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阅读@微课程5】那些越来越不像课的课出现,你准备好了吗?

 叶老师YP 2015-09-24

发现适合的课程是教师的新专业能力


这一代的孩子,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手指,“滑”进一个我们不曾领略过的“美丽新世界”。这个虚拟世界里,有超越实体学校和书本、声光影音俱备的知识;可以超越国界与地理的限制,快速连结更多亲密的好朋友。于是,我们发现益处与难题一样的多。


他们拿起手机、平板电脑,轻轻一滑连上全世界,“滑”世代把世界和改变放进口袋。科技,正以超乎你我想像的速度和方式,改变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形态。


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时代。手指轻滑,就能跟哈佛学生上一样的热门课程;任何题材只要想学,网络上多的是专家、老师;免费社交软件,还能把个人创作分享到全世界。


在这样的世代,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怎样的改变——过去,教师只需要传递已有的知识,而今天一线教师最大的挑战是必须不断应对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过去,教师只需要停留在课堂,他们非常明确要教什么,而今天教师需要支持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利用工具建构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过去,不同的学生用相同的方式教,而今天教师需要用差异化教学实践来包容学生的多样化。


面对这样的变化与挑战,今天的教师必须有“发现课程”的能力——发现适合学生的课程是教师的新专业能力!因此,我们的身边会逐渐冒出一些越来越不像课的课,它们不再以统一知识点的掌握或单元学习目标的达致作为评价标准,相反,这样课程正在逐渐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样的课程告别了标准答案,而以每个学生拥有完全不一样的经历和获得为目的。


如今的上海中小学,已经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课程,它们虽然都还很不成熟,但它们在改变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挑战传统的好课标准,更在弥合学科边界的过程中关注“人”的整体发展。


今天,我将推出第一集《世界外国语小学的毕业课程》


小学最后两个月,让学习生活增值

[课程缘起]小学五年级的最后两个月总是最无奈的,孩子们已经知道自己要上哪所初中,因此每天到学校里为完成课时安排依然要上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很无聊,他们的心早已飞到了户外;而教师呢,面对心不在焉的学生也同样毫无成就感。


如何让习惯了近5年校园生活的孩子们依然能每天充满好奇地走进学校?学校如何为即将毕业的孩子给予教育增值?于是,世界外国语小学的教师们想出了为期两个月“毕业课程”的金点子。


这两个月中,孩子做什么:1,在家庭、社会、生活中找寻感兴趣的议题,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有观点、有分析的“毕业论文”;2,积极锻炼身体,因为两个月后要以健康体魄攀上高高的攀岩墙,用汗水和努力领取毕业证书。

这两个月中,教师做什么:1,不再分科教学,而是要给予孩子们观察社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2,充分尝试各种在基础型课程中不敢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方式(因为在这两个月里尝试即便失败了也毫无风险,相反会积累很多有益的经验教训);3,发现不一样的孩子让教师自我体验和反思如何相信每一个孩子身上孕育的可能性(也许有些孩子在5年中都没有被发现的潜能恰恰在这样的课程经历中暴露出来)


两个月后的毕业典礼上,孩子们给教师和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成长课(请在Wi-Fi环境下收看




[课程设计]毕业班课程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两个月里。在春末初夏之际,毕业班的所有孩子穿上代表毕业生身份的橙色体恤衫,开始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样态的课程体验。围绕着“WE ARE THE FUTURE WORLD”这个主题,学科界限完全模糊,教学内容完全重置,教学时空完全打破,毕业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完全改变,教学策略完全不同于以往。学生们开始了一种质疑探究、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


毕业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与家庭“。通过用”THINK MAP”(思维导图)来绘制“家族图谱”。学生通过对家族历史的追根溯源了解到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了解到各成员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为每个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二个阶段,“我与国家“。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们通过资料收集、分级辩论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

第三个阶段,“我与社会”。采用“小组合作制”和“导师带教制”,围绕“我们如何改变世界”这一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为学生们成为有竞争力的世界人奠定基础。


毕业课程的评价目标:

1、世外小学的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检验。世外学生具备的DREAM特质,即有梦想(dream),有冒险精神(R--risk),有精英意识(E--elite),有实践动手能力(A--action),有思想及创新能力(M--mind);

2、专业学术基础上的统筹综合能力的培养;

3、小学生生涯结束的一种特殊的,个性化方式显现;

4、将作品展示、学业测试、毕业典礼相结合的一种毕业评价模式的新探索。



[教师感受]经历两个月毕业课程后的教师“大呼上当”,因为她们原本是想偷一点懒的,有了毕业课程,她们就不必每天批改作业了,所以大家都非常支持这项改革;可是到后来,她们却不断面对着“恐慌”,学生们像挣脱了风筝的线,到社会生活中发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

  • 未来的节能汽车设计

  • 矿石开采过多会带来什么

  • 人类怎样逃离地球移居火星

  • 探寻颜色的心理干预

  • 社区养犬的利弊得失

  • 网络游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 21世纪的新型邻里关系

  • 课外辅导班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 中国日本美国动画差异研究

  • 上海城市老龄化趋势

  • 逐渐消失的热带雨林

  • 21世纪中期即将消失的职业

  • 致正在消失的“上海闲话”……

这样的课题,教师到底该怎么教?


于是,教师开始改变自己:1,改变自己分科教学的思维方式,把自己从学科教师身份逐渐适应为一个拥有“真实本性”的人,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出发,参与到孩子们的研究中去;2,改变自己的角色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真正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共同学习着成长,甚至有些时候能者为师,教师都要向孩子学习;3,改变自己的教与学方式,为了支持孩子们举行辩论赛,教师们连夜梳理备课达到几百页的案头资料。


两个月过后,教师痛并幸福地说:“这两个月里我们已经不再是教师,是向导、观察员、支持者,但更多的是我们在孩子身上学到了太多。不过面对未来,我们依然有些恐慌,我们怎能去漠视孩子已经拥有的或者自己能够去学习的知识,我们又该怎样去创造更适合的教学方式?这些都有待于加紧探索。”


课程的价值/沈祖芸

人的学习分为两种: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通常我们在课堂里以文本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主要是间接学习,通过对已经被整理加工成的文本知识的接受、理解、练习、运用等环节,达到学会与掌握的目的。而对学科知识以外的许多非文本知识与能力,比如处世为人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则是通过亲历亲为的实践行为直接学习的。与间接学习相比,直接学习的最大优点是由于亲历行为所带来的深刻性,学习结果的保持性好。间接学习由于其学习材料文本化以后的虚拟性,往往容易引起浅学习或假性学习,即学习只发生在形式层面,并没有真正改变学习者的认知图式或经验系统。


为了学生学习得更有效,教师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深度学习或非文本知识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世外小学的毕业课程就是一种行动学习的尝试。未来,行为学习将会成为一种课程,成为一种在中小学校可以经常看到的学生学习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