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录 | 杨振宁昨晚演讲:做科研成功的重要因素

 残云伴鹤归 2015-09-20


杨振宁在2015年“求是”奖颁奖典礼现场 中科大供图


9月17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回到阔别8年的故乡合肥,19日,他在出席2015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上发表最新演讲。


93岁的杨振宁看上去精神非常好,十余分钟的演讲一气呵成,思维十分清楚。他列举科学史上著名的例子,并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纵论做科研成功的重要因素。


《知识分子》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成文,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许书记、万校长、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我非常高兴参加这一次颁奖典礼。我记得非常清楚,15年以前,2000年,求是也曾经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过颁奖典礼。我每一次到合肥来,发现中国科大变(更)大了,我想这也就是代表了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科技发展都是在高速的成长。求是基金会能够为中国的高速成长做一些贡献,我想这是查老先生、查太太,还有所有跟求是基金会有关系的人都感到非常高兴的。我没有很多时间,我想讲一下我个人关于创新、创业的感想。我觉得尤其是在科学研究的创新方面,个人的兴趣,尤其是早年的兴趣跟能力,常常是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爱因斯坦是在1905年——26岁的时候,写出来了狭义相对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的观念上的革命。可是你会问,为什么一个26岁人的就会做这件事情呢?研究过爱因斯坦的人知道,他不是26岁的时候才开始,还在念书的时候,就是19世纪末年年底的时候,他给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后来他的夫人写信的时候,就讲他对于电动力学很感兴趣。电动力学就是后来狭义相对论里面爱因斯坦做出来革命性文章的领域。所以(这)证明他事实上是在念书的时候,就对于后来作出大成就的领域发生了兴趣。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1953年生物学出现了一个大的、世纪性的重要发展,那就是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这个是沃森和克里克做的工作,那个时候,克里克是研究X射线方面的专家。他们两人就注意到,必须要研究的事情就是DNA分子的结构。如果你看了沃森写的《双螺旋》一书,你就可以看到他们对这件事情是多么的重视。这个获奖也表明了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人(对DNA分子结构)感兴趣,当时有好多人感兴趣,但他们是特别专注,我想这是他们所以成功的道理。


还有一个例子。20世纪数学界有一个大成就,就是陈省身教授在1944年所发表的一篇文章。这个文章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所做的事情是把高斯—博内公式给扩充到四维空间。高斯—博内公式19世纪就有了,是在二维空间里的。陈先生生前再三地讲,他对这个定理很早就产生了兴趣,还在巴黎做博士后的时候,就产生了兴趣。然后他到西南联大做了一个年轻的教授,在这方面继续发挥兴趣。他用了新的技术,把二维的高斯—博内定理的证明简化。之所以他当时做这个事情,是他对这个问题有非常大的兴趣。这个又奠基了他后来所以能够做出来实质性重要工作的道理。事情源于他在1943年到美国去访问,他的朋友、一个大科学家叫作奥斯瓦尔德·维布伦(O.Veblen)给他看了一篇100多页的文章,那个文章把高斯—博内定理扩充到四维空间,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可是这个文章非常难懂,非常复杂,所以写了100多页。陈先生因为本来就有对于二维空间(进行)证明的一个新的、简单的想法,看了这篇100多页的文章中非常复杂的、关键的想法,他懂了。所以一个礼拜之内,他写出来了一篇7页的文章,这个文章就奠定了整体微分几何学的基础。整体微分几何学是20世纪非常重要的一个数学界的领域,对于数学界里面,代数、几何、分形、拓扑都有关键性的影响。整体微分理论就起源于他的这一篇7页的文章,而这篇7页的文章起源于他早就对这件事情发生兴趣。


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我自己觉得已经做过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叫作规范场论。这是1954年我在美国和一个年轻的博士后米尔斯合写的文章。为什么我要写这个文章呢,就是因为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事实上在西南联大做硕士研究生,以及后来在芝加哥大学做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我就对于两个东西特别发生兴趣。其中一个是对称,因为当时有一个大数学家叫做赫尔曼·外尔(Hermann Weyl),他在1929年写了一篇文章最先讨论规范场。可是这个规范场没有什么用,虽然是很漂亮的东西,但是没有用,所以有多半的人都没有对它发生兴趣。我对这个很漂亮的、但是没有多大用的东西发生了兴趣,当时是我做研究生的时候。后来到了1954年,这个兴趣就起了作用。米尔斯跟我就把赫尔曼·外尔这个不太有用的规范理论进行推广,后来成为我一生最重要的工作。


所以我要跟同学们、尤其是年轻的各位同学讲,做科研成功,有好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兴趣,一个是能力,当然能有兴趣和能力还不够,我想世界上做科学研究的人,有很大的兴趣,有很好的能力,可是并没有做出重要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呢?因为还要有机遇。一个人的兴趣和能力恰巧与当时有机会发展的方向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有成功的希望。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那时候他对电动力学发生兴趣,(这个问题)恰恰是当时人们面临的一个困扰。所以这三点就聚在一起了,兴趣、能力、机遇,所以他就成功。我想沃森、克里克他们的成功也是他们有兴趣、有能力,而恰巧那之后,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这个DNA结构到了成熟的地步。所以这个机遇,就造成了他们后来有大成就的结果。


这些故事我想是值得大家讨论的,怎么能够从这些例子中,发现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能力,以及这些兴趣、能力是不是在当时是一个最好的机遇,我想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给任何一个人(提供)建议,或者是给任何一个人有用的劝告。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