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琦 | 母校记忆点滴

 天下孝义人 2021-04-11


往期回顾 

·   赵处亮 | 孝义的“蜀道”

·   一篇有趣的小学生作文 | 二十年后回家乡

▼  点击收听  ▼  

作者:田琦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孝义中学招收了第一届两个初中班。我有幸成为初一 班的一员,在孝义中学度过了人生中最关键的6个春秋。孝中的老师,孝中的教室, 孝中的操场,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嬉戏,仿佛昨天的事历历在目。
 
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随之,农村、城市进入解放生产力,经济快速发展 的时代。我们在孝中读书的6年正是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年。国家的巨变反映 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学校教育来说,从文革中走出的教师们都有一种抢回过 去被荒废的时间,争分夺秒为社会做贡献的诉求。所以老师们对我们的要求都是很严 格的,老师盼生成龙之心很迫切。那时的自习时间没有分科安排,但总有教师自发地 在教室辅导学生,教研组的灯光总是在学校熄灯铃声响过还亮着,有老师在那里备课, 批改学生作业。我们初中的班主任魏老师更是远离家人以校为家,千方百计给班里营 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发同学们不甘落后的好胜心。魏老师要求我们班在学习、卫生、体育、纪律等各个方面都要争第一。也许正是这种勇争第一的积极进取的心态, 让我在大学以后的求学道路上都朝最好努力。毕业这么多年,我们班的很多同学不论 干什么工作大都保持有力求最好的积极心态。这也许就是母校文化的发扬。
 


孝中的学习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不论寒暑,早上都是五点多起床跑操,在学校被 动形成的这个好习惯后来一直坚持了多年。初中时,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住校,一间 平房宿舍大通铺要住十几个同学,有时晚上离开床铺一会回来就发现没有自己的位置 了。冬天用炭火取暖,生火、保持火炉不灭就是一个令大家头疼的事,好在大家群策 群力一起想办法,很快就掌握了看火的本领。每到周末返校,同学们从家带来零食, 围在火炉边来一次小小的聚餐,也是大家十分开心的时刻。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的 学生食堂仅有一个灶房,学生买饭后都回宿舍用餐。那会食堂吃得最多的是高粱面擦片,其实高粱面并不好吃,但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不知不觉饭菜就下肚了。很多同 学饭后直奔教室,争分夺秒地学习。当年,学校的食宿条件都是很艰苦的,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却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从早到晚都积极有序地生活学习。艰苦奋斗刻苦学习 是母校留给我们每个人一生享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母校6年的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们的敬业和严谨。记得在高中时,一次化 学作业本发下来,发现作业被老师撕掉了,还被老师批了一通,原因是写得太乱。本 来以为正确做出答案就行了,书写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那是我在孝中读书6年唯一 的一次挨老师批评,这次挨批印象深刻,以后不论作业、考试还是工作以后写文章、 教学、作科研我都认真对待,以至有同学戏称我做什么事都牛刀杀鸡。
 
6年时光在人生中也许不算长,但是,中学的6年却是成人的关键时段。母校给了 我们的不仅是6年获得的知识,更是一种做人的精神和文化的熏陶。如今的孝义中学 已是设施先进,实验器材齐全,教学的软硬件都属省内同类学校一流水平,愿学弟学 妹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光,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将来做国家建设有用之材。愿母校桃李满天下,明天更美好!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