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我们身边的病毒吧系列三

 天雨情怀 2015-09-24

  在上篇文章中,对于病毒可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我把最常见的两种做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我将对有高度致癌的HPV病毒,以及宫颈癌再做近一步的分解说明。

  首先对于两癌筛查,我要说的是,乳房和子宫作为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也是女性特有的两大致癌源头。其中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癌症,而宫颈癌是第二大癌症,但在这两种癌症中乳腺癌有明显的自查优势,而宫颈癌由于患病部位的独特隐秘性及神经源相对较少的客观因素,大部分人呈“无症状”状态,从而不被引起注意。此外,我们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到对疾病的判断。当宫颈发生异常时,其出现的症状容易跟其他疾病相混淆,所以就算是已经到了有症状时期,但是由于我们的认知较少容易对其忽略,随着疾病的慢性发展进而演变成宫颈癌。据统计,全球新发宫颈癌人数在45万左右,其中中国有14余万,位居世界第二,每年宫颈癌的死亡人数则达到6万多人。因宫颈癌致命的人群中,我们可以想到的两个知名女性,一个是香港百变明星梅艳芳女士,一个就是国内资深影星的李媛媛女士,这些公众人物都因为宫颈癌相继离开,那相对老百姓来说,对这个疾病的认知以及对HPV病毒感染的了解就更加不够了。尤其是很多中老年女性,因为退休后离开了工作岗位,每年的单位体检机会也有一定的缺失,再加上对这个疾病向来的不重视,更是宫颈癌高发的首要隐患。

  宫颈高危HPV病毒感染---病毒持续感染多年不能自我清除---宫颈逐步发生病变---宫颈癌发生,这就是高危HPV病毒感染到宫颈癌发生的整个历程。而这个病变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大约在10年左右才会出现相对的物理性改变。但是目前宫颈癌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21%的患病人群均为未孕的年轻女子,而医学文献记载最年轻的宫颈癌患者仅为16岁。由此我们可以反思,如果对于高危HPV病毒的感染到发生病变的年龄和时间,我们还停留在50岁左右、5-10年的认知中,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会被常规认知所禁锢,从而影响到医生的判断,作为医生应该根据每一个患者的个人差异做诊断。

  宫颈癌的致命七寸---HPV病毒

  在上一篇中我们说到根据HPV病毒对身体的危害程度,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种,只有高危的HPV病毒持续感染才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那么为何HPV病毒致癌性如此高呢?我们可以先看看下面的这个图。

  

  HPV病毒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HPV病毒表面突触很多,像有无数个手一样,该结构可以增强病毒自身的粘附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有与高危HPV病毒携带者接触的机会,但是不是说接触后就一定会感染病毒?能感染到病毒的接触程度,一般来定义的话一定是直接的亲密接触,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细胞轻微破损后暴露了基底层,此时本身粘附力就强的病毒才会进入到机体,若此时机体处于免疫力低的状态,病毒就会得到建立感染及致病的机会,才会导致病变的发生。

  提到宫颈糜烂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其实现在的临床指南中已经把宫颈糜烂这个词给取消了,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这个专业名词可以取消,但是这个临床表现可是一直都存在的。对于女性来说,宫颈糜烂未必是病,也与宫颈癌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是宫颈癌诱发的“帮凶”。是否会发展为宫颈癌,主要是看是否有高危HPV病毒感染,并且只有持续性的高危HPV病毒感染,同时又伴有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的话,才是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

  综上所述,不论是乳腺癌、宫颈癌还是任何一个癌症,“不重视”一定是癌症引发的主观影响因素。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疾病,它的预防远比治疗重要,也更为简单。所以重视我们身体的每一次变化,重视每一次不适带给我们的警报,才是对身体最重要的也是最负责任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