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

 thchen0103 2015-09-20

中小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在和未成年人打交道,因为种种原因,很容易情绪波动,着急上火。经常听他们说“天天被这些孩子气死”,我都想劝一句,哪怕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老师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首先,不要带着不良情绪进教室。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认识自身的情绪,并妥善管理、掌控自己的情绪。老师带着情绪步入教室,其授课过程难免会受到影响,课堂气氛难以融洽和谐,严重些还会影响授课效率。一个能够掌控自己情绪的老师,在步上讲台的一瞬间就完全进入角色,调适好个人情绪和感情。为师多年,我了解到几乎每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都具有这种特质。对于他们来说,讲台神圣。

二是教师要有自我激励意识,帮助自己尽快走出心情低谷。由于教师职业的高要求和为人师表的谨严,不少老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容易产生危机感,或者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产生麻木感。这两种感觉,最终都导致职业倦怠,从而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停滞不前就是倒退,缺少创新就会失去生命力,失去学生的信任。这时,必须懂得自我激励。如果一位老师能时时警醒自己,像和地心引力做斗争一样,和人生低谷的引力做斗争,即使初为人师时没有找到节奏,也不妨碍以后的发展,因为他懂得怎样解放自己,提升自己。

三是正确认知他人的情绪,与学生进行高质量沟通。教师面对的主要是学生,是需要用积极情绪引导的未成年人。要把他们看作真正的个性独立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间。当师生关系受挫的时候,握有主动权的老师,一定要拿捏好尺度,既要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又不能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样的水平上。前者是尊重学生,后者则是提升自我。一个和学生缺乏良好沟通的老师不可能教好课,也不可能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

有的老师会对学生动手,这种暴力手段是绝不容许的。还有的老师从来不打甚至都不正面批评学生,但说出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表情都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冷暴力也不是教育行为。这些言行的产生,和教师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甚至将不良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有很大关系。

(作者胡爱萍,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第17次入选“锐评”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