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阶梯,学习亦是如此!草根在此选取几项比较典型的学习习惯做深入地分析和解读,希望能给广大学子以启发……那你有没有记录过你的学生记笔记时间和内容?记笔记和不记笔记的学生成绩优劣与此相关吗?成绩的优劣是多重因素决定的结果,仅从成绩的优劣和笔记的好坏进行比对,我认为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同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也很优异,因为严谨的学习习惯是支撑一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也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同学中也有数学比较困难的,经过交流,我发现他们中的一部分,由于从小受家长、教师的表扬影响,存在为把笔记记好而记笔记的现象,他们只是追求表面上的工整、漂亮,但缺乏对于数学问题深入地思考。另一方面也有笔记记得不好但成绩尚可的学生,这些孩子虽然习惯不太好但乐于思考与钻研数学问题,不过由于习惯不佳其成绩也会有瓶颈,在我校习惯不佳想读到班级前列是很难的。综合考虑,学习数学的第一要素我个人认为是“思考”、“理解”数学问题,记笔记能促进学生“思考”、“理解”数学问题,但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与“理解”问题。数学课大致可分为新授课、习题课、阶段复习课与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一般会把重要内容记录在试卷旁,在次不做进一步讨论。② 教师、同学尤其是自己对于这类问题处理的方法、思路与理解等必须强调的是,我心中的优秀笔记不仅有课堂记一个环节,更重要的还有利用笔记课后复习的环节,笔记此时就成为了数学复习的重要抓手,在复习时对于重点的圈划、基于自己感悟的批注同样也是优秀笔记的组成部分遇到不懂的可以做个标记课后解决,难道不是该课上立即提问老师吗?这个问题非常好,实际上它是在提示我关注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之前我一直觉得学生会羞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其实是自己没有尝试去努力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看法及问题。也许由于我个人的局限性,我看不出学生携带电子产品进课堂对于学生有太多正向的作用。至少对于数学而言,“脑袋”与“笔”依旧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最可依赖的两样“东西”。我的做法是,课后拍板书发给学生,供他们回家补全笔记。(见下图) 

我校对于题干较长的例题会印制“笔记卷”给学生,要求学生记好后剪贴于自己的笔记本 
要求学生对于重点、难点、困难点用不同颜色、不同符号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