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之三十一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9-21

建筑之三十一

中国古典建筑(十五)


                   建筑之三十二

                建筑之三十二

建筑之三十二

                平面图。


        建筑之三十二

                沈阳故宫鸟瞰。

    【中路】

    建筑之三十二

     武功坊:在大清门前东西两侧,坐落着两座大型牌坊,东为文德坊,西为武功坊(俗称东华门、西华门)。两座牌坊建于1637年(清崇德二年),均为四柱三楼悬山式木制牌楼,顶饰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通高约10米,宽约14米,两牌楼间距110余米。装饰华丽,威严肃穆。

     建筑之三十二


    大清门:来到沈阳故宫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皇家禁地四周高大的红色宫墙。而唯一没有被宫墙包围的皇家建筑,则是那屹立于宫殿建筑群中路南端正中的“大清门”。
    这座城门在建成以后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后来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后,听说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门叫做“大明门”,为了针锋相对,克其锋芒,就把这座大门命名为“大清门”。

          建筑之三十二

                崇政殿外上部的额匾、雀替、行龙、火焰珠。

      建筑之三十二

            崇政殿前后檐柱都是方形的,(殿内柱是圆的)下部是灰黑色覆莲式柱础。 

       建筑之三十二

       崇政殿:是沈阳故宫的正殿。是皇帝临朝理政和举行国家典礼的地方,崇政殿即是沈阳故宫外朝的中心。重要典礼,如元旦和万寿节庆典、太祖实录告成、皇子娶妻公主下嫁、明朝重要官员的归降等仪式,都是在崇政殿举行。
    其殿体高12米,下有一米多高的砖石台基,前后各有加饰石雕栏板望柱的殿阶和檐廊。殿前后红色檐柱都是方形,下面是灰黑色覆莲式的柱础石,上部则用蓝、白、金等颜色绘“披肩”、莲花等图案,外侧是与大政殿相同的兽面,柱顶部分更是精彩,各有一形象生动的木雕龙头探出,而且两两相对,探爪戏珠。室内的殿柱,下部为红、蓝、白三色相间的“立水”,再往上是翻卷的浪涛和腾飞的金龙。其上方的“御崇政殿受贺”诗匾,都出自乾隆皇帝手迹。

   建筑之三十二

                                                崇政殿脊兽。

                                            建筑之三十二

                                              崇政殿旁精美的墀头。(琉璃砖雕) 墀头:(音为池头)是山墙两端檐柱以外的部分。用以支撑前后出檐。


建筑之三十二

        御座被放在呈“凸”形的木制堂陛上,堂陛由须弥座和华盖组成,支撑华盖的是四根蟠龙的金柱,前边是火焰流云围绕腾飞的金龙蟠柱,柱后是贴金雕龙大屏风和辉煌奢华的金龙宝座。殿内的蓝底金边对联出自乾隆皇帝手迹,上书:“念兹戎功用肇造我区夏,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堂陛内的屏风,是乾隆特命,仿北京故宫乾清宫所用的屏风,缩小制作的而成的。

                                   建筑之三十二

     崇政殿内的金柱下部是红蓝白三色相间的“立水”,往上是翻卷的波涛和腾飞的金龙纹饰,周围点缀着火焰流云。值得一提的是在崇政殿,殿内的七架梁和柱子上所纹饰的金龙均为“四爪龙”,在沈阳故宫中仅有此处是“四爪龙”,其他建筑中的龙均为“五爪龙”。

建筑之三十二

             金龙宝座。

         建筑之三十二

                                                  金龙宝座的雕龙靠背。

                                       建筑之三十二

                 崇政殿珐琅薰炉:炉盖分三层,下层有寿字镂空图案,中层开光全部镂空,上层顶部有孔雀。炉下部有寿字纹,三只象鼻足。                           
        
                      建筑之三十二

                         琉璃影壁:盒子浮雕仙鹤、蝙蝠云纹。

                 建筑之三十二

     凤凰楼: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帝后经常在此读书或小憩。下层为内宫门,是出入宫区的通道。前有数十级台阶通往台下。登上凤凰楼,整个盛京城全景可尽收眼底。
    这里最初是皇太极计议军政大事和举行宴会的地方,入关后,成为贮藏“实录”、“圣训”、“玉牒”、“宝玺”以及供奉“御容”之处。 

            建筑之三十二

                  清宁宫外上部的满汉文雕花木匾和“寿”字檐枋,额枋彩画。

     建筑之三十二

               寝宫。

    建筑之三十二


              清宁宫旁宫墙上的黄琉璃筒瓦绿剪边。

     建筑之三十二


               偏殿。

建筑之三十二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建筑之三十二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1643),满族,爱新觉罗氏,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52岁去世,是清朝继太祖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顺治的父亲,康熙的祖父,是历史上有名的摄政王多尔衮的哥哥。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      

       建筑之三十二

                   清宁宫大火炕,方柱、炕桌、绣垫,绣宝座。

      建筑之三十二

                                          清宁宫藻井、额枋上的二龙戏珠。

            建筑之三十二

                                                  寝宫摆设。
        
                                          建筑之三十二

       

    清宁宫后边的一道烟囱,当时规定,沈阳城里任何一道烟囱都不得高于它。皇太极还给后代立下朝规:大清每一位皇帝即位,这大烟窗就得向上砌一节,象征大清王朝的统治代代相承,大清的国运节节高升。

     【东路】

          建筑之三十二

                   大政殿广场。

建筑之三十二

                   大政殿月台。

         建筑之三十二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均为“斧头眼”式隔扇门。下面是一个高约1.5米的须弥座台基,绕以雕刻细致的荷花净瓶石栏杆。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的两根大柱上雕刻着两条蟠龙,殿内有精致的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气势雄伟。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建筑之三十二


      

                                          大政殿内。

                  建筑之三十二

       十王亭:在沈阳故宫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
    自北而南,东部依次为:左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镶白旗亭;西部依次为:右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正白旗亭。
    八旗亭以亭子的建筑形式出现,又高于亭子的结构形势,外观上以布瓦歇山起背的形势出现,两个大吻威武雄壮。梁架是卷棚。歇山起背在建筑级别上要高于歇山卷棚,结构上又高于普通园林内的亭子。它四周设有围廊,亭子的正面有隔扇门,其他三面用青砖砌墙;亭子的后面设有灶火门,这是烧炕用的。亭内设有火炕。

    【西路】

          建筑之三十二

      沈阳故宫皇家戏台:该戏台在清宫建筑中属于中型规模。自道光9年(公元1829年)以后,这个戏台就再没有使用过。这座背南向北的戏台下为高2尺余的台基,台面约30平方米,上为青瓦卷棚式顶,戏台之后连通扮戏房,戏台东西两侧各有宽廊十余间,南北两端分别与嘉荫堂、扮戏房的山墙相接,构成一个围绕戏台的封闭空间。

       建筑之三十二

                歪脖树。

建筑之三十二

    文溯阁:之所以名扬四海,不仅仅因为它的建筑别具一格,而且因为它是闻名于世的《四库全书》的珍藏之所,也是建在宫廷中的最大的一所图书馆。
    二层三楼的建筑,它的色彩与其它宫殿截然不同。一般宫殿殿顶都采用黄琉璃瓦绿剪边及五彩饰件,而文溯阁用的则是黑色琉璃瓦绿剪边。这在沈阳故宫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
    阁之外观为二层,黑琉璃瓦绿剪边硬山顶,面阔五间,加西侧楼梯间为六间,进深三间。阁下层均出檐廊。阁内为三层,在下层顶板下的空间,东、北、西三面各以回廊的形式增加一层,俗称“仙楼”,两侧各一间之地,正面约两米多宽,使正中三间形成二层空间的敞厅,下层靠北以隔扇分出近二米宽的过道。《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书架分排于阁内各层。

                                          建筑之三十二

                                                         文溯阁前的檐柱和檐廊。   

     建筑之三十二


               文溯阁的《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

建筑之三十二

             脊兽、大吻、筒瓦。

建筑之三十二

         御花园的太湖石。

建筑之三十二

      宫内的悬山卷棚顶小亭和游廊。

建筑之三十二

        帝后出行展示。

              建筑之三十二

                      丹陛旁的石雕。

                     建筑之三十二

                                                         吉祥缸。

                                    
                                            建筑之三十二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1616年,即明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创建“大金”朝,在位10年。1626年,病逝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68岁。后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高皇帝。

                  建筑之三十二

                      努尔哈赤的宝剑,(上)皇太极的腰刀。       

                   建筑之三十二

                               八旗将领的铠甲、头盔。

          建筑之三十二

                                     红、黄、白、蓝四旗。图案是行龙云纹火焰珠。

                      建筑之三十二

                              金代青铜钟。

                  建筑之三十二

                              宫内陈设。


                        建筑之三十二

                                  宫内陈设。

            建筑之三十二

                       宫内的钟表。

建筑之三十二

              祭祀祖先的殿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