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19种方法(讲座稿)

 率我真 2013-08-20

编辑\讲述:宋洪杰

各位老师,全体同学:

大家好。今天既有小学生,又有初中生,还有新毕业的大学生和老语文老师,咱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这一话题,我有幸作为中心发言人,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很感谢你们来听我的发言。我在发言过程中,学生、老师都可以随时提问,随时建议,随时叫停。

一提起作文,同学们就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好多同学是一提到作文就无话可说,常常是冥思苦想,却仍无从下笔,最终只是寥寥数句,穷于应付。于是“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作文作文,憋死小人”就成了一些学生的口头禅。这就是典型的对作文没有兴趣的表现。

可以说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问题,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因为作文教学一直困扰师生双方,有的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是“高耗低能”而有意无意淡化了作文教学,将主要精力放在语法练习和阅读理解上。大多数学生觉得作文写得再好也得不了高分,写得再差也不能零分,就不如像学数理化那么刻苦,那么用功。久而久之,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学生认为作文难学。就学生而言,越觉得作文难学,就越不愿意写;越不愿意写,就越写不好;越写不好,就越觉得作文难学;越觉得作文难学,就越对作文不感兴趣;越不感兴趣,就越不愿写了。这无意中就掉进了一个作文怪圈。这就越显得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至关重要,它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点,基础点。只有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才能使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作文是什么?其实就是思维的灵活表达,其实就是说话,说话说的精彩,别人鼓掌,说的结结巴巴表达不明确,不幽默,不灵活都得不到掌声,小孩子能把话说明白的少,更别提精彩了,老师必须告诉学生,作文不是文字,而是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是活的,文字是死的,思维是活的,所以语言才是活的,这样作文就有了翅膀,不会死在那里。

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兴趣?

基本解释就是兴致,情趣,是由爱好、喜欢而产生的愉快情绪。属于心理学范畴。

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获得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在学习和工作中,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刻苦钻研、废寝忘食。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要想对作文有兴趣并且能够兴趣不减,就必须对作文有个科学的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说究竟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作文,怎样作文等,我在想你能把作文作为一种人生需要你就会对作文有明确的认识了,你就会对它产生兴趣了。对作文产生兴趣,经过训练才能具有作文能力。什么是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才能和本领。写作能力一般包括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经验这几个方面。我们知道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的,那么老师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重要,学写作文的过程乃是一种人生过程,听说读写是人在社会上生存必有的能力,作文又是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而决不是为了考试得分;作文就是用手在说话,表达我们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没有什么好难的。学生本身也要认识到,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会写,我就是写好作文的那块料,我就要把我所见、所想、所感原原本本地写出来给别人看。

我讲第二个问题,《课标》对作文的要求以及名家对兴趣的论述。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是求知的动力。要想使学生乐于写作,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甚至变成爱写作文,把写作文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件美妙无比的事情!

2、教育家的论述。(1)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2)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的确,兴趣是知识入门的钥匙。有了兴趣,人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没有兴趣,人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写好作文,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和保障,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有丰富的材料,就必须多积累,多看书,多思考,多摘抄。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作文能力,每天必须有新鲜活水的浇灌,才能够收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唤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我讲第三个问题,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或无兴趣的原因。

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天生就缺乏或者没有吗?绝对不是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有:

1、教师引导不当。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学习知识加深,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动笔的习惯,不积极引导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和抵触的情绪。

2、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现在作文是围绕课本进行的,是结合时代的,有些是学生不熟悉的,没有经历和感受的,这就很难扣着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学生作文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无疑受到了限制。

3、作文要求过高。把原本的“习作”“作文”变成了成人、作家的“写作”,甚至是“创作’。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人物没具有伟大的精神,就会给予这样那样的批评,完完全全以“优秀的范文”作为标准。试想在这样的“高压线”下能出现“未来作家”吗?对学生提出过高的作文要求还表现在学生作文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这就使学生的积极性不但难得到满足,而且极容易造成学生作文积极性的衰退。

我讲第四个问题,激发与培养作文兴趣的19种方法。

这19种方法是我通过学习借鉴整理出来的,有的我用过,很灵的,有的我没有用过,你们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吧。

1、我一直强调对待作文教学尤其是培养作文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心态要放平,要放正,对学生作文千万不要急躁,求全责备,尤其是对暂时较差的学生更要有百分之二百的耐心。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是急躁的,那是相当的急躁,后来搞作文教学改革,进行观察、分析、表达作文三级训练后,特别是对暂时差学生作文研究后不再急躁了。其实对作文不感兴趣,不愿意写作文的学生也能熟知甚至背诵出来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可是他就是不愿写也写不出来记叙文和议论文。问他为什么,他还真就说不出来原因。我就碰到过这样的学生,还不在少数,而且回答时态度还很横的。这时候老师就不要再逼迫他了,而是放宽、放松要求宽容他吧,让他自己想想可以写一篇什么作文,哪怕一段话也行。对待这样的学生老师更不能用每学期必须完成8篇或10篇大作文来要求了。可以就写2篇,但要修改个十遍八遍的。如果你逼迫他写,逼急了,逆反心理,他就不写了,不交了,你说你究竟能把他怎么地吧。越逼越糟糕,你就不要觉得你是好心。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作文“闪光点”尤其是不愿写的和写不好的学生切忌吹毛求疵、面面俱到。哪怕他们仅是标题拟得新颖别致或开篇简洁明快,或在行文中用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修辞,一个新颖得体的词语等等,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或在讲评作文时当众赞美,或在批阅作文时不忘用笔加以表扬。教师的表扬鼓励犹如给学生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学生定会再接再厉、信心倍增。20年前,我教的一个学生在写“记学校开学典礼大会”这篇作文时就写了一句话:“今天我校开学典礼大会下午3点在大礼堂召开,先是校长讲话,后是老师学生发言,大约4点半就结束了。”我看到这篇作文气得够呛,但我马上镇静下来,拿笔写上这样一句批语:“很好,高度概括,如能具体一些,更好。”,我的目的就是忽悠他,不伤他积极性,因为他毕竟还写一句,上交作文本了呀。

3、经常品读范文扩大视野。阅读和写作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起丰富的词汇。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问题,也只能首先在阅读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长期练习逐渐形成。所以阅读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觉得你单教阅读课可以不去写作文但必须要讲写作特点。如果你想单教作文课不想讲阅读文章那是万万不行的,你一定要讲和你作文课相符合的文章或范文。我在教作文课时就是这么做的。

范文是一面镜子,对照它,学生会感到自己作文的不足。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从思想内容到技法章法上的经典之作。让学生对这些名家名篇反复咀嚼品味自会有莫大的收获,但学生对这些真正的范文往往望而却步,感到“可观而不可及”。老师一方面要对他们多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使他们消除对这些名家名篇的敬畏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班门弄斧,为我所用。我在私立学校教学生作文时,每次作文都在网上下载打印至少10篇同题文章包括名家的文章和学生的作文。

4、引入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现在一般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电脑安在了教室,私立学校有的有,有的没有,咱们学校只有一间是多媒体教室。没有就算了,要有一定要充分利用。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些带新奇性的、趣味性的、形象性的、生动性的、活泼性的东西,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着极强的刺激作用。多媒体电化教学,集声、形、景、光、电于一体。它信息含量大,传递快捷,为学生体察大自然,感悟生活和领略社会的多姿多彩的现象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些材料内容新颖,会引发学生的新奇感,共鸣感,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活动和学习。例如,有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蚂蚁真有趣》时,先布置学生实地观察,让他们对蚂蚁有了初步的、粗略的了解。在课堂上,他通过上网,播放了蚂蚁搬食、蚂蚁爬树、蚂蚁打洞、蚂蚁辨别方向、蚂蚁报信等生活片断,让学生在观看片断的过程中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深入地了解,使学生在享受多媒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蚂蚁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学生在感知了实物的基础上,写作的兴趣得到了升华,产生了写作兴趣,他们就觉得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会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还有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动物音乐会”习作时,改变原来黑白、平面、静止的效果,就设计了多媒体的课件,学生看着精彩的动画情节,听着欢快的音乐,一下进入情境之中,想象的翅膀展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看,小燕子妹妹在电线上跳舞,远看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在动。”“袋鼠妈妈带着她的孩子,跳起现代‘迪斯科’。”“大象公公用他那长长的鼻子卷着根指挥棒,在指挥男低音‘歌唱家’老虎引吭高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我在让学生给航天员写信的作文中,不但把范文通过投影打在黑板上,还把航天员的系列照片放出来让学生再看再听,然后再写。

5、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真实的事,感受生活,真实作文。作文是书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要让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生活而写作。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难免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如新学期开学,要求学生写《假期琐记》,将假期里的乐事趣事烦恼事娓娓道来;平时注意班级学校的新鲜事,写《我班印象》就写得妙趣横生,印象也是琳琅满目;参加元旦汇演的同学都要组织排练,作文《幕后的故事》就写得令人捧腹。

只有真实,才容易情切;只有事小,才能把握,写作文才容易有味。如写人是写作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写好他人,可以从“我”写起,因为“我”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可以先写“我的优点”或“我有一个明显的缺点”,然后再把外貌、性格、爱好综合起来,写段“我的自画像”。从写“我这个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领悟到怎样来写好一个人。再如学生对“活动”的描写,常常感到束手无策,苦于“无米之炊”。教师应采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活动,比如让学生在课堂表演“下棋”、“顶球”、“比手劲”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进行点拨、指导,这样让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中学会如何写活动。

我觉得让学生写真实作文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并且还要鼓励他写出自己的个性。要让学生明白,文章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独特的立意、巧妙的结构、个性的语言。一个班级的文章不应该是“千篇一律”而应该是“百花齐放”,教师要有“兼容并蓄”的思想,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爱用的方式写自己爱写的文章。所以在写作训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布置适宜的作文写作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畅所欲言。

作文是学生的作文,要尊重孩子的经验,把孩子从大人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学生的作文时间交到他们的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有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写出个性,写出创意。要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协作空间,自由选题、自由命题、自由表达,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提倡、鼓励、赞许、理解和宽容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让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说的做的东西都能够丰富多彩,让学生自我成长,如此,学生作文才有兴趣。

要真实作文老师还要多设计一些活动作文,情景作文,让学生有亲身体验才能把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我曾经就让学生在教室里扳擦黑板,扫地,摆桌子,甚至故意和学生撞到一起,或故意上课迟到,然后让学生叙述他们看到、想到的情景再去动手写作文。这样作文学生兴趣是很浓,很愿意写的。

这里强调一下,我听到学生以及家长和我讲,宋老师你怎么总让学生写我的妈妈或我的老师呀。我回答说,这是他们最熟悉的人呀。其实,总写妈妈和老师有什么不好呢,可又有多少学生能够写好我的妈妈和我的老师呢?有一次我给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上作文课,我就让学生以表达母爱为主题来写《我的妈妈》,我事先就打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大学生写母爱的文章,还有我女儿写的《永远报答不完的母爱》的文章,还有我在清明节写的《想我娘了》的文章一共打印15篇,一并给学生朗读。朗读完我让学生分别找你妈妈对你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想,每个学生都说说,然后再去写这篇作文,结果效果非常好。

学生作文首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写好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景,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感情才能对作文产生很深的兴趣、乐趣。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就瞎编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的,更不会写出好作文的。

6、符合学生心理进行作文命题。作文改革时我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分析随笔,课上课下都可以写。内容可以是一个新颖的构思、一个词语的巧用、一段文字的呵成等,文体可以是读后感、小说、评论等,题目更可自由发挥,如《我不知道写什么好》、《我不想当班干部》、《我会写情书了》、《课间十分钟》、《上学或回家路上》、《这道题我会解答了》,有一篇作文是每学期末必写的《老师,我想对您说》。

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可以用半命题、自由题和“问题”式命题替代传统的“命题”方式,如“我能不______吗”“我讨厌_______”,“我想……”都给学生留下补充的余地。学生更感兴趣的是问题式的习作训练,如“迷路后怎么办”“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主持人”“冬天来了动物们怎么想”等。以“系列作文”替代“单一作文”。如组织一次环境考察后,学生可以写“考察日记”、“调查报告”,还可以写“某某环境冶理措施”、“给某某厂长的一封信”、“给环保局长的一封信。还可组成小组,各写其中一部分,最后形成一个系列。这样作文,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还可采用“化整为零”、“化大(题)为小(题)”的办法。有一位语文老师带学生参观动物园后,出了一个《秋游动物园》的作文题,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一些更加具体的小题:《狗熊不笨》、《孔雀同我比漂亮》、《大象喜欢我》、《可爱的小梅花鹿》等等。一位同学在《可爱的小梅花鹿》中写了这样一段:“小梅花鹿,是那样讨人喜爱!桔黄色的身体上面,印着红色的梅花斑点儿。一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天真顽皮的样子。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一对粉色的小耳朵,仿佛在聆听周围的一切声响。两只明亮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充满了兴奋的神采。一张小嘴微微撅起,像是要把什么好消息告诉我。”从文中可以看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了仔细观察后,把小梅花鹿这个可爱的形象展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这些来自实际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题目,写起来顺手,容易打开写作思路、引起写作兴趣。

为了激发作文兴趣,有位老师上了这样一节作文课。课堂上老师组织了一次名为“探宝” 活动。首先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宝”?学生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同:“宝”就是贵重、昂贵而有价值的东西。接着每一组推荐一名同学为代表,分别在各组中进行“淘宝”即把各组最贵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找出来。之后代表们拿着“宝物”一一上台展示并陈述其优势:A女生:手机-----价钱昂贵,具有沟通的作用。B男生:99元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就有一切。C生女:手表------惜时守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D男生:一瓶矿泉水------绿色代表健康,拥有健康就拥有一切。F男生:一个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填饱肚子。饿着肚子,有钱又有什么用呢?…….代表们慷慨陈词,不甘示弱。同学们听得连连拍手叫好,深受启发。老师小结:同学们讲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宝物”,生活中也有一些无形的“宝物”如:生命、亲情、友谊、健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富翁,拥有许多可贵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没留意罢了。最后,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活动写下。并把生活中自己的“宝物”挖掘出来,写出自己的感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当堂完成。结果,有的学生能抓住细节描写,巧设悬念,结尾感悟由物质上升到精神。有的学生采用童话文体,富有哲理:以“水”说、“苹果”说、“手机”说、“金钱”说为独特的结构方式。得出结论:苦苦追求的并没有得到!还有就连平时对作文倍感“头痛”的学生也能洋洋洒洒地写下一大篇。虽然没有很生动的描写,也没有什么主题升华。可这却是他第一次写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的作品。当老师给予他肯定时,他那双眼睛特别地闪亮。下了课还一个劲地追问:老师,下一次作文课什么时候进行?

有的老师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时,让学生就课文结尾“小女孩跟随着奶奶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一段话写《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到我的家》或《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这篇文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书写自己的所感所想,把对小女孩的同情、关怀、祝福和希望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老师还允许不按这个题目写也可以的,但只要是续写结尾即可。有的学生就续写了这样的结尾:“……这时,围观的人有的冷言冷语,脸上毫无表情;有的还拿走了小女孩剩下的火柴,有的甚至把她的另一只鞋子也脱去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的冷漠无情,毫无人性。突然,人群里走出一个人,他脱下自己温暖的外套,把小女孩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抱在怀里,似乎生怕小女孩再被冻着。他朝着一片美丽的小树林走去,用双手使劲挖了一个坑,把小女孩安葬在鲜花丛中。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人是谁吗?他就是作家安徒生。”

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命题要注意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例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对父母亲的评价》。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生活告诉我……》《对生活的反思》。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当我30岁的时候》《2030年回母校》。④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例如,《我喜爱的一句箴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初中或小学的整体规划》。⑤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例如,《童年的梦》《盼》等。

有位老师让学生写读《×××》有感或观《×××》有感,不先告诉这个题目,而让学生观看中国女排夺冠的精彩镜头,畅谈感受。学生在美妙的音乐、精彩动人的图片中心情愉悦,谈的感受也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多,还要深刻。请看:生1:团结力量大!生2:中国在腾飞,在进步!生3: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生4:只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能获得成功。生5:胜不骄,败不馁…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地拓展,紧接着老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反思:大家刚才从哪个角度谈感受的?这样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轻松突破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悟相同内容,角度不同,感受也不一样。接下来,老师又让让学生当书本、电视剧或影片的推销员,推销寻宝,实际上是让学生在一种有趣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读后感》、《观后感》的写法,因为老师让学生在推销时探寻怎样使自己感受能引起别人共鸣的秘诀。整堂作文课,老师从未提“作文”或“习作”之类的字眼,目的是想让学生放下作文的包袱。然而,作文指导却无声无息地渗透着,直到学生在充分地推销表述中,明白了怎样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时,老师才揭示课题,此时学生习作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在一种愉悦的活动中指导学生习作,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课堂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写《童年趣事》作文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回放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更详尽地回顾过去的情景,把作文写具体。学生上作文课的兴趣得到了调动,又具体讲述了自己的趣事,到最后写作文时就不感到困难了。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命题权本应属于学生。作文的标题就如同人的眼睛,眼睛明亮就能给作文的“脸”增添几分生动与灵气,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同样是赞颂妈妈的主题,有的同学命题为《我的妈妈》《我爱妈妈》,显得较平淡,普通;而有的同学则命题为《真的好想你》《永恒的母爱》《妈妈给我一个吻》《沧海有岸,母爱无边》《温暖留在我心间》《母爱,撑起希望的天空》,这些题目显得较含蓄,较新颖有趣。

我们可以在作文命题中教给学生一些命题的方法:1、以事情发生的时间命题;2、以事情发生的地点命题;3、以所写的事件命题;4、以事情发生的环境命题;5、以文章所写的主人公命题;6、以所写的事物或景物命题;7、以文章的线索命题;8、以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命题等。

除了这些一般的方法命题外,老师还可教给学生另一些命题方法:1、借助辞格法。如写“诚信”,可用比喻的方法可拟题为《诚信是金》《诚信如歌》;用拟人的方法可拟题为《诚信,请别走开》《与诚信同行》等。2、算式法。如《溺爱=害》《自信+勤奋=成功》。3、引用法。可引用古语、俗语、名言警句、歌名、歌词等。如《男儿有泪不轻弹》引用的是俗语; 4、并列法。把几个关键词并列地排列在一起,中间用间隔号。如《昨天·今天·明天》《挫折·痛苦·人生》。5提问法。如《幸福是什么》《开卷一定有益吗?》。6、改写法。可改写仿写经典诗词、歌词、歌名等。在学生认识到拟题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后,还可让学生评论品味和欣赏优秀的作文题目。老师可出示一组作文题,让学生进行作文题的选美比赛,让学生都来当一回选美大赛的评委。教师也可读一篇佳作,让学生给这篇作文加上一双明亮的“眼睛”,比一比,谁的作文的“眼睛”更明亮,并说明理由。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在命题、审题、拟题中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7、符合学生心理进行作文评改。作文由老师来评改,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就有了“精批细改”之说,而这种作法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学生大都只是略略浏览一下分数就完事。张志公先生曾说过“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我们一定要在作文评改中顺应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可以自评自改,互相观摩;可以事先选一批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全班,要求每个学生都将全文精批细改,然后在课堂上做评改发言;可以当面批改,那留下的印象是相当的深刻;可以选好中差三样作文对比评改;可以让家长评改。这里我要着重指出,教师每次评改学生作文一定要有一个重点,不要全批全改,详批细改,重在全班讲评上,每次作文都要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尝到作文的乐趣,千万不要是耽搁较长时间。

8、讲、写民间故事。有些历代相传的经典故事,魅力非凡,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水浒”“三国”自不必说,“孟姜女的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动了多少代人的心,不仅人物鲜活,而且情节曲折幽婉,学生乐于听,乐于讲,乐于搜集,乐于思考和补充。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会受到多方面的熏染,对其思想的形成,情操的陶冶,语言的修养,特别是叙事能力的提高,均极有助益。有时候我亲自讲故事,讲完就让他们写下来,有时候让学生讲。

9、就民间谚语谈、写感受。民间谚语是生活经验的结晶,短小精悍,饱蕴哲理,对解读生活,感悟人生是很有好处的。如“一天省一把,三年买匹马。”告诫人们要勤俭生活。“人敬有的,狗咬丑的。”揭示了世人的面目。“三人同心,黄地变金。”提醒人们团结的重要。“地是黄金板,人勤地不懒。”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欲知海洋深,当去问渔夫。”“饭前百步走 , 活到九十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厨子多,煮坏汤。”……也各从一个方面浓缩出生活的精华。“有钱三十做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天大的官司,地大的银钱。”“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就对社会的黑暗、官府的不平进行了揭示。“宁交双脚跳,不交咪咪笑。”“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嘴似甜菜,心似辣椒。”……则是借助对比形象的说理。“只有冻死的苍蝇 ,没有累死的蜜蜂。”读来形象,感觉韵味十足。“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交人交心,浇花浇根。”“人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老虎学咬人。”“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活到老,学到老,死在棺材学不了。”“不怕不知,就怕不学。”“有情吃水都甜,无情吃糖也淡。”“母鸡的理想,不过一把谷糠。”“不用今年竹,哪有明年笋。”“鸡再咒骂,鹰还是照样飞。”音韵和谐句式整齐。

10、按歇后语具体描写片段。歇后语是汉语的一朵奇葩,精粹、短小、机趣天成、蕴味无穷,为人喜闻乐见,片言只语中透射情趣无限。把歇后语的寓意及具体情境写出来,也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如:猪鼻子插葱——装象。王八吃称砣——铁了心。王八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狗赶鸭子——呱呱叫。土地爷放屁——神气。小老鼠拉木掀——大头在后边。屎克螂爬在鞭稍上——光知腾云驾雾,不知死在眼前。北京人说话——盖帽了。孙悟空翻 跟头——十万八千里。猪八戒下饭馆——照 客上汤。瞎子点灯——白费蜡。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大热天穿棉袄——不是时候。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小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瞎子害眼——没治了。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墙上挂 门帘——没门。

癞蛤蟆埑桌子腿——硬撑。擀面杖吹火——不通。西北风刮棘溜子——连疯(风)带刺。放屁脱裤子——找麻烦。针尖上跳舞——难上加难。磨眼里长草——荒了膛。打破砂锅——问(纹)到底。腿肚上挂 暖壶——比较(脚)高的水平。

交冬数九生孩子——动(冻)手动(冻)脚。现任美国总统——不拾(布什)。

老虎拉车——谁敢(赶)。孔圣人搬家——尽是书(输)。梁山上的军师 ——无用 (吴用)。处甥打灯笼——照 旧(舅)。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 打,一个愿 挨。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悟空的师父——耳软心活。脚底抹油——滑了。

猪八戒的脊梁——无能之辈。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嘴上抹石灰——白说。

11、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李白坚教授所倡导“快乐作文”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在游戏中写作,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自由充分地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努力发展自我的个性和灵性,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只有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

有位教师在教学初一年级第一篇作文《我最熟悉的人》时,抓住学生爱画画爱猜谜的特点,让学生给自己最熟悉的人画一幅像,要求画出她(他)的个儿、长相、穿着,画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兴致勃勃地画完后,个个争说所画人物的特点。按照学生的“画”和“话”,大家饶有兴趣地猜想这个学生画的是谁,议论纷纷,气氛活跃。见学生已进入“角色”,便顺水推舟:“既然你们那么喜欢你们所画的人,为什么不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呢?”从画到说到猜直到写,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使思维集中、活跃,并随着兴趣的迁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作文之门,慢慢培养起对作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样的活动、游戏,让学生玩得开心,让学生乐写、愿写。

其实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表演自己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是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思,开启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说出心中所想,写出心中所想。如以“我爱我家”为话题让学生写作。老师事先布置学生找一件物品(或旧照片),它最能包含你家庭故事的。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把他(她)们认为最珍贵的东西都带来了。在作文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上讲台把自己的物品展示出来,并给大家讲述藏在背后的故事。结果有的学生声情并茂讲述甚至手舞足蹈演示,把与家人那份温馨快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则把家庭趣事也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有的学生讲述悲惨的遭遇:父亲因病早逝,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姐弟三个。所以她决心努力学习,立志当一名医生。讲到伤心之处,她流泪了,坐在台下的同学也哭了,老师的眼睛也湿润了。就在这悲喜交加中,学生们真情流露,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人间温情。每个人的心里都涌动着如潮的情感,不吐不快。在此情形下写作还怕没有真情实感吗?这样,在作文中不仅能反映真实的情感,更能体现善良的人格,美好的心灵,体现明辨是非的理智。通过情境教学,激发真情,净化思想,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结合。融洽的气氛,倾心的相交,让情更真意更浓,让作文更具活力,更具有情感的魅力。

1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这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平常经常观察一些小动物、小植物以及一些小制作、小物件;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日积月累,就会“言之有物”。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周围新鲜的人、事、物层出不穷。要指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眼、耳、鼻、口、手去看、去听、去闻、去感觉,让他们获得亲身感受,增强直接体验。学生便会把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看做一种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有位老师要学生描写景物,老师先提问:“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景物?”生答:“用眼睛去看。”师问:“看什么?”生答:“看颜色”、“看形状”……师:“对!除了用眼睛观察景物,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沉默片刻,一位学生答:“用耳朵。”“为什么?”“可以听鸟儿、小虫的叫声。”师:“对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也是景物的一部分,我们要用耳朵去倾听。”接着,老师继续引导:观察景物还可以用鼻子去闻,用嘴去尝,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景物描写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观察景物时的独特感受。最后,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到校园花圃、草地、树下…….观察他(她)们感兴趣的细小东西。然后以《我的新朋友》为题写作文。学生感到题目新颖又引人深思,便跃跃欲试构思布局,写作兴致很高。为此也明白了生活处处有作文。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尽夜不息”。叶圣陶先生这段话十分精辟的概括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展现个性。只要用心想像,用情感悟,生活就会色彩斑斓,习作的内容也会鲜活而具有个性。

13、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想象力非常活跃,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会想象出许多既现实又非常新鲜离奇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指导学生看图作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弄清图中的大意,然后把图中的事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事物形象结合起来,边观察边想象,做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看、思、说、写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五年制课本第九册第一单元看图作文,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由办公桌上摊开的课本及书上放的眼镜可想到什么?(教师刚工作结束。)从小姑娘的脸上露出的微笑说明了什么?(感谢教师,为教师的节日而快乐。)从小姑娘给教师送花可想到什么?(教师平时的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关心爱护学生……)从地球仪可想到什么?(教师宽广的胸怀,桃李满天下。)从笔筒、墨水瓶可想到什么?(教师辛勤耕耘)……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学生就会写出一篇好的习作。

在一般性的命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这样的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仿写”、“编故事”、“续故事”、“缩写”、“扩写”、“科幻作文”、“童话作文”等富有想象因素的作文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训练时,要使学生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而要在表扬其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什么。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

14、鼓励创作,推荐发表.。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发表作品的形式很多,例如:(1)作文园地和黑板报的充分利用。(2)自编手抄报。(3)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往报刊投稿。我的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作文了,我拿着刊物到各班级去宣传。(4)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谁的过渡句用得好”、“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谁的描写最精彩”等 (5)鼓励学生自编《我的作文集》装订成册,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电脑打印成册,并给自己的《作文集》添上题目,写上前言,使他们置于写作成长的快乐之中。       

15、随心所欲写日记和感言。平时,我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注意思索、收集有关资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写下来。但不是天天写,也不限制写什么。只要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有时,在指导作文时,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实际,改换原有的作文内容和要求,这样,学生在写作上就会随心所欲了。我从参加工作开始教课第一天起就让学生坚持随心所欲写日记,哪怕是一句话的日记。我是两个星期检查一次,雷打不动的。发现好日记我就在班级宣读。

16、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谁都明白,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教学技巧,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热爱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作文中,学生就会积极配合,作文兴趣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我和学生关系好,感情深,让他写作文,交作文,他不写不交就觉得不够意思,也不好意思。

17、教师下水作文让学生模仿。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如何教人游泳?如果袁伟民不会打排球,他怎能训练出扬威世界的中国女排?如果张艺谋不通演技,他又怎能培养出光彩耀目的优秀明星巩俐、章子怡?如果蔡振华不谙熟乓乒球技,中国乓乒球又怎么可能扬我国威?我非常主张教师下水,而我也经常写下水文,当领导后更是激励倡导教师写下水文。我认为教师坚持写下水文不但能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而且还能对自己对所教的学生有真切的了解,更是对语文教师一种切实有效的锻炼,有助于自己进步和成长。我是高声呐喊语文教师必须写下水作文的。因为指导学生作文固然要讲究方法,但是无论何种方法,要想取得真正的效果,都离不开教师本身优良的素质。看学生习作,须能分出好中差;下笔批改,问题要抓得准,批语须与文章相符;作讲评,要讲得学生真正明白,这些都与教师的素质有关。没有好的素质,再好的方法恐怕也无济于事。而语文教师要提高素质,除了与时俱进读些理论性书籍外,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动手写点文章,进一步体会写作的甘苦冷暖,不断地积累经验。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者“尤应致力于导。导者,应多设方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很显然,写下水作文是“导”之良方,教师做到因材为“文”,就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写作是一种生命运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就要特别注意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的下水文更便于学生模仿。学生作文可以模仿的。学生作文离不开模仿和借鉴,可以说范文是作文的源头。

我们来看看这篇描写春天的作文:

悄悄的、轻轻的,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春姑娘用甜美的声音、美丽的身影唤醒了沉睡中的花草树木,唤醒了沉睡中的小动物们。

各色鲜艳的花朵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招来了美丽的蝴蝶;绿油油的小草打着哈欠,从睡梦中醒来,为春光增添了充满生机的绿色;高大而挺拔的树木伸着懒腰,为春光增添了几分挺拔与秀丽……

下起了蒙蒙的细雨,麦苗张开大嘴,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一阵微风吹过,麦苗翻滚,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远方是梅花林,粉白粉白的梅花,远远的望去,像是覆盖着洁白的大雪。雨还在下着,最后,汇集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欢笑着流向远方。

这篇文章很美。也不难看出有仿写的痕迹。但是,谁是一生下地就会写文章?这位同学就是用他积累的好词好句有机地组合,把一幅春天美景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我有时不但让学生模仿范文写,有的不愿意写作文的我就直接把打印的范文给他,让他当堂照抄这篇范文。在作文的时间里他实在写不出来,就让照抄一篇不也是学习吗?   18、在积累和丰富语言上下功夫。有的学生知道作文内容了,可还是写不出来,这是语言表达存在问题,使他对作文无趣。北京高中学生老师组织游览万里长城,并让每个学生都即兴说一句或两句赞扬或感慨的话。其中有个学生脸憋通红说不出来,最后说句,长城啊长城,真他妈地长啊。其实他是把以前学的有关形容长的词或能形容长城的词语,如,连绵不绝,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绵延逶迤,举世瞩目,闻名遐迩,蜿蜒曲折,起伏连绵,屹立,雄姿,蜿蜒盘旋,一望无际等全忘记了。那么怎样在积累和丰富语言上下功夫呢。

看一个实例:李吉林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写漓江的水的特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了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门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例句: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该怎样组织排列?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书上就是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通过这一系列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细细地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对自己以后的写作绝对是大有好处的。

另外,李老师还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的题目,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分)如: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饰语)如: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

我想,学生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作文兴趣是有增无减的。

再举几个例子:

教学生学会炼词炼句

(一)巧用字词

(1)推敲字词。

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就应该加以强调。例如,四通公司先后在《文汇报》上刊登四通打字机的广告。1988年的广告词是“输入千言万语 打出一片深情”,而1993年则改为“输入千言万语奏出一片深情”。该公司之所以更改广告词,是因为动词“打”虽然紧扣“打字”的“打”,但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误解,似乎操作这种打字机必须十分用力,而用“奏乐曲”的“奏”代替“打”,则给操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感觉,从而使该公司的产品更加畅销。又如下面这一段话:“有人憧憬白云,有人迷恋大海,有人喜欢高山,有人喜欢沙漠……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哪个角落,都有一个很别致的风景。”都是表达“喜欢”的感情,却用了各种不同的词语,可见笔者在语言的推敲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2)叠字反复法。

叠字反复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变化的音符,巧妙地运用,可以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如,一学生描写“旭日东升”的一段话:“慢慢地,红光扩展到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圆边儿,它向四周漫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又一纵一纵地向上爬着,不一会儿,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圆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缀着一般。它喘了口气,费力地一点一点地向上挣扎着,升腾着,终于挣脱束缚,‘腾’地跳了出来,射出耀眼的光芒,刹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圆溜溜的大皮球,不十分亮,但红得可爱,红得均匀。那鲜红的颜色似乎要滴下来似的,恐怕香山的红叶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呢。”这些叠词的使用,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一种舒徐委婉的音律美,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感染。

(3)多用成语或四字短语。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会使文章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例如,某考生在《刺秦》中写道:“驶进燕国的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就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二)锤炼语句

什么是炼句?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达恰当的情感。

如何炼句?炼句要千锤百炼。写文章不仅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皮日休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很多文章也因为某些句子锤炼得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简洁精炼的句子一直备受推崇。炼句要讲究以少胜多,言简意丰。注意句子的连贯。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若干句子的组合,好的组合应自然流畅,如风行水上。

巧妙选择句式。对各类句式,如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短句等要熟练掌握。

要想掌握好选词和炼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19、上好口语交际课。这也是提高作文兴趣的一种方法一定要格外重视。除了科本规定的口语交际课外,还要多进行一些。如,介绍我的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讲故事,说笑话,说说读后感(观后感),说每日新闻,演课本剧,学当主持人、导游,小小讨论,小小建议等等,学生说完演完后,就动手写下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习作起来很轻松,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有位老师组织春游活动,活动后,让学生以《_______的春游》为题写一篇作文。有的学生说:“早知道要写作文,我就不去春游了。”面对此状,老师首先耐心引导学生进行全班口语交际,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议论出什么时候,我们哪些人,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一路上看到了什么,活动中自己做了哪些事,耳闻目睹了些什么,心情怎样,感受如何。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内容有顺序地整理通顺,最后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的就怎么写。结果,学生普遍写得有血有肉,效果很不错。

结束语:古今中外不少著名的教育家早就发现了并非常重视兴趣的认知价值,他们都十分强调利用兴趣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地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样的名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学生的作文练习,既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开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随着新课改大潮的掀起,作文教学也在课改春风的吹拂下锋芒四射,要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做起具有改革意识,勇于更新理念,敢于打破传统的僵化套路,探索出一条适合教学实际的新路子。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更要积极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让作文教学真正插入腾飞的翅膀! 让作文课成为学生最爱!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因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的形成由低到高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感到有趣,二是产生乐趣,三是达到志趣。志趣是作文兴趣的最高层次,形成了志趣,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会长久。

同学们,作文是一种必备的语文素养,是内心情感的书面表达。作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借鉴、善于积累、乐于表达、勤于动笔,就一定能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漂亮的文章来!

老师们,兴趣是成功的桥梁。我们要顺应儿童的心理,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发动机,让学生在作文与做人这个“炼丹炉”里练出真功夫,练出真本领。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