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很多人感到疲乏,干什么都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到了秋高气爽金秋时节,人们为什么还会出现秋乏现象呢? 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人的身体处于过度消耗阶段。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也明显减少,人的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现介绍三则食疗方,供大家解乏。 (1) 百合煲猪骨头汤 原料:鲜百合50克、猪脊骨500克。 制作:取鲜百合、猪脊骨剁成小块,入锅加水大火煮沸,去浮沫后用小火煮熟烂,加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亦可饮汤。 功效:养阴润燥、清心安神,适应于咳嗽、痰黄或带血、失眠多梦等。 (2) 鲜藕地黄膏 原料:鲜藕1000克、生地黄250克、蜂蜜适量。 制作:鲜藕切块,与生地黄同入锅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煮,共3次,合并3次煎液,用小火熬至稠黏时加蜂蜜搅匀,至沸即可。每次半汤匙含化咽下,每日饭后服用。 功效:滋阴润燥,适应于大便燥结、口渴咽干、燥热心烦、自汗盗汗等。 (3) 蜜饯雪梨 原料:雪梨或鸭梨500克、蜂蜜100克 制作:将梨洗净去皮、核、柄,切片,加水煮至七成熟,加入蜂蜜搅拌,小火煮至熟透收汁,每日早晚各一汤匙。 功效:滋阴润燥、清心安神,适应于肺热肺燥、干咳无痰或痰黄黏稠、口渴咽干、酒后烦渴、心烦失眠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