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们来到江南,大多是乘船走水路,即从淮南的扬州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进入浙东,再沿剡溪溯流而上,登上天台山。这条诗人们的漫游之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浙东唐诗之路”,而这条诗路的目的地和最精华部分就是天台山。 
“唐诗之路”有什么意义,看看下面这组数据就知道了。据竺岳兵先生统计,有唐一代400多位诗人游历栖居于此,接近收载于《全唐诗》2200余位诗人总数的1/5。而当时浙东面积仅占全国1/750,却有这么多诗人遨游吟唱,实属罕见。 
那么凭什么说天台山是唐诗之路的终点和最精华的部分呢?先看看下面这组数据:邹志芳先生的《浙江唐诗之路》全书41个景点207首诗,其中涉及天台山的有13个景点55首诗。涉及剡地(含今嵊州、新昌)的为8个景点41首诗。 
若不单论数量,从诗歌的质量上看,那天台山在唐诗之路中的“精华”则显现的更为明显。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样的超级巨星,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稹、刘禹锡这样的大家,还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等名家都曾来此写下不少诗篇。下面就让我们和这些唐代大师一起来游历天台的独特的美景吧! 
李白 龙楼凤阙不肯往,飞腾直欲天台去……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在。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晓望》《题桐柏观》《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送杨山人归天台》《琼台》

杜甫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作品:《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壮游》《题郑十八著作丈》《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

孟浩然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作品:《寻天台山》《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宿天台桐柏观》《寄天台道士》《舟中晓望》

白居易 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作品:《台岭桂树》《和送刘道士游天台》《缭绫》

顾况 此去灵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 不如叠幛重霞里,更有何人渡石桥。 作品:《从剡溪到赤城》《临海所居》

许浑 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可知刘阮逢人处,行尽深山又是山。 作品:《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思天台》《送郭秀才游天台》《发灵溪馆》《宿东横山》

宋之问 羽客笙歌此地违,离筵数处白云飞。 蓬莱阙下长相忆,桐柏山头去不归。 作品:《王子乔》《寄天台司马道士》《送司马道士游天台》

刘禹锡 曲江僧向松江见,又到天台看石桥。 鹤恋故巢云恋岫,比君犹自不逍遥。 作品:《送霄韵上人游天台》

朱庆馀 石桥隐深树,朱阙见晴天。 好是修行处,师当住几年。 作品:《送虚上人游天台》《送元处士游天台》《送僧往台岳》《台州郑员外郡斋双鹤》

贾岛 南游衡岳上,东往天台里。 足蹑华顶峰,目观沧海水。 作品:《送郑山人游江湖》《送天台僧》《送无可上人》

刘长卿 遥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圆。 昔闻智公隐,此地常安禅。 作品:《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送少微上人游天台》《赠微上人》《送惠法师游天台》

贯休 藓浓苔湿冷层层,珍重先生独去登…… 太守苦留终不住,可怜江上去腾腾。 作品:《送道友归天台》《寒月送玄士入天台》《寄天台叶道士》《秋夜作因怀天台道者》

皮日休 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 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 作品:《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陆龟蒙 峰带楼台天外立,明河色近罘罳湿。 松间石上定僧寒,半夜楢溪水声急。 作品:《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温庭筠 松下石桥路,雨中山殿灯。 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僧。 作品:《宿一公精舍》

徐凝 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 谁知屐齿尽,为破烟苔行。 作品:《天台独夜》《送寒岩归士》《送日本使还》

寒山子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