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合成:永远的老字号

 金如意 2015-09-21

  在山西省会太原,只要一提起“双合成”,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他们会告诉你:“那是一家上百年老字号!”
  百年老字号现在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百年名店,双合成遵循“科技领先、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汇聚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现拥有占地150亩山西第一、华北一流、中国最大的焙烤食品研发生产基地——双合成食品工业园,令世人瞩目,为打造山西太原国家级品牌生产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年产量能力为3.5万吨、产值4亿元,数据令人振奋,是山西的骄傲,太原的骄傲。双合成工业园的落成更是晋商精神的发展和延续。
  工业园的多条国内领先的糕饼自动生产线,实现了全机械化流水作业,无菌封闭生产。现生产中点、西点、黄河糕点、娘家主食、健康功能食品五大系列、娘家年馍、汤圆、早餐、粽子、傅山养生二百多个品种的产品。在全国烘焙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双合成将不断追寻市场前沿,努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凸显的个性需求和健康需求,创造一个充满“有情、有缘、有福、有喜”的双合成。
  历经沧桑的唤春回
  双合成起源于燕赵,壮大于三晋。
  “一根扁担挑百年,二人双合成大业”,道出了双合成百年创业的艰辛和和合文化的真谛。双合成始创于1838年,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双合成创始于道光年间,河北保定满城县夏家庄人李善勤、张德仁因家境贫寒,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结伴出门闯荡,推车挑担,艰难地奔走于太行山区,做收购贩卖鸡鸭或以物易物的生意,中国人的质朴、善良、诚实、勤劳在他们两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生意越做越好,并有了一些积蓄,到了道光十八年(1838年)二人靠积蓄的一些银两,在河北井陉横口镇(现北横口村)开了店铺。因两人长期合作默契,故取“和气生财”, “二人合作必能成功”之意,立商号“双合成”,这就是双合成商号的来历。从此,变游商为定贾,开始了长达160多年的经商历程。

  到了光绪年间(1918年),李善勤、张德仁的后人李洛金、张子瑞在河北石家庄开了一家双合成分号。1921年李洛金的儿子李俊生在山西太原北司街又开了一家双合成分号。
  双合成在太原前后辗转二处,最后落脚在繁华的商业街柳巷,发展成为经营干鲜果品、水产海货自产自销糕点食品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名店。新中国成立后,双合成于1956年实行了公私合营,1966年在文革“破四旧”的浪潮中,老牌匾被勒令取下,先后被改名为“红星食品店第一门市部”、“柳巷大商店第一门市部”。1979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又使双合成老店焕然一新了生机。双合成于1980年恢复了老号名称,1982年进行了前店后厂的改造,1984年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1985年,双合成由于体制上急剧的转轨变型,经营步入低谷,又一次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与挑战的考验。然而,1985年也是双合成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一年,太原市商业系统为了扭转双合成的被动局面,派全市月饼制作比武状元、30岁刚出头的糕点女工赵光晋出任店铺经理。
  1985年7月,赵光晋走马上任来到前店后厂的双合成老店。当时双合成可真够得上“老”:店面老、房子老、人员老、设备老、产品老、是个十足的“五老”企业。账面资金只有1000元,固定资产仅3万元,可外债就高达十几万元。看着破败的老店旧厂和无精打采的职工,赵光晋搬着铺盖、带着3岁的孩子,住进了后厂,从此以厂为家,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栓在了一起。赵光晋是个工人出身,干活麻利,手快、腿快、脑子快,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拼命三姐”。就是这位“拼命三姐”凭着自己的手、腿、嘴、脑“四快”,引领者全体员工,发挥团队精神,开发新产品,改革旧设备,走上了一条兼并、收购、合作、联营、扩张的快车道,把同行对手远远地甩在后边,向着更高、更好、更快的目标挺进。

  演绎食品新文化
  赵光晋常说,企业靠产品生存,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产品、没有新的产品、没有独特的龙头产品,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食品企业尤其是这样。
  1985年,赵光晋接受双合成时,店铺只能生产一些传统的高点产品,月饼也只有提江、细皮、混糖、夯月饼等老五样。为了开发新产品,赵光晋和她的助手们几乎跑遍了中国的大城市,甚至到美国、日本、欧洲七国和东南亚一些地区学习、考察,把国外的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国内。不断地开拓创新、打拼磨练,双合成在巩固、提高老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中点、西点、豆制品、速食食品、三餐主食等10大系列的200余个品种。仅月饼就有苏式、台式、潮式、湞式等各种风味,并且创造出以新月烧、蛋月烧味代表的蛋皮月饼作为晋式风味,在全国琳琅满目的月饼群体中独树一帜。

  寓文化于食品中,形成一种食品文化,这是中国食品业的传统,也是双合成的传统。过去,双合成的糕点就有多种多样,如佛手、寿桃、梅花等形状,上后还有各式图案,而且年年都有新发展,都有新花样。糕点的盒子上也绘制有“许仙借伞”、“牛郎织女”、“老寿星”等人物故事图画作为装饰。现在,双合成将山西的“佛教文化”、“晋商文化”、“古城文化”、“大院文化”、“帝王文化”、“将军文化”等丰富的历史、人物、文化融于食品文化中,将古老的黄河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黄河文化和双合成企业文化特色的“黄河糕点”文化,开发出武圣关公茶、贵妃红饼等具有三晋文化特色的食品。其中的“武圣关公茶”荣获“中国名点”称号。
  做点心要讲良心

  “产品靠质量取胜,质量靠管理保证。食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质量关系到亿万人的身体健康。在食品商搞假冒伪劣,那便是丧了良心。所以说,食品企业是良心企业,做点心一定要讲良心。”赵光晋如是说。
  双合成的食品历来讲究质量,首先是用料考究。在上个世纪40至50年代,双合成做糕点用的食糖是从潮州和广东进口的品牌赤糖、绵白糖,用的面粉是当时最好的“双红象”牌“洋面”,用的食油是黄生油和上好的猪板油。到如今,双合成的糕点选料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加精良。面粉用的是荣获国家绿色认证标志、连续被评为免检产品的“河套”牌绿色富硒保健面粉,食油用的是专为国内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得著名厂家精选而来的佳品,如日本的京日东大食品公司、新疆的金喜悦、北京的金玫隆和法国燕子牌即发酵母等健康原料,也用自己绿色种植基地开发的无公害天然原料。

  但是,有了好的原料部一定就能做出好的食品,还得有好的生产工艺、严格的生产流程。有一次,生产车间的一个工作班制作五味蘑菇鲜月饼。做馅用的生鸡没有剔骨头,只有简单的剪去尾就扔进搅拌机里。月饼制成后,问题被质检部门发现,卡住不准出厂。赵光晋知道了这件事,严厉的对生产制作者说:你们这么做,有没有良心?如果你们是顾客吃了这些月饼,对双合成、对做糕点的是什么看法?“于是,当即提出两种处理意见供违规者选择:一种是全工作班组罚款1万元,另一种是全工作班组工人出钱将产品买回。结果,这个工作班组选择了后者,十几的员工买回了四五百斤带骨头的月饼。在这批月饼被制作者买回之后,她又让办公室马上发出通知:买回的月饼只准自己食用,不准卖给他人,如发现违犯,一律除名。

  与时俱进的双合成
  双合成历经160多年的发展到了21世纪初,双合成进入到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新阶段。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与饮食习惯随时代的发展,已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追求健康绿色已成为时尚。绿色象征生命和健康,双合成清楚地认识到,不与时俱进就会被历史淘汰。为此,双合成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尤其是在管理创新上引入绿色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绿色管理方案及实施细则。大力推行三绿色工程:即绿色食品工程、绿色包装工程、绿色环境工程,因此,获得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在加强管理工程软件的同时,积极跟进硬件设施,这就是2009年9月9日,在人杰地灵,晋商腹地的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震惊食品界的超一流现代化的双合成工业园。这给双合成绿色食品生产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持硬件。双合成工业园的建成开园,已全面具备食品及农产品绿色深加工的生产条件。给双合成今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除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硬件设施的跟进,注重传统产品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双合成企业文化的一大特点,2008年6月双合成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获国家级极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晋式月饼推到国宝的神圣殿堂。我们看到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双合成,未来的双合成定能与时俱进成为永远的老字号。

楼主 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