的三根支柱则平行纵排,无法支撑斜立之木,而且锯条也画在了木板之外,木板无法锯开。
  又如“大宅图”,“辛丑本”后楼家塾上课,前庭主人邀来乐伎弹唱招待客人,符合当时富家生活;“石渠本”却在前庭弹唱处挂上“青楼”牌匾,后楼则也是家塾,很不得体。
  再如“荡秋千图”,“辛丑本”秋千坐板距地面高度适中;“石渠本”坐板已超过地面站着的人,荡秋千人很难上下。
  类似现象还有许多处,最后结论是:“石渠卷”'硬伤’太多,绝非仇英之笔,赝品无疑。而“辛丑本”是仇英真迹。同意吴荣光所评:“画之工妙则非以十洲之笔,竭千日之工不能临仿若此。图世多赝本,特就市井小人之事,偶举一二,以相比较,其细致易及,其传神不可及也。”
  薄松年:我觉得首先表现在“辛丑本”的生动性上,这可以看出一个画家水平的高低。比如作品开始那段有座戏台,一看就知道是在演《白兔记》。这里无论是戏台的模样还是演员的动作、观众的表现,都描绘得很具体,甚至还画了有钱人搭了看棚在一旁看戏。“石渠本”同样的情节却画得很简单,乐队也画得简单,不符合
  真实场景,这恐怕是作者偷工减料了。
  单国霖:“辛丑本”与“石渠本”比较,两本在场景的铺叙和情节的描绘上存在比较多的差异,总体观之,“辛丑本”的内容更为丰富,情节安排较为合理,尤其在一些细节的刻画上,“辛丑本”要比“石渠本”来得正确,“石渠本”有不少失误之处,而“辛丑本”在描绘的精妙上明显要超过“石渠本”。
  从落款上看,“辛丑本”卷末署款:“嘉靖壬寅(1542年)四月既望画始,乙巳仲春上浣竟,仇英实父制”,更具体。“石渠本”卷末署“仇英实父制。”
  “辛丑本”卷上前后钤有明项元汴、张经、华夏、陈鎏、薛益、施凤来、应大猷等人收藏印记,并有清吴荣光、何绍基、嵩溥、裴景福,民国陈颐元、陈此生等收藏印记,可谓“流传有绪”。
  说这些话,并不是要贬低“石渠本”,这个本子总体上艺术价值还是很高的,只是说,相比之下,“辛丑本”更好。
  苏周刊:对于“辛丑本”的题跋、印章、相关著录应怎么看?
  单国强:当然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题跋、印章是不是真的,这些著录是不是可靠,一点点来进行考证研究。

  “辛丑本”或为仇英模《清明上河图》祖本

  苏周刊:根据以上情况,专家学者们对“辛丑本”有什么认识?
  单国强:总的看,“辛丑本”许多情节跟“石渠本”差不多,大的段落、有些具体的情节都是一样的,但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一个本子借鉴了另外一个本子。因为从内容到形式上,“辛丑本”都优于“石渠本”,所以“石渠本”借鉴“辛丑本”的可能性更大。
  陈瑞林:我觉得“辛丑本”的披露是当下中国艺术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学术界要给予充分重视,这一作品对当下中国的美术创作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苏周刊:一般的古画是如何认定哪个版本是真迹的?
  单国强:通行的做法是,把几个版本放在一起进行充分比较,如果都没有其中一幅好,大家都照着这幅画的,那这幅就是真的。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样研究的。经过几个本子比较,故宫的那幅画得最好,结合题跋、印章、流传有绪等因素,专家学者们最后认定,故宫那幅是真的。很多所谓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祖本都是故宫的。
  《仇英模清明上河图》真迹的认定,也应仿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行。如果基本上其他版本都是“辛丑本”延伸下来的,那么“辛丑本”作为祖本也就基本可以定下来了。
  苏周刊:就画风看,“辛丑本”像仇英画的吗?
  薄松年:像的。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前三个人都是文人出身,仇英是民间画家出身,但是他掌握了非常高超的工笔重彩的手法,这种手法在明朝不太受重视,当时受重视的文人画学习元朝的气韵和笔法,讲究写意。仇英善于借鉴文人画,绘就既精工又有士气的作品,但仇英工笔重彩这种技巧文人们却不具备。
  单国强:正如《仇英模清明上河图鉴赏》论文部分所说,仇英是漆匠出身,常为房屋构件上漆,耳濡目染,加之观察力超人,所以对建筑的结构和施工相当熟悉,在其他日常细节也观察得非常细致,形成了特别精准的特征。
  “辛丑本”画面中以工笔重彩技法绘了上百处景观,1497个人物,每个人大小仅2厘米左右,但人物头部能精准绘出清晰面目,生动幽默,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无一雷同;御园、官府、大宅、商街、店铺、拱桥等建筑纵横交错,壮观无比;园林、花鸟、禽兽随景而设,彰显生机;社会阶层活动无所不容,扛木的姿态、卖艺的画面、杂耍的要领、戏棚的搭建结构、舂米时筐中谷物的多少、植物生长与节气关系、人物身份与穿戴等等,数不胜数,其涉猎之广泛,细节之精准,令人叹为观止。
  相比之下,“石渠本”人物均以线描着淡色为主(部分士女、儿童服饰重彩);眼睛用墨点代替;头发不分老少一律黑发;人物面相神态凝重雷同;服饰鞋帽单调不整,绝大部分人物不论身份地位均身穿长、短衫,头戴网罩,脚穿黑鞋。
  总之,“辛丑本”在人物描绘上都符合精准、工笔重彩的特征。从年份上看,“辛丑本”完成于1545年。此时仇英约五十多岁,画技相当成熟,已创作《子虚上林图》《苏州图》等大型作品,使仇英绘制长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完全能画出“辛丑本”这样的巨作。
  苏周刊:仇英有没有可能既画了“辛丑本”又画了“石渠本”?
  单国强:不太可能。从所绘内容看,“石渠本”比“辛丑本”晚。而“辛丑本”的题跋里有这样两句话:“嘉靖壬寅(1542年)四月既望画始,乙巳(1545年)仲春上浣竟”,就是说画了三年才画成。不久仇英就去世了,所以不可能再画“石渠本”了。
  单国霖:“辛丑本”“石渠本”在情节的安排、人物活动场景的铺叙、宫苑楼阁的规模、细节的刻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技法语言也不同,很显然是不同画家所绘。

  “辛丑本”应成“清明上河学”重要组成部分

  苏周刊:研究“辛丑本”,对苏州来说有什么意义?
  单国霖:尽管此图是“旧曲谱新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明代苏州的乡土风情。它描绘了缤纷多彩的社会经济商业活动、文化娱乐生活和民俗风情,刻画了各色人物,这些并非是画家凭空臆想出来的,若用历史文献相互引证,可以发现很多是明代吴中地区社会现实生活的折射。
  陈瑞林:是的。“辛丑本”以明代江南城市为描绘对象,展现出了更加广阔丰富社会生活,有着别样精彩生动的生活再现和艺术表现。
  这一本子沿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鸟瞰式、全景式的构图,展卷阅读,从乡村到城市,视点步步推移。画中既有众多游春赏景的人物活动,又着重展现清明时节江南城镇的“春台会”庙会活动。春台会是春日谢神拜神的祭祀活动,又是外出赏玩的游乐活动,活动中两性自由交往、祈求婚恋生殖繁衍,画面穿插迎娶队伍游行的场景,还有观音庙中妇女祭拜,蕴含深刻的民风民俗意义。所以这幅画不仅是风俗画,还是市井画,把当时城市市井的方方面面都很真实、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苏周刊:“辛丑本”对研究当时的经济而言有什么作用吗?
  陈瑞林:明清时代我国出现了两个转变,第一个就是城市化,第二个就是商业化。当时苏州是东南经济中心,甚至可以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各地来客云集、商品荟萃,因此,通过“辛丑本”不但可以研究仇英的艺术、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演变,也可以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苏周刊:“辛丑本”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研究价值?
  陈瑞林:对研究明代服装、建筑甚至戏曲,也都很有帮助。
  以戏曲为例。明代苏州是一个戏曲很繁盛的地区,要了解戏曲史,研究苏州的戏曲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篇章。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辛丑本”中就画有《白兔记》的演出场景,对研究戏剧史来说是极为精彩的材料。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我希望北京、苏州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展开更深入、更广泛的学术研究。
  苏周刊:围绕“辛丑本”,可以开展些什么活动?
  单国霖:展览、研讨、开发延伸产品等,都是可以的。
  据我所知,清华大学明年拟在新建成开馆的艺术博物馆举办“辛丑本”首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届时除邀请国内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外,还拟邀请一大批海外博物馆和研究机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对“辛丑本”展开广泛的学术研讨活动。
  苏周刊:对《清明上河图》的学术研究,有没有一个专用名称?
  单国强:可以称为“清明上河学”。这不是我提出的,是在研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有人提出的,但不像“红学”那样广为人知。现在看来,《清明上河图》不光有张择端的,仇英的,还有其他的;《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内容也不只是作品的真伪、优劣,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清明上河学”体系。
  目前“清明上河学”正在不断深入、拓展和延伸,应该重构“清明上河学”,把对《仇英模清明上河图》和苏州的研究纳入其中,让“辛丑本”也能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样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以相似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对其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在认定其是否为真迹之后,对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更深层次的价值展开探讨,使之成为“清明上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物简介

  单国强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的书画鉴定家。1942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著有《古画鉴赏与收藏》《中国绘画史·明代》《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等。
  薄松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2年生,河北保定人,著名美术史论家。2008年被中国美协评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美术史家,先后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委、《中华艺术通史》(国家文化重点工程)特约审稿专家、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委会委员等。
  陈瑞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学者),1944年生,湖南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史系国际交流学者。擅长美术史论。曾任《美术》杂志编委、编辑部主任,《装饰》杂志编委等,著有《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年》《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等。
  单国霖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原书画部主任),1942年生,单国强孪生兄长。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擅长书画鉴定和中国书画理论历史研究。主编有《华品书画集》《海上名画家精品集》等。曾赴美国讲学,并参加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