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肥东热点 关注百姓话题 中国肥东第一网络媒体

 润物雨 2015-09-22

 


  ○空荡荡的教室只有3名学生
肥东杨塘中学陷入窘境 24间教室仅35名学生
  ○人数最多的班级也显得很空旷
  合肥晚报曾经报道农村很多小学人数急剧减少,一个老师只有两个学生,然而目前农村中学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记者获悉,有近60年历史的肥东县杨塘中学,本学期开学后硕大的校园里仅有35名学生,但却有30名教师。据了解,这种现象在肥东乃至合肥,全省并不少见,农村中学何以至此?记者前往探访。

  三个年级35名学生

  站在合肥至肥东岱山湖的乡道上,就可以看到杨塘中学的教学楼,时值下午3点,中学的课间休息时间,校园里却是一片安静。整个操场,走廊乃至综合楼上看不到一个老师和学生,犹如尚在暑假中一般。大约几分钟后,记者才在过道上发现两三个学生在聊天。进入学校大门,一个硕大的运动场,一栋四层教学大楼和一栋三层综合楼,以及几栋已经完工两年尚未交付的教师宿舍映入记者的视野。这俨然是一座基础条件非常完备的中学。进入教学楼,记者发现一楼六间教室大多铁锁把门,透过窗户发现里面要么空空如也,要么堆放着很多课桌,整个教室布满灰尘,甚至铁锁都已经锈迹斑斑。进入二楼,六间教室只有三间尚在使用,东侧三间教室其中两间分别是初二和初三年级,西侧的一间则是初一年级。

  记者进入初一教室发现,整个教室空荡荡的,只有在教室中间摆放着三个课桌,一男两女三个学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显得格外安静。相比初一教室,初二、初三教室似乎要热闹一些,但也分别只有13名和19名学生。尽管在教室里,学生们大声说着话,硕大的校园依然显得有些宁静。三楼四楼也分别有6间教室,其状况与一楼大同小异。整个四层教学楼24间教室,只有35名学生。

  老师形容上课如带家教

  教学楼前是一栋三层综合楼,分别是学校各种办公室、实验室等,记者注意到其中很多办公室布满灰尘,已经很久都没有使用过。伴随着上课铃响起,原本仅有的一点嘈杂声也消失了,三位老师分别来到教室上课。韦老师是初二年级的历史老师,他告诉记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三个年级只有35名学生,但从语文数学外语到理化生物历史地理,还有体育、实验课等一门课都不少,毕竟还有中考,实验课和体育考试都算分,因此整个中学这一块还是有20多名老师,包括校领导和教职工也有近30人。说到教学,韦老师一声叹息,他告诉记者,他已经教书14年了,2005年调到杨塘中学任教时,这里还有1000多学生,10年过去了只剩下35人。“上课时课堂气氛没办法和过去比,课堂人少,气氛肯定会差,也会影响老师教学。这初二年级有13个人还稍微好一些,初一只有3个人,上课就像带家教一样。”此时此刻在初一教室里,王德祥老师正在上英语课,面对3个学生,他尽管使尽浑身解数,课堂气氛依然冰冷的,就像韦老师说的一样。王老师告诉记者,就连朗读和提问这样的课堂基本教学方式,问来问去也就这3个学生。尽管这样,还必须认真对待。而学生们自己也感觉学校人太少,没有气氛。

  最高峰时有2000多人

  创建于1957年的杨塘中学地处肥东、全椒交界,覆盖人口5万多人,最高峰时有2000人,教师100多人,即使在2010年还有700多人,如今只有35人,何以至此?未来何去何从?在学校综合楼,正在上班的杨塘学校蒋副校长告诉记者,杨塘中学最高峰时学生人数超过2600人,进入2000年后人数开始减少,但没有这么快,从2008年开始每年减少的人数开始加大,特别是近一两年流逝得更快,直到现在的35人。

  学生人数的减少让整个学校教学陷入尴尬境地。蒋副校长说,学生人数少,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比如教学楼、办公楼的闲置,再比如现在学校这么多的资源却只有35名学生,老师因为教学还得配备20多名,办公经费一分都不能少。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前往私立学校学习,私立中学过于严格的管理以及以成绩至上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在私立中学三年,毕业的孩子出来都木讷一些。”这是蒋副校长的最大担心。

  其实杨塘中学的情况在肥东并不鲜见。肥东县教育局中学科的林科长告诉记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其一是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正在逐步减少,孩子们也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其二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人口的减少。林科长介绍说,2009年整个肥东县小学毕业人数还有2万人,到2014年只有8000人。其三是肥东县的一个特色。肥东县这几年私立中学发展特别快,吸纳了大量的生源。由于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子女无人照看,大量的学生被送进寄宿制的私立中学。“目前即使所有肥东公办农村中学的孩子全部送到私立中学,私立中学都不能饱满。”在采访中,杨塘中学的蒋校长曾这么跟记者形容。林科长告诉记者,目前像杨塘中学的这种状况教育管理部门也正在积极应对,比如杨塘中学去年和杨塘中心小学就合并了,部分中学老师流动到小学任教。整个肥东县42所学校合并成21所,短时间内也不再招考教师等。不过这些都是权宜之计,未来如此多的农村闲置教育资源如何利用,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