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江西·鹅湖书院

 鸽子飞吧 2015-09-23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江西铅山属于上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在地名里,铅山的铅,不念本音(qian),而念(yan),没什么特别的说法,估计就是方言读音。这里耳熟能详的东西差不多能数来的并不多,却一个个振聋发聩,提起文化史,哪个也离不开,辛弃疾墓,蒋士铨老家,连四纸,鹅湖书院…… 开车到达的那天下午,正在下雨。阴沉沉,淅沥沥,信江河面平静。
     鹅湖书院位于鹅湖镇鹅湖山麓,路很好走。最美好的事是,一个游客都没有。
     宋淳熙二年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会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是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宋淳祐十年(1250),改名为“文宗书院”。 元皇庆二年(1313),增建“会元堂”。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共八百多年,几遭兵毁,又几次重建。近代也遭破坏,又得保护。饶是如此沧桑,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实属难得。
    鹅湖书院之所以出名,自然离不开理学大家朱熹。四书五经只要翻过的人,都受过朱老夫子教诲。更不要说旧时候科举,题题出自四书。朱子家训连百姓都耳熟能详。而朱老夫子是功臣乎罪人乎的争论至今仍在。历代大学者对此著述极多,所以他和他的理论,我实不配写。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正门的广场,修葺整齐,植被茂盛,空无一人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书院起源于唐代。
    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
并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
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说这个门叫礼门。是清代遗存。
门上的字是清代铅山县令李淳所题。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右手边。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进礼门不再是风尘仆仆前来求学。
现在要交钱的。
30元/人又没有讲解不算便宜。
颐和园也才30。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门口的树并不粗壮,不像老树。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敦化育才。敦化出自礼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有郑玄注:“小德川流,浸润萌芽,喻诸侯也;大德敦化,厚生万物,喻天子也。”
育才自不必解释。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斯文宗主。仔细看,上有青石鲤鱼,数数共十八尾。
科举的年代,和朱子孔子相关的地方,都一定有各种讨口彩的东西。
鲤鱼,状元桥,朱笔,香囊一个都不能少。
下面一个大大的太极石子图,一片绿草中,很漂亮。但是不老。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牌楼过来写着继往开来。所以这不是新词儿,老话儿就有。
状元桥说只有状元才能走。或者走一走就是状元。自然是扯淡。
两边是泮池,池成半月形。池内种了许多睡莲。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睡莲正盛开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很幽静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据说那牌坊,是文革时期一位小学老师(又说校长)在将被摧毁的时候挺身而出劝阻住了准备拉倒绳子的造反派,得以完整保留。简直不可想象,他怎么向不讲理的人讲的理。
    这里是讲堂。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石桌石凳,凳子怪有趣儿的。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讲堂进门中间是朱子教条。两边墙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据说是朱熹字体。
教条内容不说也能猜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禁锢不禁锢思想属于高级别争论,而这些都是人在社会上的基本素质,现在又做的如何?
现而今有人身兼数职,不亲,不义,无别,无序,无信全占了,想想也怪不容易的。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没有人来是真的。有人踩来踩去,苔藓才不会这么安逸。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植物肆意生长。后墙这是棕榈树么?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木雕。看着也不旧。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离得远看不太清,狮子滚绣球?祥云上的玉兔?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有展览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应该都是现代复制品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偌大一颗含笑,甜甜腻腻,头一次闻到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转了一圈往外走,依旧回到泮池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种满了睡莲好看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出水口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旁边的碑亭存有明、清两代古碑13块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重建鹅湖书院碑记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换个角度可以看到“道学之宗”的牌匾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北方没有的花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一株上长两朵。叫什么?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小野果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又小又可爱,又叫什么?
(后来查了,叫蛇莓。全株可入药)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辛弃疾《鹧鸪天 · 鹅湖归病起作》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辛弃疾《鹧鸪天 ·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曾卜居铅山瓢泉,并葬于瓢泉之西虎头门阳原山中”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极不好找,荒草丛生。天色将晚,我们放弃了。
当地人说,鹅湖易看,辛墓难寻。去铅山,找找看。
蒋士铨也葬在故里。陈家寨乡闻家桥旁,据说依山傍水,青山环抱,待遇明显要比辛诗人好的多。

    这里还有个出名的东西就是连四纸。连四纸又叫连史纸,不是宣纸,宣城的纸才宣纸,而且连四的历史比宣纸要长。连四纸是最高级的竹纸,做工极其复杂。《天工开物·造皮纸》:“其次曰连四纸,连四中最白者曰红上纸。”铅山有石塘古镇,是连四纸的老家。这种纸防虫耐热,永不变色,是可以保存千年之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铅山是传承之地。费时费工费料,口传心授,也面临无人传承的危险。某宝不知真假的连四纸,一刀也要千元。但卖家寥寥。
    据说过去大臣若能得到御赐连四纸,也是不得了的荣耀。
    鹅湖书院里有一间充满发霉气味的屋子,摆着一些中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连四纸和连四纸印的书被管理人员推重备至,殷切希望胖子掏钱。她不知曾有好友送过胖子一些连四纸,由于自知书画双残,不敢糟蹋好纸。结果三留两留,搬家数次,最终不知去向,胖子心疼,不忍,看见就生气,不会掏钱买的。
    足见只有用了,花了,吃了,享受了,使用了的,才是自己的。放在兜里的才是自己的。最近听说股市上上下下,人人兴奋或悲伤,胖子不炒股,也不懂,不过道理好像差不多。

谢谢老猫带路

=================如有兴趣,可点击图片关注死胖子的个人微博================

[转载]江西 <wbr>· <wbr>鹅湖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