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2015年9月1日“晨记圆梦”微信群的分享记录,由手帐小组喵子进行整理,这个分享的主要内容在《用印象笔记Evernote写图文并茂的晨间日记》和《利用印象笔记Evernote“标签”整理可以用一辈子的晨间日记》两篇文章中已经做了描述,也是我博客文章浏览量TOP10,但是本次分享增加了关于坚持,关于使用日记的方法等内容,除了干货还有点情怀,经和手帐小组商量,由我来加入原创标识,感谢手帐小组的精心整理,让这个分享能以这样一篇长文的面目出现,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我从2009年开始早起 2009年,我的工作处于一团糟的状态,每天非常忙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那时候我很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却不知道怎么做,因为不仅是工作,各方面都遇到很多问题。 当时,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早晨早一点起床。 有多早呢?其实并没有像现在很多晨型人四点半、五点半地起,只是比平时早起大概40分钟,接近六点钟的时候起的。 但是这40分钟改变了我的生活。回顾我这几年来的一个成长,我时常觉得当年的这个小行动是非常正确的。 在《意志力》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意志力的话,其实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一直不停重复做一件小事。比如说你想早起,但是却不知道干什么,那么写晨间日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自认为是个意志力不强的人,也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坚持,改变了我。 晨间日记源自一本书叫做《晨间日记的奇迹》,这本书再版以后叫做《小日记,大梦想》。 这就是我所用到的九宫格的晨间日记,是我做的一个印象笔记中模板。晨间日记其实用到的是曼陀罗思考法。当你面前出现九个格子的时候,你会非常有欲望想把它填满的。而这个九宫格每个格子的内容并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九宫格可以设置为属于自己的不同主题。 我想分享一下这九宫格里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格子: 1、有理想才不会变咸鱼 这个格子里填的是我的目标。当我们把制定好的目标填入这个格子里,无论是理想、年度目标还是月度目标,每天都会重复地看到。这可以帮助我们每天去回顾目标,帮助达成。 2、先吃掉那只青蛙 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在早晨一睁眼的时候,就开始规划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一睁眼的时候先明确一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忙了一天,鸡毛捡了一堆,重要的事情一件没做,今天一天也是无效的。 3、成功日记/感恩日记 这是我个人觉得非常有价值的、必须要去填写的,就是成功日记,或者叫做感恩日记,写昨天最成功的五件事。 有人问:写晨间日记对于你来讲最大的帮助是什么?我从2009年写晨间日记到现在有六年的时间,其实也并不是每天都写。我自觉我的意志力不是很强大,所以做一件事情并不是特别能够持续地坚持,写晨间日记也是断断续续地去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是连续地写还是忘记了以后又接着去写,当我写晨间日记的成功日记这一栏的时候,我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正向。 有国外的研究也提到这一点,当一个人每天早晨给自己非常积极正向的暗示的时候,他一天的事情也会很顺利。而且也有调查显示,每天都有感恩的心情、有成功的心情,精神状态、睡眠状态会比较好。而我自己亲身验证这6年时间的晨间日记写下来,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以前的思维方式是比较负面的,遇到一件事情先想它的困难,但是六年时间写下来,虽然还是会先想困难,但是在困难之后,我会寻找一些积极正向的思路来扭转这个现状。 这就是我个人觉得九宫格中比较重要的、对我非常有帮助的三个格子:每天都在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以及刚刚过去的一天有哪些是值得我感恩值得我庆祝的事情(小确幸,值得去留恋、感恩、回顾的确幸的事情)。除此之外,在事业、家庭、人脉、工作、学习、创意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九宫格的方式进行积累。可以在这些格子里写下你有哪些正向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写下你的想法以及感悟。 印象笔记中的晨间日记模板 下图是我在2013年做的晨间日记模板在手机上显示的样子。大部分人早晨在醒来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习惯,打开手机刷刷微信、微博。其实这个时候就可以把晨间日记完成。因为并不是每天都会有一段安静的时候,让你坐下来在书桌前填完九个格子。于是在手机成为写晨间日记的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 但是写的时候我发现九宫格在手机上编辑不是特别的利索,所以我就把晨间日记竖过来了,做了一个改进。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非要去追求九宫格的形式,已经养成晨间日记的习惯以后,有的时候我甚至是直接新建一个空白笔记,直接往上写感想就算晨间日记了。虽然形式不一样了,但是内容达到了。 通过格式的调整,我发现写晨间日记会更容易一些,所以现在我就采用这样的格式和输入的方式。这种格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想扩充格子的时候只要直接在第九个格子后面加一行就好了,而不会破坏九宫格的整体感。这样你的晨间日记的自主性的更强了,格式也比较丰富自由。 调整以后的晨间日记可以加一些内容,我加了两点:在顶部加了年度目标,在底部加了一个周回顾。每周周五周六的时候,我就会去碎碎念写一下这一周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今天没到写周回顾的时候,就一直空着,或者带着上一周的回顾。这样我的模板也更为灵活。 在写晨间日记的时候,可以下载我的模板转存,也可以直接在印象笔记中建立表格,或者在excel中制作自己的晨间日记表格再复制粘贴到印象笔记中成为模板。像我现在一列式的晨间日记模板就更简单了,直接在印象笔记里添加表格,一直加到你想要的长度就可以,就不用拘泥于九宫格十宫格了。 只要有一个模板,不管在PC端还是手机端,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复制。只要从印象笔记里直接复制笔记,就可以新建一天的晨间日记,非常高效。 让日记的呈现更丰富,并且成为整理资料的脉络 当我写晨间日记的时候,我就发现我如果想表达得更清楚更清晰的时候,表现形式就需要变得更丰富,比如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很想加入一个超链接、一张图片。于是印象笔记成了最合适的记录晨间日记的工具。 印象笔记可以容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就让我们的晨间日记丰富起来。 注:手机里的工作场景,让日记图文并茂 注:和这天在一起的人合影 现在大家手机里的照片非常多,有很多的同步方式,比如我用了几年的百度云。但是当时间长了以后,照片越来越多,不用说找到一张照片,光等预览图刷出来都要很长时间。不过,当你把这些照片随着每天的晨间日记保存在印象笔记里,搜索关键字或者按日期来找,就非常容易找到你想要的那张照片。并且不仅是照片,还可以是当天的事件有关的名片、微博微信截图、超链接、甚至是文件(PDF、word、excel等)。 比如昨天我见到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两年前的一个讨论。打开印象笔记,马上就找到一张写着我们当时的一些想法的小纸条。那张小纸条其实早就扔掉了,不扔掉的话一张小纸片也很容易丢掉。但是如果你拍个照片放在印象笔记里就可以很轻松地保存下来。 不过,只是一片纸条,拍成照片放在印象笔记里它是孤立的一篇笔记,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和晨间日记结合在一起,就作为了晨间日记的组成部分,见到了什么人,和他在说什么,当时是怎么想的,翻过头来要找的时候,就能找到你想要的信息和文件。 再比如我昨天见到另一位朋友,我们讨论的事情非常多,很烧脑。我觉得不行我必须要录音,于是在征得朋友的同意以后我开始录音,把我们聊天的内容录下来,并存到晨间日记里,晨间日记丰富了,却也成了资料整理的一个脉络。 加工晨间日记,让它能使一辈子 写了那么多的晨间日记,怎么去定位某一篇晨间日记,怎么去回顾呢? 我的晨间日记的加工方式是分类、命名、标签管理。这也是我为什么使用印象笔记来写晨间日记,尤其是印象笔记的标签功能,让我实现了晨间日记的加工和管理。 分类 我的分类方法是建一个笔记本组,并建立两个晨间日记笔记本,一个是“当月晨间日记”,一个是“存档晨间日记”。当月晨间日记只存放本月份的晨间日记,也就是工作流;其他的晨间日记全部放在存档晨间日记里,是一个存档库。当一个月结束以后,就可以把所有的晨间日记挪到存档晨间日记。 笔记本就是晨间日记的物理存放库。 命名 给每一篇晨间日记命名只要写清楚日期就好了,此外还可以把当天(或者前一天)的晨间日记的重要事件简单地标出来。 标签 《晨间日记的奇迹》这本书里提到,当你写了一段时间的晨间日记以后,需要一些进阶的功能了,也就是搜索和回顾。用Excel表格来写晨间日记的时候,你可以用Excel公式来进行回顾,回顾你上个月的这一天、去年的这一天、几年前的这一天在做什么。 我在印象笔记写了三年的晨间日记以后,觉得一定要有这个回顾的功能了,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怎么来实现晨间日记的回顾。答案就是——标签。用三个标签的嵌套功能,就可以准确定位到某类晨间日记,进行回顾。 这三个标签分别是:年月标签、月日标签、纪念日标签。 比如今天是2015年9月1日,那我今天的晨间日记就可以打两个或者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是201509,第二个标签是0901,第三个标签就是开学日。分别对应的就是年月标签、月日标签和纪念日标签。纪念日标签根据每天的不同情况,比如有小朋友的家庭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所以可以打上开学日的标签。 当你的日记越来越多的时候,可以通过标签嵌套来整理标签。比如2013年一共12个月,那这一年的标签就是201301、201302……你会发现,通过这个标签你能很容易地找到某一年某个月的所有晨间日记。比如2013年5月份,点击标签当月所有的晨间日记列下来,写了多少篇就能看到多少篇。然后把这2013年12个月的标签全部拖拽到Y2013的标签里,这样所有的年月标签就整理到一起了,这样就完成了年度汇总。 月日标签也是同样的作用。比如今天是9月1日,那么今天的标签就是0901。这个标签就能让你找到每年的同一天你在做什么。整理这些月日标签就是用12个月的标签来收纳。 此外还有纪念日标签,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教师节、家人的生日等等,同样用纪念日标签来把这些标签整理到一起。比如生日标签,打开你的标签就会发现你每年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这是我设计完使用了两年才分享出来的标签方法,我就用这样的方法把所有的日记组合起来。这套标签虽然是为晨间日记设计的,但是实际上这是一套整理资料的很棒方法。比如我在写时间日志,那么就可以用到同样的标签。再比如我读到一篇文章,觉得特别有需要在父亲节的时候读一读,那我就会在这篇文章上打上“父亲节”的标签。或者遇到适合送给父母的礼物、一些相关的信息和点子,也可以打上“父亲节”的标签。那么当父亲节到来的时候打开“父亲节”的标签,就可以看到一切和父亲节相关的内容。这样就能帮助我们把印象笔记里一切你需要在那天早晨看到的东西呈现在你面前。因为印象笔记对于我来说,它会帮助我管理工作和生活,也是一个资料库和信息库,晨间日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标签就是一个帮你整合各个信息库之间的资源,从不同得维度把他们串在一起的东西。 搜索是二维的,但是标签就像给笔记本多一个维度的检索。 晨间日记是一件个人的事 晨间日记其实是一件个人的事情。我曾经在半年时间内和一个小伙伴分享过我们的晨间日记。我们两个人互相把我们的晨间日记和对方共享。但是在一年以后我们把共享取消了,共享让你的日记多了一层顾虑。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如果不是意外情况,就不应该有别的人看到。 我写了这么长时间的晨间日记,经常会遇到一些提问,比如说“李参老师,你这几个格子是写昨天的还是今天的?”“你这几个格子是怎么写的?”……我写过那么多的博客文其实是起到一个分享的作用,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是怎么写日记,在早上写还是晚上写,横着写竖着写都是一种自由,不管什么方式你去写了就可以了。 同时因为我比较适应印象笔记所以我使用印象笔记来写晨间日记,但其实这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云笔记,所以不需要拘泥于什么工具。而且我建议大家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这样更容易坚持、容易保存。我很赞赏手写,如果你是手帐达人、手写日记保持者,就坚持手写,写完拍下来进行电子化整理和收集,方便未来的随身携带和检索。 其实个人并不喜欢所谓的坚持多少多少天养成一个习惯的做法,可能也因为我自己坚持不下来。我曾经参加过一个21天每天写博客的活动,而且我坚持下来了每天写一篇博客,但是那之后的三个月我一篇博客都没有写,可以理解成打鸡血过度吧。一个习惯的养成是漫长的过程,不应该因小失大。如果我一个月有20天是4点半起床的,我就可以和别人说,我是晨型人。 比如写晨间日记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情,不要为了坚持写满一个月,把自己逼急了最后放弃了这个习惯。 整理 | 喵子 |
|
来自: Feuerwehrmann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