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规矩的孩子,你值得拥有!

 听雨观虹 2015-09-22

许多父母都希望有那么一个暂停键,在孩子大喊大叫、胡搅蛮缠的时候,按下之后可以立马生效。那么,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键存在呢?其实,爸爸妈妈们手里还真握有这样一个东西,如果用得好,那就是神器!而这个东西就是“立规矩”。


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呢?这是因为立规矩可以为孩子打下好的人生基础:长大后往往身心健康、善于与人交往、做事条理性强、独立性强。而没有规矩的孩子往往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别人的感受、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抗挫能力。


话是这样讲,然并卵!许多父母心里也清楚知道这些道理,但实行起来的时候总觉得困难来得“犹如滔滔江水”!本期我们分享4大招数,帮助父母给孩子立规矩:


一.规矩清晰易操作


①,设立清楚可操作的规矩,而不是模糊的指示。比如“你在家里要懂事”就是比较模糊的指示,而“在家里不能尖叫”就更加清晰,也能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行动。

②,讲清楚不守规矩的后果。比如睿睿妈妈就明确告诉睿睿,如果睿睿不遵守约定,那么他“今天晚上就不能玩iPad拼图”。


二.根据年龄设立不同的规矩


说到“立规矩”,您可能会想:“我的孩子还小,这些他\她可不懂!”或者“我的孩子已经上中学了,可叛逆了,规矩对他没用!”其实不然,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应用不同的规矩,下面概括的一些原则可以帮助您了解:


一到三岁:孩子能够回应“不”字(“不可以打人”),也能了解他们不听话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你打人,你就要一个人去卧室待着”)。父母可以对乱发脾气、打人等不良行为以及碰电插头等危险情况设立规矩。


四到五岁:孩子更加清楚不守规矩的后果(“不准玩游戏”)及原因(“因为你打人别人会很痛”)。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如何:善待朋友、回应权威、做家务等。


六到十一岁:孩子将精力更多投入到外面的世界,如学校、活动、朋友等。设立规矩将围绕着:学校的课业、找同学玩等(比如如果没有完成作业,就不能够出去找朋友玩)。


十二到十八岁:孩子更加独立自主,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自觉设立规矩。主题围绕着:人际关系、价值观、时间安排、长期目标等。父母还可以通过分析让孩子知道可能承担的后果是什么(比如如果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学习,就可能无法考上好大学)。


三.言行一致,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天生是个“模仿者”。孩子会观察父母的言行,并学习父母是怎么对待规矩的,然后不管好坏,照单全收地模仿。举个例子,如果父母规定“别人讲话时不准插嘴”:


不好的示范:许多父母觉得自己要讲的话更重要,所以经常会打断孩子的讲话。从这个示范中,孩子就学到:“只要我愿意,我也可以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


好的示范:父母虽然听不明白孩子在说什么,但在心里提醒自己遵守规定,不轻易打断孩子,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从这样的示范中,孩子就能学到:“我也要遵守规定,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如果父母有时候实在忍不住打断孩子的讲话,建议父母事后诚心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妈妈(爸爸)刚刚打断你说话,违反了‘别人讲话不准插嘴’的规定”,并且接受约定的惩罚“妈妈(爸爸)愿意接受惩罚”。这样,孩子也能从大人身上学到:如果违反规定,就会收到不好的结果。

四.帮孩子将规矩内化 


制定好规矩,父母还会有这样的烦恼:“规矩定好后,孩子头几次还遵守,后来慢慢地又打回原形了。”  


真相是:父母要让孩子自己理解和接受规矩,而不是表演遵守规矩。


建议父母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定这个规矩,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从而让规矩内化为孩子的行为准则。  


比如父母制定了“不准打人”这个规矩后,可以跟孩子解释:“因为被你打到的人会很痛很难过,你想想看,上次玩滑梯时你被另一个小朋友打了头,那时你是不是很难过?”,这样孩子就能理解打人会让别人难过,从而从心里接受“不准打人”这个规矩。就这样,孩子将规矩内化为己有,下次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就能自觉地遵守规矩。

(来源:儿童教育)

(编辑:苏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