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姬,嫁士人杨子治。有《阳春白雪词》五卷。 黄花庵云:“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 长相思令: 烟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关于这首词的来历,是有一个故事的。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其《夷坚志》和王世贞的《艳异编:卷三十》,还有冯梦龙的《情史》一书中,对此都有记载。 吴淑姬本出身在穷苦人家,却遭不幸被当地一恶少长期霸占。后来别人还诬陷并告发她有偷情的行为,因而被捕入狱。当时审理此案的郡僚,知道她是冤枉的,更 对她的才华也早有所耳闻。于是命令狱卒打开她身上的枷锁,对她说:“久慕你的文采非凡,我也是怜香惜玉的人。如果你今天能即兴作一首自咏的好词,我就会把 你的冤情转告太守。这样一来,兴许能替你开脱罪名,还你清白之身。否则,你会很危险的。” 吴淑姬说道:“这个没问题,请大人出题吧。”时正值冬末春初之际,积雪未消,寒梅怒放,郡僚便让她以此情景为题,作一首《长相思令》。 不一会,她就作出了这一首有名的《长相思令》。 郡僚听后深受感动,他不仅收藏了这首词,而且第二天就告知了太守。君子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女子从此也重获了自由。 这首词的弦外之音,是不言而喻的。霜雪欺凌下的梅花,有着傲霜斗雪的精神,有着无比高洁的灵魂。而这株梅花,比喻的就是作者自己。吴淑姬借物自咏,笔法 运用得细腻婉转,使之读来寓意深刻,真切感人。惠淇源在其《婉约词》书中收录了这首词,并注解为: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 霏,雪堆梅枝。不禁想到“春从何处回”! 南宋人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收录其词作三首,并写有:“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阳春白雪》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其中“黠慧”二字,颇值得玩味。 也许,这首词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 小重山: 谢了荼蘼春事休。 无多花片子,缀枝头。 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福。 不如归去下帘钩。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吴淑姬的这首词,是借阑珊的春意来伤景怀人。其笔调轻柔浅伤,隐约凄迷。《宋词鉴赏大辞典》的一书中,收录并精彩地赏析了这首词。 从词中,我们还可以捕捉得到李清照当年的那种无奈和悲戚。比如“不如归去下帘钩”,还有“心儿小,难着许多愁”这些句子,和李清照《永遇乐》里写的是“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醉花阴》里的“载不动许多愁”,简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吴淑姬的愁太多,心太小,她无法装下。李清照则是愁重如山,她无论如何也承载不起。 吴淑姬自创了“花片子”和“草浪”两个新词语。《古今词统》眉批云:“竹浪、柳浪、麦浪与草浪而四”,即指吴淑姬自创新词“草浪”,直可与前人所创“竹浪、柳浪、麦浪”相媲美。 烟草之意象,是作者用来寄托自身情感来进行抒怀的。芳草的无情,恰好似游子外出不归的无情。如《楚辞》里写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范仲淹的《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还有冯延巳《临江仙》词里的:“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 清朝乾隆间文人陆昶,在其所著《历朝名媛诗词》卷十一处曾评吴淑姬言:“笔甚轻倩,能以致胜,人云不减易安,却不及易安温雅。” 苏轼言:“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许是因众芳飘零,怜它是开在春天最寂寞的花。许是喜它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能带给我一份千百年前的美丽与哀愁。荼蘼花对我来说,一直都存在着极大的诱惑。 一个人产生的愁绪,既是无形,也是凌乱的。但它绝非是,莫名而来。 无人获知她心中隐藏坚守的那个秘密,也无人知道她当时曾执著而焦急地等着谁。她依然痴痴地等,等待着春天最后一瓣荼蘼花儿,从枝头凄美地飘落,直至零落成泥。 天地间,一切早烟消云散。 只是从此,不知这世间还有没有人再记得那一道茕茕孑立的清瘦身影?还记得一个女子曾经的心花怒放,以及一阕花开到荼蘼的伤悲呢? 惜分飞: 岸柳依依拖金缕。 是我朝来别处。惟有多情絮。 故来衣上留人住。 两眼啼红空弹与。未见桃花又去。 一片征帆举。断肠遥指苕溪路。 祝英台近: 粉痕销,芳信断,好梦又无据。 病酒无聊,敧枕听春雨。 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沈水,都是旧、看承人处。 久离阻。应念一点芳心,闲愁知几许。 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 可堪梅子酸时,杨花飞絮,乱莺闹、催将春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