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赵松声的山水成扇

 闯王兄弟 2015-09-24

  这把赵松声山水成扇,尺寸为28X50厘米。画面上的松树挺拔苍翠,尤为有神。赵松声画中题诗曰:高泉落涧玉淙淙,采景归来意自冲;人为利名闲不得,吾能此处著吾踪(下有阴文篆书四字红款:赵松声印)。表明了画家此幅画要表达的心境。赵松声(元涛),原籍福州,在津卖画及课徒,“画名籍甚”,但其史料却见于《福建画人传》。自民初始,隐遁于天津租界的王公贵族、高官巨富和外国洋商掀起的“书画热浪”,使南北各地画家纷至沓来,掀起“书画热浪”,各地画家纷至沓来,赵松声便是其中一员,另外还有钱慧安、黄山寿、吴谷祥、姜颖生、司马钟、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畲、彭晹、徐葆如、陈缘督等人。赵氏山水专宗黄公望,天津极富时名,他又以画松著名,当时赵松声在天津画坛很有声誉,为同道所尊重。赵画黄鹤山樵一派,造诣很深。
  赵松声的这幅书画扇面构图布局十分讲究,密山点苔,笔致遒婉爽捷,笔势擒纵自如;迟涩、提飞、映带、照应纯出自然,密中见疏,营造出一种奔腾恣肆的大气象。赵松声采用的章法格式,画面崭岩嵯峨,雄秀清远,恬静自得,笔力遒劲,皴擦有致,线条凝练,纤波浓点。扇面虽小,但尽显画家宏肆的笔姿,给人以灵妙超逸的感悟。这幅画在笔法、墨法上承元人余绪,浑厚高旷,明秀雅逸,寓意深远,弥足珍贵。
  背面的有楷书“町中丝竹日粉纷,半入松风半入云;此曲只因东海有,西人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迢递山河拥帝京,参差宫殿接云平。风吹晓漏经长乐,柳带晴烟出禁城(包何《长安晓望》)。未荷月上弦书,云仙。”竹质扇骨两侧镌有:“汉宫泉界、金石古本”;“半石山人访古刊”;“汉古泉、宜子孙”;“吉祥贰月宁耳”字样及古钱币图案等。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扇面上书写、绘画可追溯到三国时代。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的扇子还是圆形的,故称团扇。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留下扇面画也很多,扇子的形制出现了芭蕉形的扇子。集书法、绘画于一扇,则始于明代,这是因为折扇形式的出现。国人历来都有这种习性,一件实用品总要给它艺术化,书画扇面就是这样经过明清书画家的匠心经营,从而逐步确定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而广泛普及、流传下来,继而也逐步形成了书画扇面独立的审美体系。到清代、民国时期,书画扇面都是书画家乐于染翰和文人雅士乐于把玩、收藏的艺术品。
  “岂无纨扇,彩画文章”。扇面书画在形式上,显示了其迥异于其它书画形制的美感特征,突出地反映在其精致小巧、且极具变化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公子、小姐手中把玩的扇面,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案头、墙上观赏的艺术佳品,并走进了各种艺术殿堂。
  扇面画艺术,真正得到发展是在宋、元以后。在宋、元时期,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灿若繁星。其中不乏超绝脱俗的传世佳作,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两代,折扇的广泛运用,帝王对书法扇面的钟爱,文人雅士的乐于赏玩等诸多因素,促使了书法扇面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在这个时期,不管是在题材、内容、形式还是在技法、构图、意境、风格等方面,书画扇面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金笺扇面的富贵气迎合了达官贵人的奢糜之嗜,大家争相用之,促使它成为明清两代折扇书画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国库庋藏还是私家收藏,存世的扇画作品也以折扇和团扇为主,这些扇面艺术贯穿了整个明清绘画史,为研究明清绘画的时代风格及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信息资料。在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亲朋好友以示留念。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从形制上分,又有圆形的团扇(纨扇)和折叠式的折扇。折扇的扇面上宽下窄,呈扇形。画家在命笔之时必须考虑在这种特定的空间范围中安排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成扇的价值要比扇面高得多,因为扇骨本身的材质、形制,尤其是雕工都有很多讲究。扇面虽然尺幅不大,但由于其特殊的形制,再加上纸的质地非常厚实,是由多层薄宣粘合而成的,并且有折痕。有的材料,比如说色纸、金笺、发笺等,它们的落墨设色性都很难掌握,一般的书画家不敢随意渲染。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曾经把在扇面上作画比做美女在瓦砾上跳舞。所以书画家扇面的润格往往不以尺幅的大小计算,而是单独计价。价格远高于同尺寸的册页。扇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特别是山水画,往往咫尺千里、小中见大。所以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
  中国文人视艺术为一种性情,一种精神。扇面书画家对艺术的刻苦追求,是因为能在咫尺之中体现一种心境,一种对尘俗的超越。在充满经济意识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不妨得闲坐下来,去从书画扇面作品中去欣赏孔夫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去品味“日中林影直,风静鸟声圆”的心境;去聆听天籁的悠悠自鸣,去感受一种恬静与和谐之美。书法扇面的艺术意境,正是对这种精神追求的形象体现,也是留给大家更大更好的期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