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老师说丨笔墨的法、艺、道

 颐颀书斋 2015-09-19

之前概艺的推送中,我们不值一次的提到过井上有一,他的字充满了禅意与随性。其实尽管“书”的源起在中国,但当其被传播至日本、韩国后,“书”开始生发出了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其实在各个国家对“书”的称谓上便可见一斑。


首先,中国人称“书法”,也有古人“尚法”一说。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法呢?




“法”其实是一种规则,当你从事此道时,你便必须遵守的规则。结体,间架结构,比例均衡、和谐,充满节奏等等,这都是书法构成的主要因素。但这众多的“框框”却并不是墨守成规、但就像王羲之曾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是其点画耳。”


古人“尚法”有欧阳询的严谨公正,也有怀素的行云流水与张旭的潇洒磊落。



▲怀素《自叙帖》



▲张旭《肚痛贴》,用笔符合规则,却创造出变幻莫测的狂草。


日本人将“书”冠以“书道”之名,韩国人则称其为“书艺“,这两个词该如何理解,让我们听听孔老师怎么说?




其实,日本古代称书法为“笔道”,直至江户时代,才开始真正出现书道一词。“书道”这个词语表达了日本人书写最本质的目的。“道”是一种哲学层面的体味,希望通过艺术得以参悟,参悟什么,或许是自己的人生吧。最初的书写在日本的兴起则是僧侣与佛教徒抄录经书。当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中国回国时,带回来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至今备受推崇。


视频中孔老师提到的空海大师便素有日本“王羲之”的称号,他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并成为“平安三笔”。此外,他还发明了日本字母平假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空海诗帖》



▲《风信帖》


韩国人惯用“书艺”,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书写艺术娱乐性的追求,这也是他们一种审美上的倾向。在技术上,游离于“法度”之外,追求片刻书写的兴致;在笔墨形式上,也更加的率性而为。


朝鲜时代最伟大的书法家是金正喜。他的书法脱胎于中国隶书,在布局上,作品富于画感,在不对称中体味和谐。


▲金正喜作品


最近“孔老师”节目讲了很多关于碑林知识,也让小编体味到书法的精妙,也时常打算尝试临帖,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妨看看下面这个小贴士:


记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字帖可分为拓本和墨迹本两种类型。墨迹本点画分明,笔触清晰;碑拓本苍茫质朴,有金石味。如果一种字帖既有墨迹本,也有依墨迹而刻的翻刻本,那么最好选用墨迹本。说到哪个出版社的字帖比较好,大家可以考虑看看日本二玄社出版的字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