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杂务缠身,恕不能坐下来一一回复学友的评论和疑问,请谅解。 请问您怎样理解《六节藏象论》中的‘五候谓之气’这句话呢? 运气是中医的灵魂,六节藏象论是五运六气理论里的一篇,所以忙里抽闲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 内经讲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这个气的周期和节气是吻合的。五天时间地面的物候会有一个明显变化,所以其生五,其气三这句话在这里也是一个答案,一气三侯。 二十四节气分节气和中气,但这里言气而不言节,是值得思考的。在传统历法中没有中气都没资格单独成为一个月份,要置为闰月而依附于人,所以中气和节气两者孰轻孰重是不言而喻的。 有意思的是在五运六气里边每气分为初气和中气,初者地气,中者天气。不知道这对于理解节气和中气是否是一种参考。 六节藏象论——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讲历法,说天度。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讲的是气数,所以纪化生之用也,从地面物候讲的。所以天地都有讲到。 那在人呢,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应什么呢,地之九州。中医经典不是玄学,讲天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人身。 所以六节藏象论,单从篇名字面看只讲天人,但人以九九制会,人之脏象应地之九州,所以天地人的因素实际都包含其中的。 明白这些,篇末的内容就有点莫名其妙。“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十一之数又从何说起?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故: 胃、大肠、小肠、膀胱,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名曰器。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
|
来自: johnney908 > 《杏林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