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I论文书写要素和拒搞原因分析-第七届RA国际论坛听课笔记10

 牤牛河畔生 2015-09-19

 

SCI论文书写要素和拒搞原因分析

演讲者:长青藤杂志主编张科宏教授, 整理:王刚


一、

研究本事是一个思维模式驱动的活动实践,所以在写论文之前,怎么读论文是更加重要的,我讲一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去读论文。这篇论文是今年5、6月份发表在KI上的,讲的是慢性肾病的病人很多都存在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有两种补充方式,一种是口服,另一种是静脉注射,而这项研究就是关于两种给药方式是否存在差异的RCT研究;研究对象是未进行透析的CKD患者;研究为期两年,主要终点是肾小球的滤过率,次级重点是不良事件发生率;假说是接受静脉补铁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较口服补铁更快;研究在不到两年是被叫停。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给药途径的主要终点无统计学差异,次级重点存在差异,静脉补铁不良反应发生率能高,实验结论是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会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

二、

值得大家思考的是,这个试验的结论和试验初衷一致吗?显而易见是不同的。而且结论有悖于实验目的,正确的结论应该是对比两种给药途径,CKD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率不统计学差异,由于静脉给药途径本身就会带来更多一些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所以不推荐静脉补充铁剂,而选用口服更加安全。

三、

还有一点值得反思的是,这项试验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吗?虽然是发表在KI上的,但是我们思考一下,CKD患者有缺血性贫血的患者,同时有必要补充铁剂的有多少,这样的病人在临床中可能是凤毛麟角的,我们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一个对临床帮助不大的研究,本事就有悖于RCT研究的本质,如果是做成一个探究性试验还勉强可以,所以在我们自己去设计试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能多的考虑它的结论对临床的价值,而不只是为了做试验而做试验。

四、

张教授又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两个单抗联合治疗黑色素瘤的报道,题目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素瘤消失了”,这个标题很是吸引人,同样在几个月前,张教授看的一个华人做的研究报告,研究的是丹参的一种成分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非常好的一个主题的研究,但是被两次拒搞,作者很苦恼,原因是什么?这篇研究的标题是丹参的一种成分对于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意义,很枯燥的标题,不能做到吸引人,也就不会有杂志会买单。这样一个例子就告诉我们,我们所写的文章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我们需要想办法把它推销给别人,就要让它有吸引人的地方,无论是标题还是摘要,都要言简意赅,而且要突出重点,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别人,同时引导他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

五、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论文写作的内容,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南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