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肉是内力,不是游泳前进的力量来源

 跑步学院 2020-12-17


若我们把身体移动时的力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是靠自己身体的能量产生的内部力量,而外力是不用身体能量产生的外部力量。这两种力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它们所造成的效果:内力无法移动身体,只有外力可以。

不管任何运动,四肢的动作都只是内力。只有外力能移动身体。

比如说我们在太空中,不管四肢如何用力,只能移动肢体或转动,而无法移动质心分毫。除非有另一位太空人从旁推你一下(外部力量),移动才会发生。

再以跑步为例,我们之所以会前进是因为身体的重心跑到支撑脚的前方,所以失去平衡才会向前,身体向前移动的力量来源是重力。重力,是最原始的外力来源。没有它,我们无法移动。在月球上,重力只剩下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跑步的加速度也会变慢。

在跑步时内力也很重要,内力的工作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了维持身体的正确姿势,例如在高步频下要维持上半身挺直(Run Tall),避免弯腰姿势时臀部(重心)跑到后方去造成落地的刹车效应,这并不简单,只要有在原地做过高步频的人就知道,上半身会不自觉向前弯;第二种工作是快速把后脚拉回臀部下方,才能形成下一个支撑点。

谈到游泳的话就会变得有点微妙。在水中我们的身体主要受到两种外力:重力与浮力。

先谈浮力。

我们直觉会认为游泳跟重力无关的原因是水的浮力撑起了身体。重力可以在较稀薄的空气中发挥它向地心牵引的效果,但黏度较高的水可以阻止身体被重力下拉。但我们都知道,如果身体不维持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或是抓到可支撑体重的漂浮物,我们最终还是会沉到池底。

什么是可以让浮力发挥最大效应的身体位置呢?附图中的“大字漂”,这个最有利的漂浮姿势是脸朝下,四肢打开,双手大约是朝十点半与一点半的方向延伸,双脚则朝四点半与七点半的方向打开且尽量在水中放松。一般人在此姿势下的浮力都会等于体重,所以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支撑体重的是水的浮力,罗曼诺夫博士在书中把它简称为“浮力支撑”(Floating Support)


附图翻拍自Pose Method of Triathlon Techniques, pp. 268

若把身体的姿势改成直立姿势(躯干与水面垂直),浮力支撑就会变小,若不摇撸也不打水,因为体重大于浮力,所以身体就会迅速下沉。

水中的浮力支撑是一种被动支撑。所以若想善用浮力,我们所要做的是“尽量无为”,尽量放松,顺应自然的法则。然而,“向前游”与“漂浮在原地”的差别在于把身体的重量从被动的“浮力支撑”转移到主动的“移动支撑”上。拿自行车来比喻的话,骑行时被动支撑体重的位置是车手把和座垫,主动支撑的位置在踏板,在骑行时我们要把车手把和座垫上的体重动态地分配左右脚的踏板上。游泳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把原本大多数由浮力支撑的体重,转移到能帮我们移动的支撑点上面(移动支撑)。

游泳的移动支撑点在哪?如图所示,在前伸臂的手掌上。

不管是任何运动都一样,移动就是失衡,学习有效率地建立平衡与破坏平衡是成为一位游泳高手的关键。破坏大字漂的平衡很简单,慢慢把你的右手抬出水面,右边失重后体重会自动转移到左边,所以你的身体也开始笨拙地向左转动。借由抬起和降低右手的高度,你会很明显地感受到平衡与失衡,每次改变上抬的高度时身体都会寻找新的平衡。

现在,改把双臂朝头前伸直,双脚朝身后伸直(如附图右侧示意图),这跟之前提到会快速下沉的直立姿势很像,只不过身体位置改成与水面平行。现在,把头和肩膀抬起。当你这么做时,你的腿将开始下沉。

不管是抬手或抬头,都会破坏平衡,造成转动。抬右手时是向左转,抬头时是向上转,腿部下沉。但这都跟前进没有关系啊!

既然移动跟破坏平衡(失衡)有关系,那要在哪一种情况下失衡才会向前移动呢?不是向左转、也不是向上转,而是向前转动的失衡。

如附图右侧的示意图,右手入水前伸时,左手臂开始抬出水面;抬臂时身体的平衡被破坏,体重开始转移到前伸臂上(也就是移动支撑)。此时前伸臂要做的事并非“拉”向身体,而是要维持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上半身不至于因为抬臂而下沉。下沉的应该是移动支撑的手掌与前臂。手掌在身体下方寻找静水,撑高胸部,当身体的质心通过支撑手的正上方时,手掌就必须立即抬臂开始进行失重,如此才能把体重转移到新的支撑点上。如果此时体重已经不在支撑手上了还刻意推水,就会划空,对身体前进并没有帮助。

从浮力转移到前伸臂的体重愈多,水感扎实,身体前进的速度也会愈快。就像在骑行时把车手把和座垫的体重转移到踏板上一样,游泳加速的关键是把体重从浮力那边转移到支撑手上。

要做到这点有两个要领:其一,要有更多比例的上半身露出出水面,转肩提臂时出水的比例愈多,浮力愈小,前伸臂自然就要承担更多的体重。其二,下半身不能沉,一沉体重就跑到后面去了,前伸臂就会空空如也,如此划手就只是把一团水往后划动,反而身体都不会动(手动,身体不动)。这跟我们追求的“手不动,身体动”刚好相反。

第二点正是自由式打水的主目的:使下半身浮起来。尤其是冲刺时,为了使手掌的支撑力道更大,需要把更多的体重转移到前伸臂的手掌上,所以上半身必然需要浮出水面更多(注意看顶尖的游泳选手的整个背都会浮出水面),也就是说加速时上半身一定需要浮出更多水面,如此下半身就非常容易下沉,所以需要更用力打水使下半身保持在接近水面的位置才行。


想像一下,若上半身没有露出水面,或整个身体都沉在水里, 因为体重大都由浮力支撑,所以前伸臂上的体重很小,只能透过主动划臂来把体重从浮力那抢过来,但因为抢到的体重有限,而且在水中受到水的阻挡,所以向前落下的速度会慢很多。

换句话说,前伸臂(移动支撑)上一定要有体重,才能形成支撑,从浮力支撑分配到移动支撑的体重愈多,支撑点愈稳固,如此手掌愈容易保持不动→身体才能有效向前进(手掌不动,身体动)。而前伸臂的体重正是我们透过内力(提臂与保持下半身与水面平行)从浮力抢过来的,当前伸臂有了体重之后,才能有效利用外力创造“向前转动的失衡”,使身体向前落下。这里,就是地心引力所扮演的角色了,因为没有重力,身体就无法向前转动。如同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我们只能透过外力前进。

浮力这个外力只能被动支撑体重,重力这个外力才是向前游的动力来源。肌力这种内力只是用来承担体重、维持身体姿势与快速把手拉回转换成下一个支撑点,并不是游泳前进的力量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