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一个充满着极致矛盾的存在

 青松he 2015-09-25

“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让我再看你一眼/星空和黑夜/西去而旋转的飞鸟/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李志《梵高先生》






在冷夜中燃烧,在无声中呐喊——梵高,一个充满着极致矛盾的存在:


他是天才,又是最知名的精神病患;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却跻身天价艺术家俱乐部;他一生孤寂感情坎坷无人理解被世界抛弃,死后却为世人追逐,无数人更试图通过他作品中的笔触色彩解读他的内心……



可是我们仍然不懂他,似乎叫他“疯子”或者“正常人”都是对他的误读。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他熠熠生辉的作品中,在他的爱与恨、生与死中,瞥见自己或者生活的影子,也是一种懂得。









=======【爱与恨】=======



谈到爱,梵高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向日葵》



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梵高,曾与另一位伟大的画家高更有过一段炽热的友谊。而向日葵,正是梵高满怀热情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而绘制。在这些熊熊燃烧的向日葵上,梵高画出了自己心中,希望被人看见的那一团火。



如果向日葵象征着爱,那么爱便是生活最美的装饰。






生活也许不懂艺术,艺术却可以成为生活的知音。





原来盘子可以用“朵”来形容,这样,味'蕾’才算真的绽放吧。




说到恨,梵高却那么倔强“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梵高的那团火,却最终随着二人的决裂熄灭成烟。在一次疯狂的争执甚至拔刀相向后,高更甩门而去。这次决裂对梵高的打击是致命的,高更离去后梵高在疯狂之中割掉了自己右耳,之后每况愈下,直把他逼到死亡的门槛。







右耳杯——如果听不懂你的语言,右耳对我并没有什么意义





=======【生与死】=======



对于到来,梵高说:“我带着我的热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温和



《盛开的杏树》



梵高的弟弟提奥生下小儿子时,文森特用这场早春2月的盛放作为新生的礼物。作品中流露出难得的柔情,而这份清雅的东方美感,则来自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唯美得不像实力派,或者说,小清新得不像出自精神病院中的重口味。



当年提奥夫妇收到这幅画后,郑重的挂到了钢琴上的墙壁上,当时的他们应该不会想到有一天这幅画也会被挂到窗户上甚至脖子上吧……窗帘、餐具、戒指、项链,梵高博物馆首次对华授权正版周边,难得一见的严苛与惊艳,银雕的花瓣搭配珐琅的青色,正是梵高画中灵动的样子。




如同周庄之于蝴蝶,全棉贡缎的杏语床品,莫非我眠在梵高的梦中?







对于离去,梵高说:“生怕慢一点,就会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





《麦田群鸦》



1890727日梵高在麦田中开枪自杀。被枪声惊起扑楞着翅膀远去的黑翅膀,就是他几天画《麦田群鸦》时见过的那群黑压压的鸦群。



这是公认的梵高最后一幅作品,色彩鲜艳得像要烧掉画布,骨子里却是压抑绝望的暗沉。似乎他本人想要抓住的最后一点东西也随着这群乌鸦飞走了






相比这一幅极度阴郁又极度亢奋的麦田,梵高还拥有另一片更静谧的金黄麦浪





《雷雨下的麦田》




“我将平躺于雷雨下的麦田”,画中没有一只鸟,也没有一棵树,更没有一个人。此刻的麦田对于梵高来说,竟有几分李白眼中敬亭山的意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唐诗来诠释一幅油画,让人有些混搭的新奇,就好像当我们看见用油画来诠释现代生活元素—




懂得品味麦浪质感的人,也会喜欢纸质笔记本+金属钢笔+帆布卷笔带的组合,而懂得聆听风吹过麦涛的人,也能理解麦田定制蓝牙音箱的妙处。



毕竟清寂的麦田,更适合守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