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方治愈:急性肾炎伴发高血压如何治养?

 清风123abc 2015-09-22

精彩治疗案例解析,临床实战科学辩证,治养结合权威指南,金兰老师倾心奉献——





急性肾炎伴发高血压如何治养?









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肾炎:应祛邪利水,慢性肾炎应扶正平肝化瘀。


一般急性肾炎伴高血压者,除脉弦劲有力外,无其他特殊现象,我们要治以疏解外邪,清利湿热。少数病例血压过高而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者,用平肝降逆和胃之剂,羚羊钩藤汤、温胆汤加减对治即可。多数病例随着浮肿的消退,肾小球细胞的更新正常后,肾功能代谢情况好转,血压就会渐渐降下来。我们在长期临床中,观察过228例急性肾炎高血压,其中119例不用西药降压药,109例加用利血平,两组血压降至正常情况基本相同。所以,从中我们得到一个经验,就是在治疗肾炎合并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降压西药没必要用,相反,如果选择不当,西药会增加肝肾负担,对本来就较为虚弱的肾小球细胞带来进一步的伤害,毕竟肾小球是负责血液尿液滤过的重要细胞,任何西药都可能危害到它们。
下面说一个病例,患者吴某,女性,41岁,省重点高中教师。因发热,面部及下肢浮肿5天而住院。患者于入院前12天起咽痛,形寒发热,至入院前5天面部及下肢浮肿日渐加剧,小便短少,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时有便水的现象;咳嗽,头痛,体温37.8℃,血压160/115,咽红,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腻,脉弦滑。尿化验蛋白+,红细胞+。呋喃坦啶加庆大霉素结合速尿,阿司匹林,补钾等联合用药。症状得到控制,但仍有低烧,浮肿上午较重,午后转轻,时有反复。由于患者牵挂学生高考,住院三天后返校上班,以口服药物控制。但每晚和早期症状加重,寻求中医治疗,经人介绍找到我。
一诊时,判断患者的病由外感风热所致,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用药都是我前面说过的一些基础方,现在不赘述。服药3天,汗出热退,小便增多,浮肿渐消,血压渐下降至140/95。但由于患者工作责任心强,晚上熬夜,第四天后又开始出现低热,于是,我就告诉她:你没有好身体,病情的折磨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呢?这是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你身上背着包袱,走路的速度势必受到影响呀,身有所附,心必受累,还不如早日养好病,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呀。在得到她的肯定应允之后,我被迫加重了清解药,银花、黄芩、山豆根等。服药两天,低热退尽,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继续服药5天,浮肿消退,一般情况好,血压降于130/90。基本恢复正常,配合黑豆、首乌、大枣、百合等食疗粥,佐以健脾益肾之剂调理2周,外敷二黄膏,半个月后,患者尿中蛋白、红细胞消失而获痊愈。血压也一直在正常范围内。本病患者血压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70/125,但仍然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西药,因为她这个高血压无疑就是下焦经络不通、阴阳失调导致的肝阳上亢的标症,其本在肾,所以,我们通过食疗配合中药的方式,疏通下焦,益肾清阳,水道畅通之后,肾水得以上升滋养肝木,这个肝阳上亢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血压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这里有个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记住:在某些疾病初起阶段,或是生活方式骤然改变、家中遭逢某些突发事件而着急上火等情况下,患者血压可能会随之升高,甚至高到骇人的地步,但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动脉硬化或心脑血管病史,就不必理会这个血压的指标,如果这时候我们用了降压药,反而会引起脾胃等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为什么?因为肝气受到打压之后,它会向下走,而横逆中土,出现肝气犯胃、肝木克土的症状,这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呕、呕吐、食欲不振、甚至是腹胀腹泻等问题,这就是一个脏腑之间的自然的生理反应。大家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我说过,治疗任何疾病,其基础必须是健脾胃、开胃口、促消化,你要让患者先吃得下饭,以保障细胞康复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营养源的补充,这就是营养替代医疗的理念。只有我们自身强大了,营养物质吸收好了,免疫力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才能提高,治疗上也能事半功倍。这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一而二、二而三、三生万物的道理。

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一部分病例无明显自觉症状,一部分病例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鼻衄等伴发症,辨证多属肝肾阴亏,肝血不足而致的肝阳上亢。少数病例有阳虚的表现,由于病久阴损及阳,而见畏寒肢冷,夜尿多,舌淡胖,脉沉细弦等。

治疗主要用滋阴平肝,养血柔肝,养肝药一般如杞菊地黄丸、二至丸,或酌加益母草、丹参等化瘀之品;阳虚的用右归丸。观察慢性肾炎高血压35例,治疗过程中,一开始血压就降低的有12例,其余的病例加用西药后,疗效也不好。这就是我刚才说过的一个病理过程,所以这类疾病我不建议配合西药降压,这都是临床总结出来的经验。

对肾炎主要症状的治疗,需要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情况,针对主要症状而兼顾其他症状。一般病例主要症状解除后,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比如以水肿为主者,经治疗后水肿消退,高血压、氮质血症等会随之好转,部分病例尿中蛋白、红细胞也相应减少。但部分病例尿中蛋白、红细胞不减少,有的反而增多,则治疗重点需要改变,处方用药要针对蛋白尿、血尿。这都是传统中医的认识,反观这些所谓的蛋白尿和血尿,其源于肾小球细胞的滤过性降低,也就是细胞功能损伤所致,所以这时候,我们还是推荐配合原花青素,进行细胞的修复和保养,并在食疗上进行针对性调整。在临床上,病变过程中的矛盾是在不断转变的,治疗时要抓住病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针对性就比较强,也较易取得疗效。后面这些其实我是对从医人员说的,大家听一下就可以了。


总之,任何的生理变化都是事出有因,任何的疾病发生发展都有规律可循,世界上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找不对的方法;因果是必然,无常是常相,医家固然要有辨病的慧眼,患者朋友也要有分辨的能力,坚持真理才能少犯错误,大家要牢记“低碳环保素食健身”这八字箴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和了悟。世间事大抵如此。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