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伦敦时装周,没钱烧怎么火?

 misskalen 2015-09-22

这一季是我从2010年以来第一次伦敦时装周不在伦敦,从给由米兰搬回伦敦的Antonio Berardi首场秀帮忙做fitting,到华裔设计师王海震获得Fashion Fringe大奖后第一次在伦敦时装周的大秀做公关,再到后来伦敦男装周、女装周去看秀或是采访,我对伦敦时装周一直怀有极深的感情。我没有办法不带主观感情的来评论这块我爱的地方。然而,冷静之后,“怒其不争”这个词冒到了嘴边。

众所周知伦敦有两大吸引全球顶级人才的领域:金融与创意产业。金融不用多说,世界上许多商业规则的制定,顶级商学院和ACCA、CIMA等组织的云集,甚至于伦敦的城中城“City”,这里就是银行家们的乐土。另一方面,伦敦艺术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艺术院校,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送着一流的创意人材,他们个个都是脑洞大开的艺术家。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两者都过于极致,他们反而忽略了对方。我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的高级定制专业,也曾在伦敦商学院学习过,在我的感受里,两者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做金融做投资的人对利润转化率“不够高”的传统服装行业几乎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贴上了“艺术家”标签的服装设计师们一方面欠缺商业运作经验,另一方面又不屑于“降低”自己的档次去做商业的结合。

左:Versace Versus 伦敦秀场 右:Vivienne Westwood Red Label 伦敦秀场左:Versace Versus 伦敦秀场 右:Vivienne Westwood Red Label 伦敦秀场

看看这几天伦敦时装周的官方日程表,五六天的时间,其中被“大”众知道的品牌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嗯,这里面还包括了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的Vivienne Westwood的Red Label系列,意大利品牌Versace的副线Versus。造成伦敦时装周如此冷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钱。

品牌没有钱,就请不来时尚编辑采访报道,品牌给编辑们出机票酒店差旅费换来一页的报道那是基本配备;伦敦时装周没钱造势影响力不够,就不会有国际大买手们前往进货,同时也不会有国际巨星坐前排吸引大众关注度。可能你会说时装周关注的不该是服装么,伦敦有好的服装就行了。然而,举办时装周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还是卖商品。时装周讲的接地气一点,其实就是动态的、酷炫的、逼格高的服装展销会,再艺术再有创意,转化不成销量,设计师没钱赚,它就没个卵用。于是,伦敦时装周除了Burberry等极少数有钱品牌独立办秀以外,绝大多数都是集中在British Fashion Council的统一场地紧张走秀。既然走秀没钱做酷炫赚不了吆喝,又带不来多少销量,于是伦敦的绝大多数品牌选择了——静态展示(或直接showroom)。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伦敦的品牌在伦敦时装周展示后,组团坐火车前往巴黎参加showroom,因为那里买手多,那里能接到更多的单量。

没有钱,伦敦时装周这把火烧不起来。那么,同样是服装品牌,为什么英国的品牌就那么没钱呢?时装,归根到底还是商品,而傲娇的英国人,却把它推崇成了艺术品。艺术品可以不实穿不用卖每天供在墙上,而服装却不行。同样是单枪匹马从小作坊做起的品牌,现在风生水起的意大利或法国品牌要么归属于某奢侈品集团,要么自己做成了奢侈品集团,集团带来的内部资源、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往往比投入的资金对品牌的支持更大。我倒不是说所有的品牌都必须加入这些财团,然而拥有专业的商业运作团队却比优秀的创意设计对目前的英国品牌来说更重要。英国太需要更多像Burberry创意总监Christopher Bailey这样能将设计与商业完美结合,并顺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大师了。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在偶尔文艺心犯了,叹息工匠精神流失,忿忿不平天马行空的创意设计被大财团们改的铜臭味十足,却并没有去买过一件自己被“惊艳到”的商品时,请记住一句话:无聊八卦时任你瞎BB,专业性上谁 can 谁 up!

注释:

*头图为Burberry 2012春夏广告大片

*图二为Pringle Of Scotland 伦敦2016春夏秀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