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感的奥秘(下)

 大海810 2015-09-18

 

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身体移动的基本物理原则:身体移动的那个部分必先将支撑它本身之后才能开始移动。

划水前进的原理:什么在前进──是身体还是手?

移动的原理在「支撑」!没有支撑就没有前进。对于游泳、自行车与跑步这三项运动来说,都是以移动身体为主要目的的运动。跑步是由于脚掌支撑在地板上才能将身体送向前方,骑自行车时是由于脚掌支撑在踏板体重下压才能驱动双轮,自由式主要却是由手掌支撑在水中才能将身体往前拉。虽然前进必须倚靠支撑,但是支撑的部位(脚掌/手掌)在形成支撑点时无法移动,只有当它离开支撑点之后才能开始移动。以走路为例(你可以站起来走走看),右大腿往前跨,脚跟着地之后「形成支撑点」,因为此时右脚掌固定撑在地面上,才能让左脚掌与身体离地向前移动。那右脚掌何时才可以移动呢?只有当它「结束支撑」之后才能。在水中移动的原理也是一样,手掌在抓水、抱水与推水的过程中如果支撑点够稳固,手掌其实并没有动,前进的只是身体。只有在提臂之后手掌才向前移动。


我们很容易陷入「把水往后划,身体就能往前进」的迷思中,但那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你的脚掌和履带不断向后滑,身体却停留在同一位置上。所以如果我们在水中只是一直想通过「划动手臂」来前进,就会忘记我们真正想移动的是身体而非手臂。试想:如果只是一再划动手臂,身体却没有移动,那就像是趴在岸边「划水」一样,身体变成稳固的不动支撑点(不动的支撑部分),手臂反而变成不断来回划动的部分(移动的部分)。那就会变成只是划动水,而非划动身体。我们真正要移动的是身体而非手掌,唯有当手掌形成稳固的支撑点(不动的支撑部分),身体才能顺利移动(移动的部分)。回想一下上集中谈到的经典的爬墙例子。


有利于水感形成的手臂姿势:高肘   

怎样才是有利于水感形成的手臂姿势?我们以上述在水中手掌撑在墙面上前进的画面为例,如果身体要顺利前进,手掌的位置绝对比身体低,才能让身体的体重有效转移到手掌上,形成稳固的支撑点。高肘划水(肘高于掌)正是让手臂有效支撑体重的最佳方式。想在水中形成稳固水感的方法在于:有效地让身体体重转移到前伸臂手掌的支撑点上,这才是根本之道!


水感形成的起点  

了解水感如何形成之后,你当然还会想接着问:那要怎么练才能加强水感呢?先别急(实际加强水感的体能训练请看下面视频)。实际练习之前,你还必须先知道水感形成的起点刚好是在开始提臂的瞬间,为什么呢?因为提臂所造成的失重状态会突然加压到前伸臂上,那股压力会使水变得实在。换句话说,水感的形成时机在抓水的瞬间,记得还在初学自由式的那几年,泳队的学长姊常对我说:「抓水很重要!没抓到水,后面都是白划。」虽然抓水看起来的确是用「手」去「抓」的动作,但实际上手掌中所形成的水感,是由于提臂时体重忽然转移到手掌上形成的。


如何维持一贯的水感

提臂之后,同侧的肩膀顺势滚转出水,由于此时部分身体体积出水,浮力因此降低,造成体重瞬间大于浮力,因此维持水感的关键就在你是否能延续肩膀出水时所带来的「加压感」,而且把这股压力传导到水中的抓水臂上。这股因转肩失重所带来的压力,会让你的划水臂像压在实体物上(像前面举的墙面一例),越能确实把「失重」时的「加压感」传导到划手臂上,你就越能掌握到「实在的水感」。


招式的精确度:划手的五个关键姿势

水感的心法已经揭秘,接着我们要开始一招招拆解自由式的划手动作。虽然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在各种出版书籍或Youtube上找到自由式的教学照片与影像,看起来不过是几个由两臂交替划水+双腿交替摆动打水+换气组合而成的动作,但很少有人能看出优秀选手每一招中造成「游得快/游不快」的差别所在。


接下来我们会仔细一招招分析自由式,「知道」招式的细节以后,才能要求身体精准执行。

第一阶段:指尖斜切入水(Entry)──利落无气泡 ?招式要领:入水前,肩膀必须高于水面(避免水阻),以中指入水;入水后,手掌朝向池底,此时肩膀要立即贴近脸颊(水阻最小),肩膀、手肘与手掌成一直线,此直线与身体中轴线平行。


第二阶段:掌心向后抓水(Catch)──寻找新的支撑点 ?招式要领:肩膀到手肘(大臂)不动,利用手腕把掌心转向身体后方,寻求因提臂失重所产生的新支撑点。此时并非划手的主要推进期,而是全力推水的「准备期」,所以不应太用力。


第三阶段:高肘抱水(Hold)──是身体通过手臂,而非手臂划过身体 ?招式要领:抓水完成后内屈手臂形成高肘(肘高于掌),将抓到的板子(意念中的板子)稳稳地抱住,直到胸部的位置来到手掌上方为止(移动的是身体而非手掌)。


第四阶段:推水(Push)──完成划手动作,准备转换支撑 ?招式要领:将手臂撑在你前面所抱的水(板子),利用转动的惯性将身体向前推出,直到手掌来到大腿外侧,手肘接近打直才算完成推水动作。


第五阶段:提臂恢复(Recovery)──失重造就水感 ?招式要领:手掌、手肘与手臂全部放松,只是顺着转动「肩膀」把手臂提出水面。


水感技术训练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