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宧光(1559-1625) 赵宧光 草篆《五言诗句轴》 纸本 138×29 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脱落文字累,免为物外婴。赵宧光书。
赵宧光(公元1559年--1625年),字凡夫,一字水臣,号广平,又号寒山梁鸿、墓下凡夫、寒山长。南直隶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国学生。是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之后,宋王室南渡,留下一脉在吴郡太仓,便有了晚明时期吴郡充满人文色彩的赵氏一族。作为王室后裔,赵宧光却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吴中,偕妻陆卿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六书,工诗文,擅书法,尤精篆书,夫妇皆有名于时。他兼文学家、文字学家、书论家于一身。有《说文长笺》、《六书长笺》、《寒山蔓草》、《寒山帚谈》、《寒山志》等。
赵宧光是宋太宗赵炅第八子赵元俨之后,宋王室南渡,留下一脉在吴郡太仓,便有了晚明时期吴郡充满人文色彩的赵氏一族。 原籍常熟璜泾(今江苏太仓),后与妻陆卿子隐居于支硎之南,建“小宛堂”藏书其中,夫妇皆有名于时。因藏有宋本《玉台新咏》一书,常熟藏书家冯舒、冯班、何大成三人,在寒冬飞雪之日,慕名前来借观抄录,三人自带纸、笔和干粮,借书昼夜抄录,4天抄成副本而归。何大成作有《同冯己苍昆季入寒山抄〈玉台新咏〉毕,遂游天平》一诗:“……忆昨小宛堂,抄书忘日昃。手如蚕食桑,心似蜂营蜜……”。另建有藏书处曰“蝴蝶寝”、“悉昙章阁”等。藏书印有“凡夫”、“吴郡赵宧光家经籍”、“寒山梁鸿幕下凡夫”、“寒山长”、“五砚斋”、“小宛堂”等。精通文字学,工书,在篆书中掺入草书笔意,篆书堪称一绝,志趣不凡,因此而有“高士”之称,开“草篆”先河。刻印过自撰《说文长笺》100卷附《六书长笺》7卷,《寒山帚谈》、《朝鲜史略》。所抄之书在格纸版心刻有“寒山堂篆书”字样。有《草篆说文》、《石经论语》、《赵凡夫杂著五种》、《蒙子指南》、《寒山帚谈》、《护生编》、《牒草》、《寒山蔓草》等几十种,多已佚。
|
|
来自: 百了无恨 > 《明代1368-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