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秋季以来,美联储即将加息的风声就不绝于耳。今年6月以来,美国将加息的气氛更浓。7月中旬,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国会作证时表示:若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在今年年底之前启动加息是合适之举。时至9月17日,万众瞩目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在美国当地时间举行,结果还是没有加息。 我们等了又等,美国始终不加息。 美国联邦储备局自去年初启动退市计划以来,市场就一直玩着猜测游戏,因为,去年10月,量化宽松政策正式功成身退后,美国佬就频频放话说他即将开始加息。 大半年过去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让人想起狼来了的故事。狼始终会出现,只不过联储局需要收集更多经济数据,以确定情况适合加息——联储局主席耶伦是这么说的,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斯也是这么说的。 虽然不少人对目前的低利率环境乐在其中,但也有很多人对低利率感到厌倦,尤其是美元现金充裕的零负债者难免要问:联储局究竟在等什么?要出现怎样的条件才能确定适合加息?是要看到所有经济指标都呈正面迹象吗? 除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联储局决定加息还有两项指标:一、劳动力市场状况持续好转;二、有信心通货膨胀率在中期内重返2%。 美国商业部8月27日宣布,美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长3.7%,高于此前公布的2.3%;但是,美国劳工部9月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经季调后环比下跌0.1%,自今年1月以来首次下跌。 通货膨胀率不支持,所以还没有加息。 又白白喊了一次“狼来了”。 不难发现,当下美国经济数据唯一不变的是经常在变,这个月表现强劲,下个月可能逊色;又或者某个数据向好的时候,其他数据却不怎样;当所有数据都到位时,第二个月可能又出现急转弯,联储局总不能到了对所有数据都满意才行动。耶伦自己都说了,如果把收紧货币政策的时间推迟至就业和通胀都达到目标水平时,可能会有经济过热的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曾建议联储局等到明年才开始加息,因为美国经济仍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并担心加息可能导致市场大幅波动。 笔者个人对这个说法并不是很认同,因为市场在一年多前便已对加息做好心理准备,联储局在2013年暗示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后所引发的所谓“缩减恐慌”即便重演,规模及影响也会相对有限。 正如摩根大通主席弗兰克尔(Jacob Frenkel)出席一个论坛时说:既然联储局加息已是势在必行,倒不如快快执行,消除各种疑虑好让市场变得清晰。 享受了近七年的低利率,人们惧怕利率正常化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引用弗兰克尔的比喻,如果病人已恢复健康,正常化就应宜早不宜迟。 若一味等来等去,可能会错过加息的最好时机,一不小心便重蹈格林斯潘的覆辙。美国在2007年陷入次贷危机的说法不少,其中一派将它归咎于当时的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让利率在太长时间内停留在太低的水平。 试想,格林斯潘当年只是把利率调低至1%并只维持了两年,而当前的0%至0.25%利率已经持续了六年半。当然,当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集合在一起才引爆次贷危机,情况与目前并不一样。但当年的教训还是适用的,利率必须及早正常化,一旦拖得太久,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并造成更多问题的风险就会提高。 好的政策应该先发制人,等到状况出现了才采取应对措施就来不及了。联储局在启动加息后,确保利率循序渐进正常化是很重要的,若等到所有经济指标都出现好转信号时才行动,很大的可能性是加息的速度会变得急促,给市场带来更加巨大的波动。 若联储局早早把狼放出来,对全球宏观经济有利无害,也能结束投资者的猜测游戏,减少市场的波动,让大家能更好地部署投资。在利率要起不起之际,若按低利率环境的原则投资,利率一旦上升便吃亏,若按高利率环境的原理投资又还不是时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继续看今年内仅存的另两次议息会议吧,即10月份与12月份。 作者:陈大拿 来源:公众号“港股挖掘机”(wm927-ztcj) 文章来源网络,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果您认为我们有问题,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或者经济补偿,并表示歉意!谢谢!电话:400-600-2148。 ————精品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