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技术

 飞天保龄 2015-09-24

【思考】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技术

          中外微距摄影书籍中是很少谈到背景处理技术的,大多都在教我们如何处理细节以及器材的使用。我能看到的也就是美国微距摄影师布莱恩 · 皮德森的《理解近距与微距摄影》书中写了“高亮光斑”的处理。
          其实,在微距摄影实践中,背景处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一幅作品的美观度。
          看了很多国内外的微距摄影,我们可以发现,一幅让人过目不忘的优秀微距摄影作品,其背景不仅仅只是“干净”和“虚化”,而是非常美妙地烘托出了主题,呼应了主题。
          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很多人采取的方法是人造,比如喷水、拿一件深色衣服做背景。我就曾经拿一本书籍的封面做过背景,通过焦外虚化,使封面上的具体影像模糊并融入整幅作品。我也常常带把小剪刀出去拍摄,遇到画面中杂乱的枝叶,我会采取“剪掉”的方法使画面干净清爽。为此,我还弄丢了两把剪刀,其中一把是我挺喜欢的手术剪刀。
          随着摄影实践的不断增加,我对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有了一种更高的渴望。我希望通过现场环境光的处理、现场现有物体的焦外处理、被摄对象与附近物体远近的处理、摄影视角的处理、光圈大小的处理以及多重曝光等,来营造画面的美感。
          上图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拍摄时我利用调整光圈与摄距,使蝴蝶身后的格桑花虚化成一团黄色,同时调整摄影位置,使黄色的花团处于两根枝干左右,达到画面平衡作用。

【思考】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技术
 
           这幅明显有种仰拍感觉,我之所以采取这个视角拍摄,当时主要是考虑是蝴蝶的眼睛不能被遮住,还有一点就是这只蝴蝶的背后有比她停留的叶子更亮的一根黄色叶子。这根比较亮的黄色叶子进入镜头后,我发现能提高画面的美感,能使顶逆光的蝴蝶更加突出。
         
【思考】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技术

             拍摄这只蝴蝶时,我反复调整摄位、视角、光圈,最终我选择了“高亮光斑”。这只蝴蝶停留在人行道的格桑花上,如果平行视角拍摄,人行道就会进入画面;如果略微俯拍,背景中就会进入杂乱的一片格桑花,画面就会杂,达不到“干净”效果;如果略微仰拍,人行道附近是树木与天空,但是如果光圈大小处理不好,圆形的圈圈也出不来。

           【思考】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技术

           这是雨后拍摄的,当时由于找不到昆虫,手痒,拍了这幅格桑花。这幅也让“高亮光斑”进入了画面,使整幅作品有种朦胧、缥缈的味道。
          在微距摄影中,拍摄对象周围有明亮的高光点存在时,无论他在被摄物的背景还是前景区域,我们就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法,让他们焦外成像,虚化成一个又一个圈圈。
           高亮光斑的出现是由于单个或多个光源成为构图的一部分,并且他们处于焦外的范围,从而呈现出了去昂去所有的形状。因此,如果光圈设置为全开状态,高亮光斑会非常接近于圆形;光圈缩小,高亮光斑会接近于六角形。高亮光斑与折返镜头拍摄时形成的“甜圈圈”的不同的,但也别具味道。
          实践中,很多高亮光斑是采用露珠的折射光处理的,我上面拍摄的两幅是利用透过树叶空隙的自然光处理而来的。


【思考】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技术

           这幅是上午九点左右拍摄的,既无露珠,也无法调整视角、利用树木空隙营造高亮光斑,如果直接拍摄,就是一片毫无特色的花海。最终成像这样子,是我采取了多重曝光手法,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把多重曝光引入微距摄影,任何微距摄影书籍都没有提到。我认为,任何摄影技术,都可以引入到微距摄影中,只要运用到位,就能创造富有特色的作品。

       【思考】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技术

            毋庸置疑,微距摄影首要的是要把被摄物拍清晰、焦点要精确、画面要干净。曾经有句经典的话是“简单就是美”,而我认为“丰富就是美”。曾经拍摄水仙花时拿衣服做背景,出来的片子背景很黑很干净,但是整个画面缺乏生机。上面这幅蝴蝶,如果背景一个颜色、没有丰富的色彩,就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微距摄影的背景处理技术是无止境的,不断探索才会不断进步。
          这也是对我自己的寄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