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面畏寒者,何故? 何种体质,一测就知!

 图书 馆员 2015-09-20
头面畏寒者,何故?

答曰:头为诸阳之首,阳气独盛,故能耐寒。今不耐寒,是阳虚也。法宜建中汤加附子,温补其阳自愈。

建中汤

桂枝九钱 白芍六钱 甘草六钱炙 生姜九钱 大枣十二枚 饴糖五钱 附子三钱

用药意解

桂枝辛温,能扶心阳。生姜辛散,能散滞机。熟附子大辛大热,足壮先天元阳。合甘草大枣之甘,辛甘能化阳也。阳气化行,阴邪即灭,气机自然复盛,仍旧能耐寒也。但辛热太过,恐伤阴血,方中芍药苦平,饴糖味甘,合之苦甘能化阴也。此病重在阳不足一面,故辛热之品多,而兼化阴,亦是用药之妙也。此方乃仲景治阳虚之总方也,药味分两,当轻当重,当减当加,得其旨者,可即此一方,而治百十余种阳虚症候,无不立应。

【阐释】此答直断头面畏寒是阳虚。因头面为诸阳之首,是人身最耐寒的部份,阳气健旺,则裸露而不致于病。今竟畏寒,自是由于阳虚。郑氏用小建中汤加附子治之,并细解其用药之意,均极切当。末谓小建中汤为仲景治阳虚之总方,善于加减化裁,可治百十余种阳虚症候,尤具卓见。按本方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取温以祛寒,辛以宣通,甘以缓急之义,一般用于太阳病及脾阳虚的病症。实则凡身体虚弱有腹痛、心悸、盗汗、衄血、梦遗、手足烦热、四肢倦怠疼痛、尿频数且量多等,均可应用。现代有人用以治虚弱小儿的感冒,夜尿、糖尿病、肺结核、贫血、胃炎。加淫羊藿治阳痿,加茵陈治黄疸,加龙齿治高血压,均获显著效果。若加当归黄芪,更具滋养强壮之效,诚不愧为治阳虚之要方。笔者用建中汤加丁香以治各种胃痛症,屡获良效,实由丁香辛温,能温中降逆,暖胃助阳之故。加破故纸,益智仁,桑螵蛸治老年人尿频数,小儿遗尿,十用九效,实由三药皆能补肾、命门之不足,益精气而固肾、有缩小便之功。
 
 
畏寒与恶风有别否?
 
答曰:恶风者,见风始恶,非若畏寒者之不见风而亦畏寒也。恶风一症,兼发热、头项强痛、自汗者,仲景列于太阳风伤卫症,主桂枝汤。畏寒一症,兼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者,仲景列于太阳寒伤营症,主麻黄汤。若久病之人,无身热、头痛等症,而恶风者,外体虚也(卫外之阳不足也)。而畏寒者,内气馁也(元阳衰于内,而不能充塞也)。恶风者可与黄芪建中汤,畏寒者可与附子甘草汤。新病与久病,畏寒恶风,有天渊之别,学者务宜知之。


桂枝

桂枝九钱 白芍六钱 甘草六钱〔炙〕 生姜九钱 大枣十二枚

麻黄汤

麻黄六钱 桂枝三钱 杏仁二钱 甘草二钱〔炙〕

黄芪建中汤

同上加黄芪一味

附子甘草

附子一两 甘草六钱炙

用药意解

桂枝汤一方,乃协和营卫之剂也。桂枝辛温,能化太阳之气;生姜辛散,能宣一切滞机。桂枝生姜同气相应,合甘草之甘,能调周身之阳气,故曰辛甘化阳。阳气既化,恐阴不与之俱化,而邪亦未必遽出也,又得芍药之苦平,大枣之甘平,苦与甘合,足以调周身之阴液,故曰苦甘化阴。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自然无滞机矣。故曰营卫协和,则病愈。仲景更加服粥以助之,一取水谷之精以为汗,一是壮正气而胜邪气也。

按麻黄汤一方,乃发汗之峻剂也。因寒伤太阳营分,邪在肤表(肌腠浅一层,肤表深一层),表气不通,较桂枝症更重,故以麻黄之轻清,大开皮毛为君,皮毛大开,邪有路出,恐不即出,故以杏仁利之,气机得利,邪自不敢久停,复得甘草和中以助其正,更佐桂枝,从肌腠以达肤表,寒邪得桂枝辛温,势不能不散,遂从肤表达肌腠而出也。仲景不用服粥,恐助麻黄而发汗太过也。(发汗二字,大有深义。汗本血液,固是养营之物,何可使之外出也。不知寒邪遏郁,气机血液不畅,则为病。此际之血液,不能养营,必使之外出,即是除旧布新之义也。病家切不可畏发汗,汗出即是邪出也。医家切不可不发汗,当知有是病,即当用是药。总之认症贵宜清耳)

黄芪建中汤一方,乃桂枝汤加饴糖、黄芪耳。夫桂枝汤乃协和营卫之祖方也,复得黄芪能固卫外之气。饴糖一味有补中之能。若久病恶风之人,皆原中气不足,卫外气疏,今得桂枝汤调和阴阳,黄芪、饴糖卫外守中,而病岂有不愈者乎?

按附子甘草汤一方,乃先后并补之妙剂也。夫附子辛热,能补先天真阳,甘草味甘,能补后天脾土,土得火生而中气可复(附子补先天之火,火旺自能生脾土,故曰“中气可复”)。若久病畏寒之人,明系先天真阳不足,不能敌其阴寒之气,故畏寒。今得附子而先天真火复兴,得甘草而后天脾土立旺,何患畏寒之病不去乎?

附 伏火说

世多不识伏火之义,即不达古人用药之妙也。余试为之喻焉:如今之人将火煽红,而不覆之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若附子甘草二物,附子即火也,甘草即土也。古人云:“热不过附子,甜不过甘草”。推其极也,古人以药性之至极,即以补人身立命之至极,二物相需并用,亦寓回阳之义,亦寓先后并补之义,亦寓相生之义,亦寓伏火之义,不可不知。

【阐释】此答对畏寒与恶风分辨明晰,指出新病与久病有极大区别,均具卓见。新病畏风,多属风伤卫,主桂枝汤;新病恶寒,多属寒伤营,主麻黄汤,是传统的正治。一般认为桂枝汤的作用是发汗解肌,郑氏认为是协和营卫之剂。因桂、姜、甘合是辛甘化阳,以调周身之阳气,芍、枣甘合是苦甘化阴,以调周身之阴液。阴阳合化,营卫协调,故恶风可愈,而各种兼症,亦随即消失。近人用本方加减治流感、鼻炎、低热,以至多种皮肤病,均有满意效果,主要是协调营卫的作用。至于麻黄汤则是发汗的峻剂,因新病的恶寒常兼发热,系由于寒邪外束,卫阳被郁于肤表之内,不得发散于外以温煦皮肤,故恶寒;郁于内之阳气,因不行发散而上升,则发热,故君以麻黄,佐以桂枝,利以杏仁,助以甘草,发汗宣肺,而后外邪得解,内郁得散,故曰病家、医家均不可畏发汗。因本方有发汗、宣肺、利尿等作用,近人推广以治在表之水肿、皮肤病,及在里之肺、肾疾病,均获得良好效果。又此段郑氏所说之肤表,非指皮肤表面;所说汗本血液,亦非指一般血液,而为一种不能养营之血液。

关于桂枝、麻黄二汤之解说、加减应用及治验,笔者曾在拙著《咳嗽之辨证论治》(1982 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文繁不具引。惟因二方之应用,须遵守一定的标准。近代名医恽铁樵之说可供借鉴。其说谓:“太阳病发热,形寒,头痛,项强,口中和,汗自出,始可用桂枝汤。口中和就是舌面润,舌质不绛,唇不干绛,不渴,如其口渴,舌干,唇绛,即是温病,桂枝是禁药。”用麻黄汤之标准,“除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更须注意两点:第一是无汗,第二是口中和。如其有汗,麻黄是禁药,如其口渴、舌干、唇绛,桂枝也是禁药。只要是真确无汗,口中和,此方是唯一无二的妙法,可以药到病除。”(见恽著《伤寒论辑义按》)何公度悼恽氏文谓恽氏三子皆死于伤寒,其第四子又病危,群医束手,恽氏乃自处麻黄汤方,虽分量极轻,而其子竟得救,于是乃益精研《伤寒论》,终至成为名家。但至今仍有惧用此方者,恽氏之说,实足为郑氏“认症贵宜清”之助,故摘录以资参考。

久病之恶风,多无身热、头痛等症,而系由于中气不足,卫外气疏,故主以黄芪建中汤。因本方系由桂枝汤加黄芪、饴糖组成,桂汤枝以调和阴阳,黄芪、饴糖以卫外而守中,中气卫气均固,自然不会畏风了。至于久病恶寒,明系元阳不足,不同于表症恶寒之重被不温,而是得暖即解,两者极易区别。郑氏主以附子甘草汤,药仅二味,具见精义。以附子辛热补先天真阳,甘草味甘补后天脾土,火生土而中气可复,土覆火而火得久存,故久病之恶寒可以痊愈。伏火说所论各点,妙喻精义,别开生面,其他医家少有论及。

何种体质,一测就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