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

 雪城阳光 2015-09-19

大学教学“照本宣科”的原因及对策 精选

已有 4908 次阅读 2010-3-26 19:43 |个人分类:教学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大学,教学,照本宣科,融会贯通,教学决策

 
吕喆老师谈了大学教学中照本宣科的原因【1】。我也以我个人的亲身经历谈谈照本宣科的原因及对策。先对照本宣科下一个我理解的定义:所谓照本宣科,就是老师讲授的和板书的内容与教材上的内容基本相同,或者是老师对着PPT直接念。例如:如果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基本上是从教材上摘录下来的,就属于照本宣科之列。 我先介绍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1. 老师不自信,对教材存在迷信心理。 记得我工作前试讲的时候,每写几个字就要向讲义看一下,生怕写错了。当时存在一种畏惧心理,认为写的内容必须和教材上的内容完全保持一致才算正确。 我想很多老师都有我当时的类似想法,认为板书的内容必须和教材完全保持一致才算正确。
2. 对教材不熟悉,心中没有底。 现在网络发达,并且提倡多媒体讲课。所以很多老师想办法从网上下载PPT课件,然后到课堂上对着PPT一字不差地念。 极端的情况是一堂课没有抬过一次头,一直盯着PPT在念。一些对教材不熟悉的老师,写讲义就是在教材上摘录要点和公式,其结果是板书的内容和书上写的没有差别。
 
根据我本人的亲身体会,我认为采用如下对策可以有效避免照本宣科现象:
1. 对教材内容要融会贯通。教师首先要仔细阅读教材多遍,然后将教材主要内容融会贯通,最后能够以自己语言再现教材内容。 在我的记忆里,我即使准备1个小时的PPT课件也要花7小时来备课。 在PPT上我只准备一些关键要点和图表。在讲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在黑板上讲解每一个知识点。 如果我不用PPT讲课,我上新课也可以做到一堂课不看讲义就把要讲解内容讲完。学校对新老师会安排专人听课,听课后会提意见。 一次我上课的时候,一位老教授恰好来听课。 我没看一眼讲义就把整堂课讲完。老教授给我的评价是对教材非常熟悉。 如果一个老师对要讲解的内容无法做到了然于胸,就无法做到在课堂上不照本宣科。
2. 要克服对教材的迷信心理,学会用自己语言表达教材上的知识点。 话有千说,理有百端。任何一个意思,都可以以不同方式表达出来。例如:水在100摄氏度时沸腾,也可以说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时沸腾,还可以说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沸腾。如果老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板书和讲解,就不会给学生留下照本宣科的印象。
3. 不一定要讲授教材内容。对于一本理科教材,一般是定义和公式在前,各种例题在后。其实没有必要讲解教材上的例题。老师自己可以想几个题出来讲解。 对于某些理论的应用,也可以自己讲一些应用例子。
4.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没有经验的老师容易按照教材内容顺序严格讲下去,教学过程始终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其实,老师讲解内容的顺序安排上有灵活的余地。 老师可以先介绍某种现象,再用相关的理论解释。也可以先讲解理论,再来解释某些现象。也可以先对学生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再讲解理论。 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语调、语速、手势等等。
5. 要充分自信,做到挥洒自如。 老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根据课堂需要自由组织讲授内容。据统计,一个优秀教师每堂课会根据教学效果进行10余次决策,对教学内容、语速、语调、手势、教学方式等等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照本宣科现象是可以克服的。克服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对教材融会贯通,能够自由组织语言重现教材内容,并且根据教学效果自由选择教学方式,做到每节课至少做10次教学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