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作文教学形态的三种价值取向

 thchen0103 2015-09-21
 原文地址:作文教学形态的三种价值取向作者:曾扬明表达本位课程 作文教学形态的三种价值取向 福建 曾扬明 一、回顾:目前的三种作文课教学形态 从最近几年的作文课堂呈现的教学形态来看,大致分为三种:以写作知识要素为主的习作技能教学、以生活体验为主的快乐写作、以交际功能为主的真实作文。当然,这三种教学形态中,有互相掺和的现象,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各自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应该来说,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弊病的存在。随着人们对写作的认识,作文教学的总体趋势从功利形态走向功能形态,即从注重用知识去指导习作到用情境去真实习作(有人说,用作文去“办事”)。为了便于探讨,以呈现此文的价值,下面,我们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母的爱》的作文内容展开讨论。 这单元的作文课程设计,是围绕着教材单元的主题“父母的爱”来编排呈现的,其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等课文,在习作表达层面,可学的知识,在单元导读中作了提示: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呈现这些内容呢?不同的老师,持不同的作文教学观,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作文教学形态,我们试以析之。 ◆ 训练知识——写作技能传授的教学形态 这种教学观,主要是采取教写作技能的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下面是一位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1:父母的爱 1启发交流,导入新课。先交流父母的爱,接着提问:你得到了父母的什么爱?你最受感动的一次是什么事情? 2.揭示要求,明确目标。出示要求,思考:写什么?(“父母的爱”“建议”);怎样写?(选自己感动的;学习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设疑:怎样按照要求把父母的爱写下来和父母交流? 3.学习例文,总结写法。①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找出语言描写或心理描写的部分?②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父母的爱和父母交流的?③小结: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有细节描写,有感情表达。 4.迁移写法,循序练习。①口述,要求用上“我准备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说具体。要求抓住一件事的重点来说。②写稿。 设计简评:从上述教学设计的环节组织来看,无论是环节2的“揭示要求,明确目标”,还是环节3的“学习例文,总结写法”,以及环节4的“迁移写法,循序练习”,它们都是围绕“人物描写”、“情感表达” 的写作技能展开的,是典型的技能作文教学设计。目前的教学中,技能作文教学很有代表性,大量存在并占据主流地位。这种作文教学形态容易让写作知识和写作行为两张皮,如,懂了“人物描写”的相关方法,但学生不一定就能运用“方法”来写好自己的爸妈。 ◆生活情境——活动体验中写作的教学形态 这种教学观,主要是在课堂虚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触发情感,表达交流。下面是另一老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2:爸妈,我想和您说 1.教师预设生活情境。准备了56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不同父母的心里话或自己工作的情境,让学生抽签,抽到以后,让学生依父母的话,把想写的内容写的纸条上,然后大家交流。(时间:5分钟) 2.学生围绕着“父母”的话的相关内容,表达自己的意见,交流碰撞。(时间:10分钟) 3.小组交流后派代表交流。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说:从不理解到体会爱、给父母建议、其它心里话。你与父母间发生了什么事儿让你不理解,当时你和父母有怎样的表现,后来体会到了什么。对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对父母谈谈自己的建议。(时间:20分钟) 4.请你回忆刚做过的活动。如果要把刚才的活动记录下来,写一篇文章,可以出一些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时间:5分钟) 设计简评:让学生写什么?老师创设了生活情境,虚拟了“爸爸妈妈的心里话”的情境,分设了三种话题:爱、建议、心里话,并以纸条的形式传给学生,并进行现场交流。这样的活动,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写作的激情与乐趣。但这种制造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属于伪生活。著名写作理论家马正平先生认为,写作的终极本质是写者对精神秩序与书面语言符号秩序的创建与缔造,即人对自由生命秩序的创生与建构。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出,文章至少应当具备这样三个要素:思想、语言以及用语言表述思想时的逻辑(言语逻辑)。也就是说,写作训练本质上是思想养成、语言习得与逻辑思维发展的综合学习。可见,有了生活内容,并不一定会有思想,会有语言,更谈不上言语逻辑思维。 ◆交际功能——写作动机激发的教学形态 功能作文是最近老师们关注较多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由特定动机激发的,运用书面语言实现某种语言功能的的一种作文教学形态。这里的动机是一种需要,如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其功能可能是表现自我,也可能是影响他人,也可能是传递信息等等,由具体的情境来决定。我们再来看另一个老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3:“父母之爱”主题写作活动 1.评选“父爱心星”。请你介绍爸妈对你的爱,推荐给大家,注意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 2.给照片写情境。选择一张和爸妈一起的合影,推荐给你喜欢的人,请你介绍这张合影中所蕴含父母的爱,把要介绍的内容或建议简要写下来。注意,推荐给谁,老师还是伙伴,不同的推荐,应有不同的 3.给爸妈写建议。请你确定把父母的爱或建议写给谁看,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口吻,人称也不一样,让小组讨论通过。 4.征集关于父爱母爱的经典名句。请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以文字的形式阐释你搜集的经典名句。 5.手抄报展览。请你出一期有关“父母的爱”的手抄报,并配上若干幅和父母合影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 设计简评:这是一位教师设计的“父母之爱”主题写作活动。显而易见,设计强调写作在和父母交流中的实际功能,如推荐“父爱之星”、给照片写说明、手抄报等。这类强调写作在学生生活中实际功能的作文教学类型,近几年开始在一些专业的杂志中出现并逐渐走入教师的视野。这种教学设计,较好体现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且明确读者对象,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表达取向的习作习惯。 二、审视:比较三种教学形态的课程价值取向 比较这三种教学形态的课程价值,分析其利弊,吸取精华,或许更利于思考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走向,也有利于作文课程的发展。 1.目的不同:向完成任务为发展语言实践能力的转变 应该来说,三种取向的教学形态都有其可取之处,传授写作技能的教学形态,意在学生的表达要有必要的写作知识来支撑,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是任务型的习作;生活体验习作的教学形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习作,既能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与欲望,又让学生有具体的摸得着的写作内容,当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完成写作这一任务;功能作文,多样的习作情境设置,有明确的写作目标,有明白的读者意识,还有明显的发表意识,比起前面两种教学形态,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驱动力,因为,学生懂得为什么去写作。这样,更能体现作文的实践性。 拿《父母的爱》习作指导来谈,按照教材中的习作要求,主要是和父母交流,交流什么?三种路径:一是体会到父母的爱;二是给爸妈提建议;三是把自己内心的话和爸妈沟通。这三种路径,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各都不一样:体会父母的爱,如果写给爸妈看,口吻就得亲切;如果写给远方的亲人看,就得用第三人称(他或她);给爸妈提建议,就得站在读者是爸妈的角度去表达,否则提建议也失去了价值;把自己的内心话写给爸妈,和爸妈沟通,这时的表达又同前两种情况不一样,其表达方式应以自己的心理描写为主,阐释自己的心灵故事。 可见,如果我们从任型习作转化为实践性习作,就得以功能作文教学形态呈现,就如前文的教学设计(3),创设情境,以“父母的爱”为写作主题,学生可多角度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也能以多种形式自主选择来呈现自己的习作内容。另外,用文字真实地和爸妈交流,真正做到沟通交际的作用,具备了三种意识:读者意识、发表意识、情境意识。 2.实施不同:向技巧指导模式为情境实践发表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技能传授作文教学形态因为其机械的重复训练而遭人诟病。主要问题是,这种教学形态的作文不再是人与人的交流,而只是课堂中为考试作准备的一次练习。这种作文无对象,无动机,不需要体验,不是意义实践活动,而只是课堂练习的作文。它不关注发表与思想的交流,只关注用怎样的技巧把脑中的想法写出来,以符合考试的标准。这种只关注写作技法的作文代表了一种“公式主义”的倾向,将技能训练当作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用工艺流程式的方法指导学生制造文章,强调模式化的写作。这些分析显然深刻地击中了技能作文的要害。 关于活动体验作文,倡导者认为,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应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科学、富有创造意义的活动,生动地向学生展示生活,帮助他们认识和摄取生活素材。通过科学和趣味的游戏,不但能够给孩子们以快乐,能传授给他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的方法,而且还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因此主张给小学生作文的内容,最好是在“现在进行时”发生的事情或者“正在活动”的人物。对活动作文持有异议的学者则认为活动作文是在用“快乐”对学生进行“行贿”,活动作文中的“生活仅仅是一种促进学生作文的‘糖衣’,是一帖兴奋剂,是一种连同情感和兴趣等都服务于作文教学的手段”,这是一种“伪生活”式的作文教学,它不能使作文与生活联姻,反而变相地脱离了生活。这种以“制造写作内容”为教学内容的写作课,根本不是解决写作内容的良策。 我们说,生活的确是作文之源,生活需要作文,作文要为生活所用。那么,我们是不是让作文与学生的生存或生活的需要相连接,让学生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真实情境中实践作文。学生学习作文,就是为了获得与人交际的本领,每一次作文都应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并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 3.角色不同:向写作者角度为探索者分享者转变 技巧传授和生活体验写作的习作课堂,教师的角色往往是习作的指导者,技巧的传授者,学生是文字的生产者,老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作文的工具。因此,作文课堂中,比较突出的是在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我们只关注语言的表达能力,忽视了表达主体(学生)作文中的地位和真实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学习,忽视了真实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学习与学校情境内语言学习的连续性与共同性。功能交际作文,技能传授也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师的角色就是情境的创设者,习作过程的指导者,习作完成的合作者和发现者。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索,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文字来沟通的能力,表达自我。 三、建构:创建新型作文教学形态的大概思路 我们说,不论以训练为取向的作文教学,还是注重生活体验的作文教学,抑或以功能作文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都有其长处和不足,有没有办法把三种形态的作文教学进行有利整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以“表达本位”取向的语文教学是提出“主题单元作文”。所谓的主题单元作文,就是把作文和阅读融为一体,读写合一,训练的途径把作文教学内容有序地安排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回避了过去那种单元结束后单一的作文课,就作文写作文的状况,有利改变了作文的收效。 以《父母的爱》为例,我们就得设置主题单元,把技能训练、生活体验、功能表达等分别融入整个单元的“表达”中,即体现以“表达本位”思路,把习作融入在教材的整个单元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生活体验内容,观察体验参与单元全过程 在单元阅读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走进父母,观察体验生活,搜集素材。也就是在单元教材内容学习的同时,给一定时间让学生对“父母的爱”理解与体验,如让学生翻看影集,让学生记录爸妈工作的时间,或记录爸妈对“我”的态度,一件一件记录下来。凡是爸妈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不管是批评还是呵护,都记录。同时,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结合生活,联想自己遇到困难的背景下,父母是如何处理的?阅读《慈母情深》,思考:有否发现父母和作者的母亲一样吃苦耐劳的?阅读《学会看病》,思考有没有父母让自己学会独立自主的事?除此,反方向而行,你发现父母不足的,做得不好的,你是否有建议,带着这些任务,走进父母的生活,同时,阅读课文,找灵感。 第二板块:写作知识的训练,策略性写作渗透整单元教学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以,我们说阅读是表达的工具。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以“表达”为取向,适当地进行写作知识的教学。 如,《慈母情深》一课中,母亲的工作环境衬托出母亲的辛苦。在教学时,让学生以“母亲的车间”“母亲的背影”“母亲的手”为话题,专题让学生捕捉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专项训练,“母亲的车间”训练环境衬托人物的表达手法;“母亲的背影”训练学生人物形象塑造侧面描写的表达手法;“母亲的手”训练细节描写的表达手法。每个练笔内容都有写作知识暗含在里边,但不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而是读写一体,让学生从中习得写作的表达手法。另外,还可能过《学会看病》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表达手法。这些训练目的是传授习作知识,活动是显性的,知识是隐性的,而是通过专业的写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适当时,迁移到学生的父母中,让学生也写父母的手,母亲的背影,每个学生的生活不同,让学生自主选择,有代表性内容进行仿写。 第三板块:功能交际作文,写作以主题中心进行设计 这个板块就是单元作文训练了。在前面两个板块的积淀中,学生应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手法。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我们可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如, 主题写作一:请你写一封信给父母,把你最近搜集材料过程中,父母最感人的一件事表达出来。 主题写作二:找一张你和父母合影的照片,回忆照片中的故事,体会父女(母子)之情。然后进行“照片故事会”,并把照片和文字发表在班级专栏。 主题写作三:“我和父母”的故事会或手抄报。每个人写好和父母的感人的故事,写好后和同学分享,并把故事会写下来。要求学生运用单元学习中习得的表达手法,把故事写完整,写生动。 主题写作四:我给爸妈提建议。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每位同学给爸妈提提建议,要求建议合理,表达语气合适。 这样做的优势在哪儿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三种作文教学形态中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我们在实践中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整合后,体现以下三点价值: 一是有时间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在整个单元教学中,边阅读,边积累生活,搜集素材,回避了我们作文课堂上那些“缩微生活”和“模拟生活”性质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真正具有可教性。 二是单元作文中形成读写一体。阅读中渗透写作知识,也就是既重视了技能作文在训练表达技能方面的独特作用,又根据作文需要吸收课文中有价值的因素,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这种以功能作文的思路构建主题写作单元,在单元内根据需要设计生活情境板块、技能训练教学板块,功能交际实用板块,这些板块内还可以再设计具有这三类作文教学特征的小练笔。 三是重视了学生表达的需要。这样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能体会到写作最本质的功能和意义,即为生活的需要、交际的目的而写作,这样的写作就必然具有强烈的内发动机。这样经过有效整合的作文教学,就必然能扬长避短,就学生而言,变得有动机,有体验,好把握;对教师来说,变得好操作,有效率,有意义。 此文刊发《小学作文创新教学》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