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季养生 中医养生的原则: 天人和一,顺应四时,阴阳平衡。 养生方法: 1:在衣食住行方面顺应四季的变化 2:将健康食品生活化 秋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免疫力低下 2.嗜睡,阴沉,反应迟钝 3.生化功能低下,代谢功能低下 4.内分泌紊乱,5.秋燥耗阴伤肺 秋季养生的四大原则: 1.1.养阴防燥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秋燥——秋之主气,其气清肃干燥,而燥邪(阳邪),容易伤体内津液,燥气伤人——主要表现在肺,大肠,皮毛。“秋燥症”——燥邪伤阴犯肺。 秋燥伤阴的表现: (1)燥邪伤津液表现:常见的是
口干,鼻干,唇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裂。 (2)燥邪犯肺表现:轻者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者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脱发增多。 (3)肺中津亏表现:无液下与大肠,大便干结难解,出现便秘。 养阴防燥的养生措施: (1)秋季多饮水,(2)走进大自然,养阴调节机体阴阳,(3)适当运动,避免大汗淋漓(4)适当润补(5)保持室内湿度和温度(6)防秋燥而护肝,以多食滋肾、润肺食物(7)防胃炎上延,多食清热润肺食物。 1.2.养肺为要 自古以来中医认为肺为娇贵,喜润恶燥。肺也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五行中之金,为阳之中的阴脏。 肺部的养生措施: (1)清肺:清泄肺热,以除肺中之实热。用白茅根,无花果粉,芦根等。 (2)润肺:润肺生津,防肺燥伤阴。多用沙参,玉竹,百合等。 (3)补肺:补益肺气,扶正祛邪。常用太子参,黄芪,山药等。 1.3.秋季宜养脾胃 (1)秋季注意保暖,(2)宜食甘润之物,(3)少辛多酸,(4)饮食有节,(5)适当运动,防止秋季发胖(6)将健康产品的科学应用起来。 1.3.秋季宜养神 (1)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的容平之气,(2)保持乐观阔达的胸襟,(3)驱除忧郁,舒缓压力(4)多晒太阳(5)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