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高效学习 (豆瓣)4

 达XXX文 2015-09-23

 
一些中国大学生的低效学习现状——由《如何高效学习》带...

黑暗即是虚空  

   关于本书的内容已经有人总结了,我就不必多说了。字数不多,一个下午就看完了,方法论的书关键在于实操练习。只是看完这本书,联系到自己读大学的经历,不禁感叹,中国大学生都在低效学习!
   我不能说所有中国大学生都如此,那些名校学生更有自主性,但是,占据庞大人群的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很多展现出来的确是无底线的低效学习。
   临近考研了,经过图书馆附近总能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来大家都在“机械化记忆”(当然,中国的政治很多还是要死记才行)。许多学生不仅仅学习是机械化的,连老师教书也是机械化的。看看现在中国的大学,教师坐在台上,不停的点PPT,每个知识点都照念一次,连数学这种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也不能幸免,这样讲课还不如学生自己看一遍PPT,速度绝对比教师讲的快。就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来说,你很难看到那些教授会看着书或者看着PPT给学生讲课,他们用的是自己的讲义,教材只是辅助的东西,全程黑板推导,讲课也极为投入。中国的老师?看着天花板讲完就算。
   低效讲课下,学生也是低效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根本就是不学习,难怪以前有个大四的跟我说:“我上了大学四年,仍然是高三水平。”
   《如何高效学习》中的方法能不能在中国大学生中普遍推广我觉得很值得怀疑。大学学习似乎进入一种死循环:随意听课——考前背重点——考试——不挂科万岁——忘记一切,重新再来。大学生进入大学不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反而是热衷于各种无聊的社团活动,一个踩气球的游戏居然每个社团都搞,难道中国大学生搞活动就只剩踩气球这种水准?
   《如何高效学习》中给出了笔记流方法,但是现状是大学生上课根本不会做笔记,何来笔记流?
   整体性学习?不好意思,中国特色潜规则是重点就是王道。
   有个大学生曾经跟我说,现在大学生都不值钱,找个工作就只有不到3000月薪。我当时就心想,你打游戏打了四年,还想享受高薪,做白日梦呢?他还手捧《厚黑学》视为圣经,我告诉多看些有用之书,少看这种歪门邪道,就你现在这水平,还想厚黑?别把自己黑了就算不错了。
   中国的很多大学生只能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会变成这样,我以为“严进宽出”是一大原因。进到大学就几乎不可能被退学,没有危机感,没有竞争感,很多人直接就沦为了大学的“性奴”,“我不是上了大学四年,我是被大学上了四年”。
   “宽出”即放纵了学生,也令学校管理者对学生不重视,重视更多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本书的副标题是“1年完成4年课程”,好吧,在中国的一些大学里面,如果你要申请提前修课程,教务处的人会用最经典的一句话回答你:“原则上你是不能申请的。”(所谓原则上不能,不是真的不能,这时你只能找关系。像转专业,原则上也是不能转的,但是疏通关系后,就大不一样了。)
   有个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学生说,学习、朋友和娱乐只能三选一,因为学习任务太繁重,一年读下来,有一半人都达不到要求被退学或转学。这才是真正“读”出来的学生啊。
   我们曾经嘲笑国外的学生,说他们学的东西简单,不用做作业诸如此类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多少有点被嘲笑的感觉。
   当我们读高中时,我们嘲笑国外高中生就只有初中水平。但是当我们读完大学时,我们确要被嘲笑为只有高中水平。这种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的事,恐怕还将一直上演下去。
   我们能做什么?多看看有用的书(比如此书),自己努力,让别人堕落去吧!
   (再次强调,我没有说全部中国大学生,只是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这种情况!)
  
   后记:
   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在MIT上学》,作者讲述了在MIT读研究生的经历,里面特别提到考试之前华裔学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历年真题,把作者惊呆了。
   回想自己大学考试之前,无不是考前网上寻找真题,直接背答案,考前各种重点。(当然也被坑过2次)
   每到考试之前,学校的复印店总是人山人海,以至于我的一个同学干脆自己买了台复印机,据说还能赚不少。
   对于理工科、财会系、法律系的学生,咱死记硬背尚且还能应付考证工作之需求。
   对于人文社科的学生,倘若仅仅依靠教材,考前死记,实在是难以达到学科的基本要求啊。尤其是中国的文科教材信息量太少。如若不广泛阅读,真的就算是白读专业了!
   走进书店,看见学生们手捧教材辅导买单,心想,越来越多的习题,能做完吗?居然连小学就开始做套卷,也难怪身边的土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的私立学校。最后还不是这些出教辅的人笑到了最后!
   关于考试战争的弊端,橘木俊诏的《日本的贫富差距》有来自于日本的经验,可以借鉴!该作者同样认为考试战争和严进宽出削弱了日本的高等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