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三丰《养生篇》对当代养生的启示

 茅屋軒 2015-09-19

养生要全面

在张三丰那里,养生仅仅是一种术,还不是最高境界——金丹大道。不过,作为平民百姓,其生活似乎离金丹大道太远,难以一步登天,由此不可不知养生。但是习养生之术,不可不知养生之道,切忌孤立片面地看养生。需要明白,没有万能的养生术。养生是一整套的、综合的、全面的方法。养生之道在于全面,在于根本,绝非仅仅依靠足浴、按摩,或单单饮食等一两种片面的方法可以概括。只要有这个观念,任何广告夸大其辞的保健说法,都可以不攻自破了。道,在哲学上一个重要的意义上即是整体、根本。对于养生而言,全面才能合道。孤立、单一的养生法是不存在的。

道观养生《养生篇》对当代的启示

整体存在(资料图)

养生在自己

《养生篇》中说:“药食为后,保护为先。”养生的关键是自己。现在,流行很多养生法,食疗是其中之一。尽管,相比药物治疗,食疗算是高明了些,但是比起自我的调理保健,还是差了一些。因此,不应过分夸大食疗的作用。如果明白了“药食为后,保护为先”的道理,人们对于冬虫夏草、构祀人参、三鞭药酒的迷信大可以破除。而类似张悟本那样“绿豆可以治百病”的说法,自然也不会在社会流行。众所周知,癌症没有特效药。可事实上,很多癌症患者都神奇地痊愈。这并不是因为有何种药物,而是靠着自己的调理最终康复。所谓癌症没有特效药的说法,可以辩证来看:癌症的确没有特效药,这里的药,仅指外药:治疗癌症也有药,而且最好的药,就是内药、是自己。通过自己合理的调理、保健,调动身体器官的潜能,提高免疫力,就可以治疗癌症。香港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曾经采访过陕西楼观台的魏高贞道长。在采访中得知,魏道长曾经是淋巴癌晚期,在饭依道教后,学习养生功法及各种修行,与此同时调整心态,最后竟然痊愈。这就是内药的疗效。总之,“药食为后,保护为先”的养生观是合理的。

道观养生《养生篇》对当代的启示

心态(资料图)

养生须自然

《养生篇》说:“天道之泰,在乎能复,日员又中,月缺又圆,雨漏又晴,雷鸣又蛰,故能留不敝之神,以绵天运于常新:人道之否,在乎多剥,精任其泄,气任其亏,神运不停,形摇不守,故难回己惫之身,聊居人世于朝暮。”人之所以不能得养生之要领,主要在于放任自己、随意损耗。养生须合天道。天道能复,可以常新。究其原因,在于自然。冬去春来,春种秋收。有损耗,有恢复,自然循环,故而长久。按老子的话说:“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能效法天地,和道之规律,即使没有刻意去养生,同样也能起到养生的效果。

再看今天的社会,各种养生的方法,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多得数不胜数。然不论是何种,如果不能将其消化,必为之所拖累。所谓消化,即习惯成自然,完全将养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一种养生方法,为什么对某些人有效,而在某些人身上就看不到效果呢?是否自然就是一个重要因素。以太极拳来说,假如你不能全身心投入地打下来,仅仅是机械地完成一套动作,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如何会起到效果呢?没有学到位,不能怪太极拳不好。而有些人,虽然也每天锻炼,也跑跑步、打打拳,但饮食不规律、生活不检点、起居不合理等。平时做惯了不合自然的事,如此一来,那一点点锻炼根本抵不过日常行为中精力的消耗,这样怎么可能起到养生的效果呢?理解自然的含义,对于养生至关重要。

张三丰《养生篇》对当代养生的启示

无为(资料图)

张三丰《养生篇》原文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得其生,须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轻生。杀身成仁,见危授命,非轻生也,平日保其生,至此用其生,乃不同夫虚生,乃虽死而犹生。忠臣义士,烈女贞嫂,惟重生者能之也。若失生值太平,躬逢盛世,或贵或贱,全孝全忠,为国家着英,为世间人瑞,则生生者,不可不知养生也。养生之论,与修真不同。修真可以逃劫数,道也;养生可以延年命,术也。然养生而不明古今天人之理,亦终无集验之方。上古之民,浑朴为风,寡虑寡思,寡言寡笑,寡视寡听,粗衣粝食,不识不知,故能保全其真,以永眉寿;近今之民,浮华日后,多虑多恩,多言多笑,多视多听,丰衣厚食,荡志荡神,故尝戒伐其性,以致天亡。天道之泰,在乎能复,日员又中,月缺又圆,雨漏又晴,雷鸣又蛰,故能留不敝之神,以绵天运于常新;人道之否,在乎多剥,精任其泄,气任其亏,神运不停,形摇不守,故难回已惫之身,聊居人世于朝暮。然则养生者,药食为后,保护为先,学天道可也,学古人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