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年奕訢对康梁变法的看法

 苏睿思 2015-09-20

[摘要]可以说,奕訢是推动变法改革的老前辈。19世纪60、70年代的洋务运动,奕訢是重要人物。

晚年奕訢对康梁变法的看法

奕訢(图自网络)

可以说,奕訢是推动变法改革的老前辈。19世纪60、70年代的洋务运动,奕訢是重要人物。

奕訢去世于1898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那就是“戊戌变法”。在奕訢去世之前,变法还没有正式开始,不过已经吵吵嚷嚷、众人皆知了。对此奕訢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态度很出人意料,明确表示反对变法。有这样一个传闻:奕訢临终时,光绪皇帝前去探视;奕訢对光绪说出了自己的“政治遗言”: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任小人也。奕訢这样的立场当然使得维新人物把他视为对立派,视为阻碍维新变法的绊脚石。

后世的历史学者也往往认为,早年的奕訢有改革的锐气;进入老年后,他暮气沉沉,思想也趋于老化、圆滑和保守。而且,经历了多次的政治风浪并且赋闲多年后,奕訢难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看淡了一切。他对维新变法当然也就提不起劲头来。这样的解释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想,奕訢对1898年的变法持反对态度恐怕还有别的原因。

奕訢的“政治遗言”说得很是具体:对于“广东举人”(似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提出的变法主张,要持慎重的态度;不要轻易就相信他们,对他们委以重任。可见,奕訢所针对的,是很具体的人事,而不是泛泛地反对变法。

我猜想,奕訢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为人似乎是有所了解的,他斥之为“小人”恐怕有他自己的道理。作为后人,我们对康有为的了解是越来越多了:篡改历史,给自己涂脂抹粉;挪用捐款,供自己享用或者投资不动产;贪财好色。康有为远远不能算是白璧无瑕。事实上,戊戌变法前,京中很多官员对康有为“希图利禄”、“求富贵”的行为就十分反感。翁同龢对康有为的评价是:“此人居心叵测。”在很多人看来,康有为实际上是一个私心很重的人,他所追求的,无非是出名和出仕。这种人的变法热情有多少出于公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后来的历史表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动的戊戌变法操切而且急躁,毫无章法可言。毕竟,康、梁不在权力中枢,不知道行政系统如何运作,难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遗憾的是,光绪皇帝想要在现存行政系统之外建立起自己的“国王的班底”,自然要避开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权臣和重臣,自然要起用新人、重用小官了。奕訢的话算是白说了。

制度重要还是人事重要?当然是制度重要。变法的过程,就是改变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过程。不过,主持变法的人也很重要。不同的人主持变法,就会有不同的变法路径、变法风格,当然也就会有不同的变法结果。设想一下,如果主持戊戌变法的是张之洞这样老成谋国的人,结果会是多么的不同啊。(文/张书克 文史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