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白衣天使(原创)

 陈武光 2015-09-21

记忆中的白衣天使(原创)

 陈武光

   小的时候,家里的人带我去医院看病,一进医院大厅就看到身穿黑大褂,头戴黑色披肩的姐姐,在那里急急脚跑来跑去,我一看见“黑大褂”过来,就吓得躲到大人背后。后来大人告诉我,这是医院里的护士,因为是外国人办的教会医院,护士身上穿的是修女服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护士,当时看什么病,打什么针,吃得什么药,早已不记得了,但是“护士”给我的印象,至今难忘。遇到小孩哭闹,大人还搬出护士吓唬小孩:“再哭带你找护士去!”不知道是被黑糊糊的“修女服”吓着,还是怕打针,说也灵验小孩真的马上不哭了。护士这种“形象”在我的脑袋里占据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听了大人给我讲的“提灯女神”的故事,我开始对护士才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

   “提灯女神”讲的是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故事。1820年,南丁格尔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1850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到德国凯撒斯韦尔基督教护士学校学习护理,这也使我进一步知道由于教会的原因,护士穿“修女服”以显信徒虔诚之心,赐予受疾病折磨的病人。1854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其人道、慈善之心为交战双方的伤员服务,被战地士兵称为“提灯女神”。1901年,她因操劳过度,不幸双目失明。1907年,为表彰南丁格尔在医疗工作中的卓越贡献,英王授予她功绩勋章,成为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妇女。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12,定为国际护士节,激励护士,发扬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用春风,拂去疾苦;用热血,温暖心腹;用情丝,缝合创伤。

    后来我病了住院,护士的“春风”吹拂着我。我发高烧几天未退,无奈住进了医院,在那里我认识了小罗、小张、小杨、小邓、小余、小尹等几位护士。小罗推着车子来到我的床前,先是向我问候,然后遵医嘱熟练地帮我挂瓶“吊针”,因为吊两大瓶要几小时,小罗每隔一会儿就进来看一看,陪我聊聊天,还安慰我不要着急。“嘟、嘟、嘟”,走廊里传来病人按紧急铃的声音,只见小罗向着铃声传来的方向走去,后来她跟我说:“那个病人有点心烦,给她做了一些心理疏导,现在心情好多了。”原来护士对病人的护理还有这么多学问。第二天一大早,我看到小罗风风火火地走进护士站,换上工作服戴好帽子,开始点击查阅电脑上面的资料,还一边做作记录。“铃、铃、铃”,上班铃声响了,小罗走进会议室开班前小会,会议很快结束了。小罗几位护士又马上到配药室配药去了,配完药推着车把药送到病人床前,并亲切地问候:“早晨!睏得好唔好?好的没?”送完药又开始给病人挂瓶“吊针”,做各种常规护理,之后回到护士站又开始点击电脑,统计当天病人的药费,查阅主治医师的医嘱。“嘟、嘟、嘟”,时不时紧急铃声传来,小罗她们急急忙忙跑来跑去。小罗告诉我她每天上下班,都是步行来回,早上起得很早慢跑回医院。她说:“每天上班,在病房走廊跑来跑去,加起来恐怕不下十来公里,每天练练跑步,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小罗经常跟我说:“护士工作好像是一些简单劳动,实际是有很多学问的。我准备上成人大专班,然后再上本科,如果有可能就继续读研究生。”后来我接到小罗的电话,告诉我终于实现攻读研究生的愿望,不久前还晋升副高资格。有一天我发高烧,主任关照我到病房“吊针”,巧得很又是小罗给我“吊针”,我惊奇地问:“小罗,您还做护士?”只见小罗静静地说:“我爱我的病人,我爱护士工作,我要一辈子做护士,全身心去呵护我的病人。”

 

陈武光 发表于 2007-05-11 17:26 | 阅读 (8) | 评论 ( 0) | 修改 | 删除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