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字

 黄毅弘 2015-09-21
灸【灸】(jiǔ) 

  “灸”,形声字,从火,久声。 

  “久”的篆文像用艾条在人背后熏灸,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久”也为长久、长远。“火”是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灸”从久,从火,表示用火燃烧艾条熏灼治病,并且治疗过程较长;也表示用这种方法可以治疗难愈的病症,并可以根除病患。《说文·火部》:“灸,灼也。”本义为用艾条熏灼。 

  灸的药理功能可能起源于先人燃火煮饭时的发现。他们不经意间把疼痛部位挨近了火边,经过熏烤,意外地发现疼痛状况缓解了许多。当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后,他们便慢慢总结出用火烤的办法来治病。后来,逐渐发展为用药草(如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来烧灼或熏烤人体穴位。实践证明,药草特殊的气味、燃烧灼烤的刺激,对于治疗疾病,调节生理机能,增进身体健康,具有显著的功效。 

  在中医里,对灸应用的研究称为“灸法”,对针应用的研究称为“针法”。《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中曾记载:“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壮”是中医术语,指灸法中的计量单位。每灸用一个艾炷,称为一壮。当应该用灸法治病时,他最多不过灸一两个部位,每处也只用七八个艾柱,病痛便神奇地消除了。有时,治疗疾病不仅用灸,还要用针,灸法与针法并用,这种疗法称为“针灸”。针灸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外而治内。它最早见于两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在古代文献《山海经》、《内经》中,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在《盂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近年来,根据对有关出土文物的考证,针灸可能起源于石器时代。 

  在临床上,针灸法应用的顺序是:先用中医的方法诊断病情,找出疾病的关键,确定病变的部位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是属于表还是属于里。辨别出疾病的性质,是寒热还是虚实。然后确定是通过经脉还是腧穴进行相应的配穴治疗,从而打通经络,调节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使脏腑趋于谐调,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目的。针灸具有调节生理机能、活经通络、镇痛驱寒、增强免疫力等作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里有过这样的描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处讲的是十二经针灸法的要领。病分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若体内实气盛则针灸以泻为主,内虚则以补为主……以此类推。用针的时辰、深浅、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手法等辅助措施,都是为了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陷下则灸之”是说阳气内衰,脉象沉取,下陷而不能得,这时就要用“灸”的疗法,因为灸法有提升阳气的作用。明朝名医张介宾在其经典总结里,关于灸法的应用还提到“足少阴经病,灸则强食生肉,缓带被发,大杖重履而步”。足少阴经有病,用灸的疗法可以增强食欲,活血生肌,多用于人体肌肉萎缩症。人体周身穴位惟有背后五脏之腧穴刺不得。针法为泻为降,灸法为提升、为活络。经属阴,络属阳,所以经虚络满者,应灸阴刺阳;而经满络虚者,应刺阴灸阳,针灸二法是互补的。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很多疑难病症久治无效,用针灸之法却能根除,疗效之神奇震惊了西方医学界。“灸”字中的“久”有永久、持久、久远之意。数千年来针灸在民间一直流传。目前,我国两千多所中医医院都设有针灸科,针灸在我国医学界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