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或是不幸该怎样界定?现如今老爸老妈已携手度过了近六十年,这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该是怎样的幸运!可这个中的滋味又岂是他人所能体会。 父亲终于找到了房子,一家人可以团聚了。可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并没有让妻儿感受到多少生活的快乐。父亲活好,在哪都是一把好手。调入水泥厂的父亲被安排在机修车间,做了一名铁匠。这不是父亲喜欢的工作,可是爱面子的父亲却不好意思找领导调换工作。早年在林场学过两个月铁匠活的父亲很快将他的手艺发挥到极致,于是乎“李铁匠”成了父亲的代名词。古道热肠的父亲有求必应。 水泥厂家属区、邻近的几个村庄,几乎家家都有父亲给做的农具。 或许早年曾读过几天书的原因,或许是天性本就如此,脾气火爆的父亲爱打抱不平。看到不公之事就要挺身而出,这样做的后果如何可想而知。没有一个领导喜欢这样的下属,这样的父亲的确不讨人喜欢。父亲从来不会站在家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的有求必应,他的急公好义,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困扰。况且趋利避害本是人的本性,被父亲帮助过的人,除却落难之际短暂的感激之外,更多是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看着父亲为他,或是为大家 孤军奋战,碰的头破血流。 年轻时的父亲不是一个好丈夫,他没有让母亲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不仅如此,他的一些做法常常给母亲带来更多的难题。记得母亲曾给我讲过的这样一件事:刚搬到水泥厂时,父亲在大青沟村租住房子,那是农村。单位的同事托父亲给买些玉米。买回来后父亲觉得玉米粒不干净,于是拿着簸萁簸了起来,这下玉米可干净了,可分量却不够了,差出来的只能用家里的粮食来补。对于并不宽裕的家境来说,这种做法让生活变得很艰难。母亲很生气,为这也没少吵过架,可大男子主义的父亲依然我行我素。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发脾气的父亲很恐怖,为了不让孩子们担惊受怕,母亲只好忍耐。 年轻时的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他不曾让我们兄弟姐妹九人感受过慈父的爱。不管对与错,只要是和别的小孩发生矛盾,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揍。即使是对家中唯一的男孩----我的哥哥也是如此。父亲的身上带有严重的封建家长色彩,姐姐们不能烫头,不能在街上边走边吃东西,不能开口大笑......一人犯错,全体株连。罚跪是家常便饭。常常因一人的过错,我们姐妹们跪满一地。我最小,受优待的时候比较多,可记忆中仍有一幅这样的画面:记不清那时有多大,只记得是一年的秋天,杨树叶黄了,一片片的飘落地上,我和大我两岁的哥哥捡了很多树叶玩拉大将。所谓的拉大将就是每人拿一片树叶,把树柄放在一起拉,看谁的结实。不知什么原因,在外干活的父亲生气了,看到我和哥哥不写作业,顿时怒不可遏。看到暴怒的父亲,我和哥哥撒腿就跑。本以为躲到邻居家可以逃过一劫,没想到被揪回家后依然受罚。哥哥跪着举水桶,我跪着举父亲的大皮鞋。父亲工伤腿脚留下残疾,那双皮鞋是特制,很沉很沉。这样的事情每个姐姐都能说出很多。 小的时候,常常羡慕别的小孩有个好脾气的父亲。时至今日我们姐妹凑在一起讲述小时父亲的种种坏脾气,仍觉得心酸,却没有怨恨。更多的是记着父亲对我们的好。 父亲是爱母亲和我们的,只是用他自己的方式。上了年级的父亲脾气好多了。他照顾母亲,换着花样给母亲做饭吃,被母亲伺候大半辈子后,开始伺候母亲。父亲也心疼我们,在我和五姐先后手术后,他常常迁就我们,任由我们的暴躁。 虽然年迈的老父亲依然会固执,依然会耍脾气,可我们爱他,感谢他,感谢他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家,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所牵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