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红年代的记忆——我的初中岁月

 观云庐主 2015-09-22

1   芮城二中创概要
       
解放后即成为陌南完小校舍的景家庄园,1956年秋实现了她的华丽转身。二门内的三个大厅,不再招收五年级,而做了新创建的芮城二中首届三个班的教室。后厅以竹竿和芦苇为骨架的顶棚,换成了厚实的木板,下面是我们三班教室,上面原本要做景家小姐绣楼的地方,却做了我们班男生宿舍。

我忘不了点着煤油灯上晚自习的情景,更忘不了第一次点亮大汽灯时,同学们的喜悦心情。
   开学不久,大操场就破土动工,开始建造新房.西边水井边的大片耕地,划归学校,经过平整碾压,成为新的操场。一年后,我们三个班就搬入新教室,第四班也随之到校。后厅东耳房改造成学生灶房,一口煮饭的大锅紧贴窗口,学生在此排队打饭.向东的辺门被打开,可直通教室.1958年招了四个班。秋收后,学校后边的大片土地也划归学校,由此构成尔后陌南中学校园的基本格局。

 
                           2.   
跃进谱
    1958
年,在全国大跃进形势感召下,学校把教室东边空地,分给各班作实验田,班又分到组.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深挖地,勤施肥,多下种。我们班以亩产五千三,卫星要上天的口号,向学校报喜.但到翌年麦收时, 因施肥过多,麦苗枯死,连种子也没捞回来。

各班都办墙报,搞诗窗,出周刊.我班墙报的报头,是张万兵和薛增秀负责绘画;周刊<跃进谱>主编是王忠选。诗窗由组长负责,一个组固定几个窗户,组稿,编辑,书写,张贴,均由各组完成。统一时间,周周更新。

                         3.   人铁同炼

在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学校操场的小高炉也点火炼钢,王校长没日没夜地守在旁边。红旗班主任任彦琦,带着我们三位同学,上中条山找矿白天手提小锤子,在山上转悠,晚上住老乡家。

  195810月下旬,毕业班奉命到蒲县参加大兵团会战.我们背着行囊,步行到解县乘火车,到赵城下车后,长途跋涉,第二天,1025,到达蒲县张公庄,第二天又来到克城。途中那个漫长的“五里坡”,实在令人难忘。因为走了好长时间,问了几次路,回答都是“还有五里”。
    
克城镇位于蒲县东北,在两条河沟的交汇处。建在镇东河谷地的大片高炉,就是芮城县的会战基地 这里虽已下过雪,但玉米和土豆还长在地里.我们自己动手掰棒子,挖土豆,请老乡过秤。然后用石磨把玉米压成糁糁,熬粥;土豆烩菜。两个多月时间,我们主要以此为食。

 其间我曾跟随任老师到十多里外的煤矿,联系用煤事宜,才知道右派分子也都集中在那里劳动。
   
我们的任务,是为高炉供应矿石.从南约二十里路的地方,背到炉前过秤.一天两个来回,一次少则背几十斤,多的一百多斤。遇到高产日.晚饭后,还要加班背一次。我们排着队,一个跟着一个,向前迈步.太累了,上下眼皮不住地打架,渐渐进入梦乡.突然一个趔趄,眼睛急忙睁开,又赶紧跟着往前走。
   
回校后,刘英杰等几位同学参与,王忠选执笔,编写了<人铁同炼>剧目。刘英杰,薛梧桐和张佐文分担角色,以歌剧形式在学校演出后,受到广泛好评
                            4.   
两件趣事 
    
随着楼板变干,透过缝隙,可以看清下面教室情况.这引起一些同学的担心.一天,已过午,不知哪位同学说梦话:楼塌了恰好被起夜的侯方元听见,还以为是真的,便大声喊楼塌了,大家快跑!”.听到的同学,一骨碌爬起来,一窝蜂地往外跑。门小坡陡,有的崴了脚,有的磕破腿,伤重的几位还找校医唐玉坤老师,抹红汞,包伤口
   
这年冬的一个星期天,张佐文返校时,捡到一只死鹊.几位同学见了,忙着帮打开水,褪毛,开膛.不知谁还借来一只小锅,坐在火炉上煮起来
   
  说着话,鹊就煮熟了香气四溢.个个馋涎欲滴,都拿着筷子在旁边等着。这时,佐文说:"明晃晃的,谁手快,一下子夹走.别人就吃不上了.不如把灯熄灭.摸黑碰运气吧!”"!”大家一致响应.于是吹灭煤油灯,开始下筷子.但很快就都说,“怎么没有?”正当大家悄悄抱怨时,忽然传来卫老师叫上自习的声音,于是便一哄而散。等到自习后归来,发现那只瘦骨嶙峋的死鹊,正灰不溜秋地躺在灰堆里炉边小锅里的清汤,也早已凉透。

.                          5.    恩难忘
   王兴计校长是我五年级时的算术老师。他平易近人,体恤贫苦学生。升入二年级后,一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让你指挥全校师生,让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出操,你敢干吗?”这说的是打钟的任务。三个人轮流,一月一元报酬。钟挂在中院梧桐树上,一块马蹄表和一张作息时间表,跟了我整整一年。

吕仁和主任,给我们班上过两节课,是都德《最后一课》的初讲。读课文时,他那凝重的神态,低沉舒缓的声音,让人觉得他就是那位韩麦尔先生。他家在县南,却总要步行回家。当他发现朱吕沟有一处崖土,有倒塌危险时,每次放学都要叮嘱同学,走到那里要小心。

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后,一次卫河云老师带着语文组,从南沟下去,东沟上来。沿途风景宜人,个个心情愉悦。卫老师还出了一句五言诗,要大家接对。一人一句,其乐融融。后来好长时间,没人说话,临到坡顶时,旁边闪出一头牛,忽然有人冒出一句:“上坡见黄牛”,才引来一阵欢笑。
  张静之老师在前院《数学园地》,刊登“抛砖引玉——略谈经验二三事”的文章后,我曾多次和同学一起品读,受益匪浅。升入高中后,一次我回校看望老师,他给我打来饭菜,还留我住了一宿,并且亲自为我铺好被子,这份慈父般的关爱,令我没齿不忘。

高孟元老师,初三时的班主任一次助学金月初未到账,开饭时,班里十来位同学没有饭票,就坐在教室里他知道后立刻带大家事务长质问。没有想到,平时不多言语的他,竟然为学生发那么的大火中考前报志愿我因为家庭困难,准备报考中专时,他问我:“你读初中,家里就有钱吗?”这一句问话,让我下了叩开高中大门的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