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题目掐出新鲜
感谢fateholder推荐的中文译文,当然还有crowncheng的翻译了——给我这英语困难户,省大事了。OK,该正文了。
其实,我已经离考试很遥远了。看这本书,主要还是想看看考试的高手是怎么读书的。看完以后,觉得其实我也是高手。(好啦,好啦,算半个还不行么。至于这么计较么。) (我并不是一个天生会考试的人,我很羡慕我有一些同学,明明知识的掌握程度远不如我,但是考试都能考得比我好非常多。应该说我是一个天生不会考试的马大哈。对于知识也是喜新厌旧,认为自己明白的东西,就没动力再看第二遍。经常觉得自己能考好得让老师大吃一惊,结果考试结果都是让我大吃一惊。 如果你的情况跟我差不多,并且还没解决,那我的经验值得参考。这么多年,血的教训总结的。) 在理论方面,其实学习心理学讲得还更细致和深入,作者并没有什么特点的见解。看完这本书以后,有点手痒,补充一点好了。总是受惠与网友,也得分享一点心得。虽然有点晚,总比没有好么。 作者讲了怎么学习,基本上就是讲怎么把新学到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但是没讲怎么考试,简单的说,就是怎么做题。正好,这方面我有一点点心得。在开始之前,我要说,对待考试要端正心态。考试成绩当然不能完全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如果你连考试都考不好,那你人生还能干啥啊。考试不比生活,简单多了。那么多的确定性条件下求解,不比面对不确定性这么强的生活,更容易求解? 1、勤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以我看电影,漫画,小说……总结的规律。真正能火的,都不单单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讲一种精神。所以,我一定得把看起来特别有思想,有哲理,有精神的东西放在最前面。勤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句话是不是看着很酷,很帅,很思想。没错,就是这个精神——勤奋!(你知道接下来会说什么的,老师都说了N年了。我总结一下你听到的——@#%¥@……%……*!) 2、磨刀也误砍柴工 我是个懒人,特别喜欢研究怎样把一件事做得又快又好。特别注重做事情的方法,但是这可能会导致一个不好的后果,就是沉迷与寻找方法中,而把真正的目的给忘记了。磨刀有时候也误砍柴工的。尤其学习是一种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实践才能掌握的。 我的方法是掌握学习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不 断摸索最佳的学习方法,不停的做微调。毕竟实践出真知啊。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都是要考虑的。我发现要写起来,要写太多了。写大概吧——要考虑自己的生物钟,学习的进度,前摄抑制,后摄抑制,交叉学习,学习的状态……等。 3、怎么做题目?(怎样在保证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面不失分) 我读书的时候,最郁闷的事情就是总是会发现,明明自己会的知识点。做题总是答错,不是一两次,而是一直不断的在发生。问老师,问高手也都只会泛泛的回答,做题要认真,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一类的废话。我考试的时候,当然认为自己已经很认真了。就是会错么,我天生就是马大哈,我有啥办法。最终,我也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说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什么创见的话,那跟我的老师和同学都没什么关系,完全要归功于我自己。 其实也很简单,做题目就是审题和答题,要么就是审题不清,导致答案选错。要么就是答题的风格和标准答案不一致,导致不当失分。 (1)怎么审题? 审题是做题目的第一个步骤,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我经常答题并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这主要归功于我充沛的想象力)。重点出现了,审题要搞明白的,不是题目要问什么,而是老师要考什么?要考哪个知识点(嘿,不要急着走,我知道有老师跟你讲过了,这只是个引子,要引出我要说的话的)。我发现无论我怎么提醒自己要认真审题,最终总是会发现有些题目我还是没有认真审题。毕竟人看到的,是我们的脑子建构的东西,所以很容易看见的都是自己想看见的。 所以,你需要借助点别的东西来帮助你变得客观一点——用笔把题目中的关键词画出来(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划,像我这样粗心的人,一定要这样做)。引申一下,掌握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要学会找关键词。考试很喜欢考容易混淆的概念。罗素对词有一个靶子理论——词的含义不是绝对的,像一个靶子一样,有最核心的观念在十环,围绕着它的还有周边的许多意思。类比来讲,对一个概念的掌握最根本的就是要掌握那个核心的词,最大限度的跟其他概念的核心词区分开来(理论上说,我这个时候应该举了例子来解释说明一下,但是太久没考试了,顺手抓不上来,也懒得去找了)。 总结一下,一定要用笔把题干中问题的核心词画出来,有这个要求,人才不会陷入自己的“想当然”中。然后问自己,这是哪个知识点的,老师这么出是要考哪个知识点? (2)怎么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简化,标准化)。 我高中的时候,物理学得非常好。好到那种老师不懂的题目都会来问我的程度。但是我考试拿满分的次数,基本上没有。我当时很沉迷与那种,一个等式把一道大题解出来的快感里。物理里面有很多是跟守恒有关系的,掌握这一点就很容易列等式。那种看破表象,掌握本质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但是问题就来了,经常出现,等式是对的,但是解错了。尤其我喜欢熬夜看闲书,所以经常白天是处于晕乎乎的状态里的。导致我会不停的犯那种1+1=3的低级错误。所以对于数据多的解析式,经常会解错。 调整了很久,终于明白我不可能总是处于精神抖擞的状态里,但是我可以把这些事情变成,我不需要状态多好,甚至状态很差的时候,依然可以把事情做好。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事情简化。把一个大步骤拆成N个小步骤来做。每个步骤都尽量让它变成机械化,尽量降低对注意力的需求。这种方法不仅对学习有用,基本上对人干任何复杂的事都有用。不过这个事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时候困难你怎么都解决不了,很可能是你没有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再次推荐一下《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简化之外,就是要拿来标准答案,跟自己的解题对照。保证简化的前提下,尽量往标准答案的答题风格答。不要看标准答案,自己答玩以后再对照,不断的重复进行——基本上每种技能这样学都是最快的,因为它有最快速,最标准的即时反馈。 (3)怎么做练习题? 考试的时候答题和做练习题是不一样的。考试是为了拿分,而做练习题除了是练手以外,更多的应该当成对知识点的一种随机抽查。做练习,大忌是总是要对答案。是否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应该由你自己来判断,而不是对错。每次做练习题(选择题),除了明白为什么不选其他答案以外。还要更上一层,明白这是哪个知识点的,并能把这个知识点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才叫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刚开始,这样做练习会非常慢。但是做过几份练习以后,做题目会非常非常的快。因为每次做题目,都是对整个知识点的复习。一个考试科目,通常也就两三百个知识点,用这样的方法,很快就会把整个知识点都复习过。真就是传说中那个的——吃一片,顶五片啊。 如果时间比较紧张的话,有一个备用方案,就是把做错的题目所对应的知识点,标志起来。复习的时候,专门针对错过题目最多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这样针对性的攻克薄弱环节,成效显著,会让人更有激情和动力。 本来只想随便写两句的,竟然写到这么晚了。不写了,睡觉。(好啦,我知道豆瓣上会考试的高手有很多,有更好的方法,我是很乐意学的。欢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