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JUN 发烧3天了,今天来看病,需要做个血常规的化验。本来还能勉强坚持的孩子一听要扎手,不可遏制的大哭起来,直到把采血针扎到手上,孩子的哭声倒停了下来。其实做手指末梢的采血并不太疼,孩子的哭声多来自于恐惧。 经常带孩子看病的家长会了解,孩子发热或严重咳嗽,医生经常会让孩子化验血常规。 血常规是临床检查中最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尤其在中国。 在国外有过就医经验的家长会发现,其他国家很少查血常规。这一是由于国外更多开展病原学检测,并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指导用药,而另一方面,在国外的全科诊所中常不配备化验室,如果做血的化验需送至检验中心。所以在国外医生的诊疗习惯里一般不做血常规的检查。 在中国,由于费用、时间及现有诊疗条件的限制,病原学的检测相对较少,而血常规的检查是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基础化验,医生会参照其中的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及给予治疗。 看化验单是医生的事情,但家长如能学着了解血常规结果的主要内容,会有助于您听懂医生对病情的解释。 血常规化验单内容 血常规的检查内容很多,分成三大部分: 白系即白细胞的数量以及分类,对于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主要看的就是白细胞这一大部分。 红系即红细胞血色素,这一部分主要用于甄别是否有贫血以及贫血的分类及原因。 板系即血小板及形态,用于判断凝血方面的异常。 这三部分虽然被分别用于判断不同方面的疾病,但有时三方面也会相互影响,或共同用于某一疾病或症状的判断。比如发热,既可以造成白细胞的增高,也可以造成红细胞的降低或血小板的增高或降低。 血常规化验单结果读取 白系(白细胞): 在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医生主要看的数据就是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 白细胞是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重要武器,当病原体侵入人体,白细胞的数目及分类会发生变化。在解读白系的化验结果时我们还提到了白细胞的分类,白细胞的分类是什么意思呢?在白细胞中不是所有的白细胞大小功能都是一样的,按其形态功能大小分为五类,其中占主 要部分的是两大类即中性白细胞(NEU)和淋巴白细胞(LYM),中性白细胞主要参与杀灭细菌,而淋巴白细胞主要参与杀灭病毒。 不同的病原体造成的白细胞及分类的变化是不相同的。典型的细菌感染多呈现白细胞总数(WBC)高于正常,中性白细胞比例(NEU%)增加。而如果白细胞总数正常而淋巴白细胞增高(LYM%)则多考虑为病毒感染。 当然这种基于白细胞的总数及分类来判断感染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并不能做到100%的准确,它非病原学检测,是推测性的判断,有时与临床也是不符合的。 红系(红细胞血色素) 除了对白细胞结果的了解,家长比较关心的就是血色素(Hb)即血红蛋白了。 相对于白细胞的变化来讲,血色素的变化在感染患者中有但并不是很多,感染可以造成一过性贫血即血色素的下降,但大都轻微,并可在感染恢复后逐渐恢复正常。如是几个月的小宝宝,可能会发生贫血。如发现血色素低,医生会根据化验中一系列的红系的检查结果对贫血的原因作出初步的判。 板系(血小板) 而对于血小板(Pt)的异常,临床中发生率就更低了。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即可见血小板结果明显低于正常。有时感染也会发生一过性血小板降低。而血小板的增高可见于川崎病、结缔组织病等比较少见的疾病。 总之,对于家长而言,如果是看感冒发烧,最要了解的就是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然后顺带看一下血色素和血小板的值是否在正常范围,这就基本够了。有的家长看到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有很多高高低低的箭头,很担心有这么多不正常,其实是不必要的,如果上述的这些内容基本是正常的,其他的可高于或低于正常值暂可忽略掉。 了解这些,不是让家长自己去判断病情,因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不但取决于化验,还要针对病史及体格检查。把这么复杂的工作交给医生吧,您只需要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