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今日头条

 xianzhuan 2015-09-20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自行车之家单车百科] Mountain bike,一个突发奇想,一位“非主流”创始人,三大脱胎换骨,衍生出山地车40年发展历程。如果你拥有一辆山地车,又怎能不去了解这位好战友呢?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One丨突发奇想

38年前 ,一群热衷于骑沙滩自行车的年轻人在山坡上玩乐,突发奇想:“要是能骑着自行车从山上飞驰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于是,越野自行车诞生了。后来,这种自行车有了一个新名字——山地车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One丨“非主流”创始人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为什么说Gary“非主流”?因为他12岁,开始在公路和场地自行车比赛(由美国业余自行车联盟USCF认证的公路和场地自行车比赛)亮相。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7岁,因为头发过长被禁赛。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21岁,“长发禁令”被推翻,Gary继续参赛。次年,成为一类USCF公路赛车手。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23岁时,Gary想要一辆可以在公路外骑行的自行车,远离“警察、车辆和混凝土。”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当他和少数几个志趣相投的叛逆者,开始将齿轮和摩托车部件,嫁接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结实的单速沙滩车上时,他们彻底改变了自行车世界。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Three丨脱胎换骨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30多年,从车架到避震前叉到后变速器,山地车已经脱胎换骨。

我要投稿>>向编辑自行车之家提问>>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http://www./news/20150918/515015_1.html否则后果自负!

山地车心脏——车架

短短几十年,车架材料不断发展,铬钼钢→铝合金→碳纤维,使山地车的重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从38斤到10斤,愈来愈轻量,却愈来愈适应越野

各种车架用材的优劣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铬钼钢

优点:加工性好、强度高、刚性高。

缺点:易生锈、重量大。

铝合金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优点:重量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

缺点:刚性低,需要采用较粗的管道,焊接部分焊点大。

碳纤维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优点:强度高,冲击吸收性好,质轻,是目前重量最轻的车架材料。

缺点:制作成本高,制作报废率高,抗穿刺能力弱。

山地车骨骼——避震前叉

对专业山地车来说,避震前叉无疑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长久以来,避震前叉不断进化,为车手提供了日臻完美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1980年代后期的山地车,仍然是钢架钢叉的传统结构,越野时的颠簸程度可想而知。

这时,摩托车技师Paul Turner开始尝试给山地车设计避震前叉。1989年,第一支量产避震前叉诞生,而使用了这款避震前叉的选手在首届UCI山地车世纪赛中夺冠,避震前叉从此一鸣惊人。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常见的避震前叉

弹簧/优力胶避震前叉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弹簧前叉)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较低。

缺点:重量大、损耗较大。

油/气压避震前叉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气压前叉)

优点:多样化的可调节性,在高速时对大碰撞表现最好。

缺点:维修调整需要专业知识和专用工具。

山地车灵魂——后变速器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后变速器的发展简直可以和山地车的断代史挂钩,从最初的5速至今,山地车后变速器已经进入了11速时代。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984年,Shimano率先借助计算机模拟,设计出一套划时代的系统:SIS,禧玛诺定位系统,这也是第一套成功的定挡定位变速系统。

对于车手尤其是山地车手来说,换挡时把一切交给机械,不需考虑变速器拉线是否到位,只需专注控制速度和应对障碍,简直是骑车的一大利好。

浅谈山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如今,山地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细分种类:普通越野XC、林道TR、全山地AM 、双人竞速DS、自由骑FR、飞跃DJ、速降DH(Down Hill),30多年的发展,山地车已经能征服各种地形,开辟了更广阔的骑行天地。

“我热爱这所有一切。与我一起,享受骑行的乐趣。”—— Gary Fisher

踊跃参加评论赢积分兑换礼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